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新片,還沒開拍就炸翻了影視圈。
讓全國影迷奔走相告,翹首以盼。
它就是《金手指》。
梁朝偉、劉德華主演,莊文強編劇執導。
時隔18年,《無間道》的黃金組合再度聚首。
爺青回!
據報道,本片講的是上世紀8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追查商業疑案的故事。
女主角由蔡卓妍出演,這也是合拍片時代以來,久違的全香港主演陣容。
一時間,許多聲音都在推測,《金手指》或能續寫《無間道》的票房神話,成為疫情之后的港片救市之作。
對此,魚叔不敢茍同,
《無間道》的誕生與爆火,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
將近二十年過去,港片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集體北上的香港導演,還能再拍出一部《無間道》嗎?
今天,魚叔想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無間道》
Infernal Affairs
為什么說《無間道》的成功很難復制?
首要原因,便是它極為特殊的誕生背景。
《無間道》的創意萌生于1998-1999年,
那時的香港電影,受到 好萊塢大片的沖擊,在本土市場和東南亞市場都陷入低迷,
之后的亞洲金融危機,又迫使港片幕后金主臺灣片商迅速撤資。
香港電影一下子從小巨龍,變成了霜打的茄子。年產量從上百部,跌至兩位數。
王晶在知乎講述港片的沒落
電影公司倒了一大半,部分從業者成了散兵,
剩下的電影人,忙著效仿好萊塢,拍間諜、特工類型的娛樂大片救市。
而以《古惑仔》為代表的本土類型片,強調的也是熱血、爽感,給觀眾一個發泄的出口,
當時的港片主流類型
《無間道》的劇本構思,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萌生的。
起初,編劇麥兆輝給莊文強打了個電話,聊了聊《無間道》的創意。
兩人志同道合,隨即就開始下筆。
莊文強、麥兆輝
沒多久,大綱就出來了,麥兆輝拿給杜琪峰以及嘉禾影業看,結果都沒有下文。
怎么會這樣?
魚叔猜測,因為故事與當時的主流審美背道而馳,既沒有酷炫特技,也沒有刺激槍戰,它的重點是洞察人性灰色地帶,
老百姓愛看這個嗎?所有人都猶豫,沒人敢點頭。
此后,《無間道》的劇本又賣了 兩年,還是沒人要。
最后,是被寰亞電影公司的高層莊澄相中,他跟老板林建岳商量投資4000萬, 找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來演,
這才有了我們看到的電影《無間道》,
除此之外,《無間道》的誕生還有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
主創們破釜沉舟的決心,
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投資方,都是放手一搏,不成功,便成仁,
起初,編劇麥兆輝賣劇本賣了兩年,已經很絕望了,
他下定決心:「如果市場還不能容忍它,不能開拍,那我不必再在這個行業里浪費時間。」
導演 劉偉強,則是剛剛 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基本映畫公司。
他急需一部好電影,為公司打開前路。
他相信《無間道》有這個潛力,哪怕周圍的業內人士都等著看他的笑話,
他很清楚,如果電影不賣座,自己就要轉行了。
劉偉強
投資方寰亞電影, 一口氣投了4000萬港幣。
要知道,當時的港片市場,一部片投幾百萬就已經不錯了。《無間道》的成本絕對算頂配,
上映前,寰亞預估票房能有2500-3000萬港幣,他們已經做好可能會虧本的準備。
那為什么還要賭?
因為他們堅信,注重人性反思的《無間道》,能夠成為一針強心劑,讓人們看到香港電影沒有死,
縱使冒著賠錢的風險,也要為香港影壇、民眾鼓舞士氣,
2002年12月2日,影片在香港上映,口碑爆了。
總票房勁收5500萬港幣,穩坐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冠軍,
也就是從那刻起,《無間道》有了「救市之作」的稱號。
出品方趁熱打鐵,連續拍了兩部續集,組成了無間系列三部曲。
特殊背景給予它的壓力,才是「救世之作」的原動力。
別忘了,影片上映前,不僅媒體看低它,連同行都等著看笑話,片方甚至也覺得會虧錢。
這些無形壓力,把編劇、導演、投資方逼到了一個絕境。
他們必須有把它拍好的決心,否則就是一出玉石俱焚的行業悲劇,
在這樣的壓力下,劇本一調再調,
從最初的單線敘事到雙雄視角,再到鄭秀文等女性角色的加入,以及陳冠希余文樂的青年回顧等等,
幾易其稿,才有了成片的脈絡,
十九年后,香港電影市場、創作者心態都今非昔比,
在導演紛紛北上,合拍片盛行的年代,港味幾乎淪為一種噱頭,
像《無間道》這樣的片子,已經不復存在了。
它已經成為不可復制的時代特例。
《無間道》憑什么能撐起 「救世之作」的 名號?
先上一組數據,證明它的影響力。
豆瓣超百萬人打出9.2分,好于 99%犯罪片和98%劇情片,
IMDb打分人數多達11萬,評分破8。
美國《時代》雜志評選年度十大佳片,《無間道》位列第六。
除了觀眾有口皆碑,專業獎項對它也很認可,
它是2003年金像獎、金馬獎的最大贏家。
橫掃13項大獎,風頭一時無兩。
墻內開花的同時,墻外也遞來了橄欖枝,
華納兄弟花175萬美元,買了版權,
于2006年,推出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小李子主演的美版《無間道風云》,
影片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四個獎項。
2012年,日本授權改編成電視劇 《DOUBLE FACE》,
2013年,韓國導演樸勛正受啟發,拍出了《新世界》,
但無論評分、獎項還是翻拍,都不過身外之物。
《無間道》之所以封神,還是在于電影本身。
它講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
梁朝偉飾演的陳永仁,是警方安插在黑社會的臥底。
而劉德華飾演的劉健明正相反,是打入警方的幫派成員,
當兩人的身份面臨暴露時,他們必須查清對方身份,以解除自身危機。
一句話概括:這是一部雙重臥底、雙雄對決的警匪片,
現在來看,這種故事設定,屢見不鮮。
但在2002年,卻是港產警匪片拓荒之舉。
它打破了同類型重視效、動作、槍火的套路,從拍攝主題到表現手段再到意識形態,都做了創新。
在《無間道》的世界里,警察與黑幫并非簡單的正邪對立,而是警中有匪,匪中有警,
而臥底,正是對人性灰色地帶的隱喻,
這種善惡交織,剖析人性困局的表現手法,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力,
原來警匪片,還能這么拍?
說白了,《無間道》用它那大膽、諷刺,甚至帶點憤怒和無奈的底色,征服了觀眾。
就像陳永仁那句臺詞:「明明說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
身不由己,孤立無援的憤懣,像一塊大石壓在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
更絕的是,導演引用了《涅槃經》第19卷給影片定性,用宗教理念給主題抹上一層神秘色彩,
「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獄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臥底身份從一開始,就帶著揮之不去的悲劇色彩。
除此之外,臥底身份的特殊性,也可以往港人身份認同層面去解讀,
《無間道》主角對雙重身份的焦慮,說到底就是對「沒有身份」的焦慮。
這種對自身過去、當下以及未來命運的懷疑,隱藏著香港回歸后,民眾的困惑和迷茫心態。
這些表達,又再次坐實了它的時代烙印,
今時今日,香港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已經大不相同,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魚叔只聊到《無間道》第一部。
為什么不說兩部續集?
因為該系列最鋒利的作品,就是第一部。
它從融資、創意、拍攝、后期,完全在本土執行,是一部純粹的港產片。
說白了,沒有內地資本的注入,也就不存在創意源頭上的閹割,
《無間道1》曾在2003年引進內地上映,走的是引進片渠道,
當然,他也對內容做了一些取舍,拍了第二版結局,
香港版結局:劉德華走出電梯后,表明警察身份,繼續做臥底,
內地公映版結局:劉德華出電梯后即刻被捕,成為階下囚。
從商業角度來看,引進內地上映給它打開了知名度,但也犧牲了影片的力度。
《無間道2》籌備的時候,已經融入了內地資本——東方神龍影業有限公司,
演員陣容中,新加入了內地演員胡軍,
內容也強調了香港回歸的背景。
到了《無間道3》,則徹底變成了寰亞和天津電影制片廠聯手制作的合拍片。
合拍對港片有了新要求。
最明顯的,就是第三部突然加入了陳道明飾演的角色沈澄,
但這個角色,對劇情主線幾乎沒什么用,可有可無,
陳道明對此事也看得很明白:
「我的出現可能是大陸市場的標簽,」
僅此而已,
麥兆輝也在采訪中也承認,自己不會處理一個突然從內地來的角色,
所以,陳道明的劇本只有兩頁紙。
那么,為什么一定要把《無間道3》做成合拍片呢?
說白了,就是出于商業考量。
2003年,中央政府與香港簽署了CEPA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 ,
CEPA生效后,香港與內地合拍片在內地上映時,可以享受大陸片待遇,不需受引進片配額限制。
可以說,CEPA惠及了香港電影從生產、制作到發行的整個產業鏈,打通了港片在內地市場的渠道,
麥兆輝談CEPA
內地與香港的合拍片,在內地的票房分賬比例為35%,
如果不按合拍,而是按進口片來分賬,分賬比例只有15%。
一個是15%,一個是35%,選哪個?
答案很明顯。
進一步說,《無間道3》之后,整個香港電影市場也做出了選擇,
寰亞電影公司的高層莊澄表示,CEPA簽訂后,香港一些大電影公司收入的30%-40%都來自內地市場。
隨著內地市場越來越火,后來兩地合拍片票房收入的70%以上都來自內地,
這意味著,合拍片是大勢所趨,
但它也是一體兩面,
一方面,合拍片為香港電影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香港的創作團隊,必須適應新的審查條件和內容要求,
近幾年來,合拍片雖然有《門徒》《竊聽風云》《寒戰》之類的佳作,
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都在某種意義上變得「整齊劃一」「更加安全」。
這種「整齊劃一」再往前一步,就變成《X風暴》之類的 打港味旗號,實際上沒有自我表達的水貨。
往后退一步,則是《拆彈專家2》中對憤怒的隱晦表達。
但是現在,敢于做到這種表達的片子,已經太少了。
以至于,很多觀眾發現它的反骨與憤怒時,會驚呼這是一種突破性的表現手法,
實際上,這種尖銳一直都是港產警匪片的特色,
《拆彈專家2》對于「用過即棄」的控訴,對于身份的焦慮,也正是《無間道》的核心主題,
可惜,前者只能做到蜻蜓點水,
最后,話題回到《金手指》,
為什么魚叔說,它無法復刻《無間道》的神話?
一句話:時代背景和市場環境變了,
那時候的港產警匪片,講的是時代焦慮。
而現在的合拍警匪片,講的是邪不壓正,
香港影人都在積極北上,主動弱化港味,強調華語大片的概念。
而《金手指》就是一部合拍的華語警匪大片,
雖然他有梁朝偉、劉德華等香港影壇的熟面孔。
但本質上,它的底線是安全、保險、不出錯,
魚叔不是在潑冷水,而是冷靜分析,找準預期定位。
并沒有因此把《金手指》劃入爛片范疇。
從大綱來看,影片劇情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講香港廉政公署跨國追查某上市公司商業黑幕的故事,
案件足夠轟動,魚叔已經從中嗅到槍殺、動作、智斗等商業大片的味道,
如果能把這些元素拍好,那么它至少是一部劇情通暢,視覺刺激的電影。
至于,它能不能復刻《無間道》的「救市傳奇」。
這已經是個偽命題了。
好啥,沒開拍就對一部影片說NO
你聽誰說的?
無間道劇本不是劉德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