aprilchang-偏見可以有多「可怕」?為了打消美國人的這種顧慮

部分美國人對中餐懷有一種偏見,認為中餐大量使用味精,吃了以后頭暈、口干舌燥、血壓爆表。

為了打消美國人的這種顧慮,許多中餐館需要像這樣在顯眼位置打出標語:“為了您的健康,我們絕不使用味精。”

美國人談味精如色變,甚至達到了一想到中餐就頭暈眼花唇齒發干的程度。在最近流行的一部美食紀錄片《不中看的美食》(UglyDelicious)中,一名韓裔大廚DavidChang就帶我們親眼見識到了這種偏見的可怕,并漂亮地反手扇出一記耳光(該紀錄片可以在B站看到授權的版本):

大廚請來一些志愿者來談談吃中餐的感受,有位大媽描繪自己吃了中餐以后頭疼的經歷,說味精讓她有一種“可怕的緊束感,就像在腦袋里面收縮,下巴也在發麻。”

有位大叔說,自己每當路過中餐館的時候,想起被味精所支配的恐懼,還會嚇得全身發抖。

看著大家伙聲淚俱下批斗中餐,大廚沒有說話,拿出一袋零食分給大家,讓大家邊吃邊聊。當眾人吃得正開心時,一位食品專家登臺說話了。他說,這些零食里面都添加了味精,各位感覺如何呢?

現場一片尷尬的笑容。

專家進一步解釋道,味精在美國食品工業中大量使用,大量經過加工的食品,比如在座各位吃的膨化零食,都會添加味精,而中餐廳絕非主要使用場景。

我也搜查了一下相關資料,發現在美國還有一種被醫學專家研究過的疾病–“味精綜合征”,又稱“中餐館綜合征”。該綜合征的癥狀包括頭痛,面色潮紅,出汗,皮膚發緊,四肢麻木,胸痛,心跳加速,惡心等。一家著名醫療機構,梅奧醫學中心,在網站上解釋道:沒有直接醫學證據表明味精會導致上述反應,雖然小部分人可能會對味精產生生理反應,但所謂的“味精綜合征”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醫學治療。(鏈接:HowdoesyourbodyreacttoMSG?)

也有人猜測,可能存在一種基于味精的過敏癥狀。但同樣有文章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認為味精是一種已知過敏原。(參考:MSGAllergy:Symptoms,Testing,andTreatment)

在學術界,有過一系列圍繞味精的雙盲實驗,結果或多或少存在差異,但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被試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少量攝入在食品中添加的味精并不會導致“味精綜合征”的癥狀。有的研究用口服純味精的方法論證“味精綜合征”可能存在,但在添加到食物的場景中并沒有得出相同結論。(參考文章:RaifS.Geha,etal.;ReviewofAllegedReactiontoMonosodiumGlutamateandOutcomeofaMulticenter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TheJournalofNutrition,Volume130,Issue4,1April2000,Pages1058S–1062S)

甚至有一種可能,“味精綜合征”的罪魁禍首是味精中的鹽,鹽令人口渴。口渴加上對中餐館的刻板印象,就有了上述一系列可怕癥狀。

說到這里,張大廚和食品專家將了在座各位一軍:諸位,你們吃中餐以后之所以感覺痛不欲生,不就是一種普遍的種族偏見現象嗎?在場各位唯有默默點頭以對。

也許,讓美國人全身難受的,不是味精,而是對中餐乃至大陸人的偏見。

一百多年前,在美國人被昭昭天命所驅使,建設“從海岸到海岸”的偉大國家時,西進的鐵路網下,每根枕木都埋著華工的尸骨。美國人問的是,大陸人吃老鼠嗎?

一百多年后,當我們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時,這些陰陽怪氣的聲音依然飄蕩著。“中餐館用的是死貓肉嗎?”“大陸人吃嬰兒嗎?”“中餐的味道是不是就是味精的味道?”

糾正這些偏見很難,而更加困難的是,如何避免制造更多的偏見。也許在我的有生之年,會看到大陸成為世界經濟總量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會看到大陸引領世界主流輿論,制定規則,定義普世價值觀。這種想法,在十年前不會有,現在看來卻愈發真實。

如果我們走到那一步,會不會比現在的美國人做得更好,少一些傲慢和偏見,變得更加寬容?

也許我們可以想想DavidChang大廚在片尾說的一段話:

“有些事物我從小就喜歡,但我羞于公開表達對它的愛。就像有人會說‘你還吃那個啊?真惡心,你們這些下等文化’。這些東西(偏見)就是我們生而為人所根深蒂固的,這就要求我們為對抗偏見而斗爭,稍微對身邊的食物多些同情心。”

“棄之不顧很容易,視而不見很容易,我們都對這種這種做法負有過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