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在大運河畔 有這么一群“巧娘”


攝影名言

保持簡單。

阿爾弗萊德·艾森塔斯特

本期正文

2019年,北京通州區成立了巧娘協會,將50多家巧娘工作室和婦字號基地納入協會,結束了女性創業者單打獨斗的格局,建立起共同發展的平臺,

巧娘協會已成為通州區婦聯與全區創業女性相連的紐帶,成為女性切磋技藝、交流情感的溫馨家園,成為他們創業、就業和文化創新的展示平臺。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一起來聽聽她們的創業故事……


通州巧娘協會的當家人張立平,現任北京天元電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1990年,張立平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1991年,全國婦聯授予她“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稱號。

忙碌的張立平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文學夢想,散文《覓食鳥》獲首屆《千高原》文學作品大賽最佳散文獎,詩歌《如果有一天我老了》獲全國第四屆“當代杯”詩詞狀元獎,

1

1

1

唐燕


從小就酷愛娃娃的她,幾乎收集了全世界的娃娃,俄羅斯的套娃、美國的芭比、日本的娃娃……可她覺得唯獨缺了自己國家的娃娃。在逛街時,她偶然發現了北京絹人,最終拜師北京絹人大師楊乃蕙,


▲唐燕的“唐娃娃”作品

2004年,唐燕創建了唐人坊。目前產品已達300多種千余款,“唐娃娃”作為國家級文化禮品,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G20、中非論壇等世界性場合,作為國禮頻繁出現,

唐人坊在貴州開辦了唐人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學院,開設了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專業。每年免費招收30至40名貴州貧困生學習傳統絹人制作,資助學費、生活費,提供就業崗位。

2012年至今,唐人坊已幫助貴州400多名女孩子成長為經濟獨立、內心自信的女性,

1

2

1

張鳳霞


1952年,她出生在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早年父母從事繪畫、玉石雕刻工藝,受家庭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從小跟著父母一起研習書畫,兒時,她就對民間手工藝品有著濃厚興趣,嘗試過面塑、剪花、毛猴等各種民間手工藝。

2011年,她拜在民間工藝大師姜守煜門下,成為京味毛猴第四代傳承人,她的毛猴作品不單捐贈給博物館,更是被帶到海外。《茶館》系列作品、通州大運河文化系列《漕運碼頭》已被張家灣文化館收藏。


▲走進張家灣毛猴坊,一個個生動的小毛猴,展現了富有深意的大世界。

1

3

1

許月


她是80后,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部工商管理專業,現為北京聚牧源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1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典型人物代表”、“通州榜樣”、2019年被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評為“北京行業榜樣”,


▲許月編織的手工藝產品

許月的合作社是以種植、養殖、農產品銷售、旅游服務、技術推廣及培訓為主的農民經濟組織。

她與貧困地區農戶及當地企業簽訂包銷協議,以消費扶貧帶動當地企業、合作社發展,同時建立殘疾人職康站,針對周邊老人、婦女以及待業人士,組織開展手工笤帚技能培訓等,

1

4

1

曹玉美


北京豐臺花鄉,有著種植花卉800多年的歷史。曹玉美就出生在這個家家種花、戶戶賣花的地方,

1999年,31歲的曹玉美辭職,對種花頗有心得的她了解到,很少有人做種子生意,她立刻從山東訂購了花種,做起了園藝種子生意,

2011年,在昔日種植玉米和小麥的土地上,曹玉美600畝的“花仙子萬花園”建成,2020年,大面積推廣羅勒種植,將園區面積擴大至10000畝,


▲曹玉美種植的盆栽韭菜

花仙子萬花園成為東部地區的“花海”,擁有1000多個花卉蔬菜品種,除了主打旅游觀光,萬花園的花卉蔬菜及種子產品還出口歐洲、日本、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擁有23項產品專利,年銷售額達上千萬元。

1

5

1

聶錦榮


她是北京錦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她聯合創建的錦熹文化已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在2018年取得了國家級、北京市級多項獎勵,


▲聶錦榮設計的書籍

她創作的《大運河傳奇》于2018年獲得國家級獎項,入選了2018年第十五屆“北京禮物”,參加2019年1月法國昂古萊姆國際動漫漫畫節,受到外國友人的好評。

她創作出版的原創故事連環畫《大運河傳奇》、《二十四節氣詩畫》、《十二生肖傳奇》、《春節》、《酒仙傳奇》、《茶圣傳奇》、《媽祖傳奇》等,受到數百家媒體爭相報道,并在故宮、頤和園、圓明園、涵芬樓等進行展售,

1

6

1

張萍


她在天然護膚領域擁有12項大陸國家發明專利,已為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2000多個獨立品牌研制產品,配方屢獲國際大獎,并得到查爾斯王儲夫婦、加拿大總理夫人等眾多世界名人的青睞。

她曾獲《大陸化妝品》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創新品牌”的榮譽。


▲張萍研發的護膚產品

張萍把全世界的花花草草,濃縮到一塊皂、一瓶油里,來解決護膚和健康的問題。

1

7

1

葉順平


1983年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班,后分配到北京塑膠二廠從事設計工作。

2003年,她領到了工廠三萬元工齡買斷錢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幫襯同時失業的丈夫趙云亮,由于二人都有“花絲鑲嵌”的手藝,他們決定自己創業辦廠,請來花絲廠老師傅助陣,同時接納了5個徒弟,


▲葉順平的花絲鑲嵌作品

2015年初,葉順平成功研發出了瀕臨失傳的宮廷“點翠”工藝,有兩件耳墜更是代表大陸的傳統手工藝參加了去韓國和日本的巡展,

2020年,她的作品亮相大陸國際婦女兒童產業博覽會,吸引了各國大使館的外國友人光顧她的展位,

1

8

1

祁開心


作為通州區巧娘協會監事,祁開心一直在以舊物改造的方式弘揚傳統文化,并支持著環保事業。2016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專門做舊物改造的課程,

工作室開展了900余場次的手工技能培訓,累計培訓35000余人。在covid19肺炎疫情期間,設計錄制多個“在家學手工”的編織技藝、舊物改造等教學視訊,在各個社區、學校等廣泛流傳學習,發揮巧娘作品+小視訊在抗擊疫情中安撫人心的作用,緩解人們的焦慮,


▲祁開心的手工編織作品

在工作室里,到處可見她的作品:廢舊撲克牌變收納盒、舊絲襪變花束、飲料瓶變零錢罐、舊報紙變筆筒、大礦泉水瓶變廚余垃圾桶……這些舊物經過她的創意加工后,變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妝點生活。

1

9

1

劉桂紅


劉桂紅曾是普通的家庭婦女,“最開始我給人串珠子,就掙個加工費。”2008年,劉桂紅成立了北京麗人島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自己當上了社長,

合作社是梨園鎮區域內掛牌的通州區農村實用人才實訓示范基地、巧娘工作室,經過幾年拼搏,她從編織發展到時裝,有了能進出口的貿易公司,在英國,她的服裝掛進了專賣店,


▲劉桂紅的布藝作品

劉桂紅開發制作的布藝擺件、玲瓏枕、孺子牛、車用虎枕、艾灸墊、坐墊、抱枕等多種布藝產品深受市場歡迎,曾受邀參加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多項展會和賽事,

近兩年來定期舉辦手工編制和布藝培訓班,培訓人數達3500余人次,2019年在天津武清區培訓300多人次,至今已達到800余人彈性就業,

1

10

1

周愛華


她,是個職業多變的女能人,在家具講解時,她是引人入勝的老師;在種樹養花時,她挽起袖子成了地道的農民。從經營高端二手車到收藏經營名人字畫、古玩、古典家具,再到創辦北京良冠花卉有限公司,她游刃有余地應對每個行業,她就是通州巧娘——周愛華,


▲周愛華栽培的精品蝴蝶蘭

因為在古典家具的圈里小有名氣,很多書畫界的人在辦書畫展時,都喜歡用周愛華收藏的古典家具來裝點書畫展,但光有古典家具還不夠,家具雖然能襯托出書畫的韻味,卻還少些靈氣,于是,周愛華開始用花來裝飾古典家具。

2012年,周愛華在通州區漷縣鎮小屯村租賃了270畝土地,建立花卉公司。如今,園區內擁有2萬平方米自動溫控室,成為通州區蝴蝶蘭種植規模最大的地方,

1

11

1

楊帆


她從事面塑創作21年,作品《孔子圣像》被山東曲阜市孔子七十五世孫孔祥金收藏并供奉在孔府中堂,《福祿天下》面塑作品參加2016年米蘭世博會大陸藝術展獲金獎,并被大陸館收藏。

她自小受家庭氛圍影響,傳承面花制作技藝,她當過村支書,經營過餐館,去過新東方學習廚藝,最后選擇了面塑事業,


▲楊帆的面塑作品

目前,她計劃將以《運河之美》為題材,創作運河文化民俗風情的沙盤。沙盤將以面塑為主、木匠工藝為輔,把運河文化與面塑結合起來。

1

12

1

王春霞


她是一名通州區馬駒橋鎮東店村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一手創立了北京市通州區惠民工藝品廠。

1988年,廠里只有10幾個人,通過發展壯大,目前有技術員工200多人,品種也由原來的幾個增長到200余個,


▲王春霞的景泰藍作品

2010年,被譽為“國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霍鐵輝,將其藝術琺瑯工作室在惠民工藝品廠掛牌成立,

幾年來,霍大師與王春霞結合通州特色合作設計了眾多景泰藍工藝品,如“通州八景”異形彩瓶、“古塔凌云”彩盤、“福壽三多葫蘆尊”、“‘平步青云’青花纏枝蓮大瓶”等等。

截至目前,王春霞累計使200余名失業農村婦女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開展景泰藍工藝培訓達1000余人次,

1

13

1

張單旸


張單旸2000年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部,之后定居北京,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師承其父張迎——蘭竹體創始人。

現任北京”張迎藝術館”名譽館長,北京蘭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目前是蘭竹體書法掌門人,第二代傳承人,該書體進入了河南等全國六個省的國小五年級書法欣賞課。


▲張單旸的書法作品

蘭竹體書法誕生在通州張家灣古鎮,是大運河文化的一部分。

張單旸說,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蘭竹體書法傳承并發揚光大,這也將是她畢生的奮斗目標。

1

14

1

孟兆英


現任北京市藝天婚慶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她說:“我的創業之路就是從50塊錢到1000塊錢的過程。”

她出生在承德偏遠農村,15歲那年,母親病重離世,讓她拮據的家庭雪上加霜。

19歲時拿著父親給的50塊錢,獨自來京闖蕩。剛到北京,第一份工作是在火車站餐館當服務員。為了多掙錢,從早上八點開始一直到凌晨,不管活有多臟、多累、她都咬牙挺了過來。到春節時她懷揣著1000塊錢,回家交給了父親,


▲孟兆英設計制作的藝術品

1996年,她開始在馬駒橋左師傅開的照相館里學習拍照,60多歲時左師傅便將照相館轉讓給了孟兆英,經過多年的發展,她陸續開了5家分店,打造了一家400多平米的婚紗旗艦店。

1

15

1

劉紅


2007年劉紅成立了綠蜻蜓生態農場,致力發展休閑農業。

2017年,她建立起綠蜻蜓市民農場O2O電子商務平臺,開啟了“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幫助110戶農戶線上銷售果蔬、米面、糧食等農副產品。

目前合作社吸納了來自內蒙、新疆、河北等地的300家農戶,幫助每戶年增收4000元以上,也為當地農民增加了就業崗位185個。


▲劉紅生態農場經銷的助農產品

劉紅足跡遍布全國22個省市,助農產品有70多種,幫扶對口貧困縣6個,在通州區有7個社區服務站推廣扶貧農產品。同時,開設了3家線上網店,目前已搭建100多個社群銷售渠道,20多個合作產地。

2018年以來,幫扶采購總額達3851.12萬元,帶動35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200余人,

1

16

1

劉頤萱


家在通州漷縣鎮大香儀村的劉頤萱,在經歷過國企的安穩、創業的失敗后,沒有放棄夢想,2008年,她回家鄉開始創業,從四五個姐妹接手工活開始,逐步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2009年,頤萱泓圳服裝加工廠正式開業,如今,她的加工廠年產量可達到30萬件,解決了200余名婦女固定和彈性就業,

劉頤萱先后被授予“2016通州榜樣”、“2017年首都最美家庭”、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五好家庭提名榮譽稱號”等榮譽。


▲劉頤萱設計的服裝

去年疫情期間,她把自家工廠生產的棉服和棉馬甲等送到在抗疫一線工作的30多位執勤人員的手中。

她說:“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去照顧一些貧困的家庭,作為企業,把我的愛和關心播撒到更多人的身邊。”

1

17

1

李少華


▲李少華(左)在直播中推廣蔬菜

2012年,她辭職離開了奮斗17年的金融企業,抱著夢想,回到家鄉通州區漷縣鎮羅莊村投身農業,

2013年,為了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成立北京圓夢緣農業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出產的蔬菜

近年來,李少華建設了日光溫室、安裝自動溫控放風機、購買有機稻殼糞等,使蔬菜有了科學的生長環境,把園區建造成了精品理想園區,

2017年,她成立了“圓夢緣京津冀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隊”,堅持為周邊村子的老人和殘障人士免費送愛心菜。

目前,她的園區主要種植果菜類、葉菜類等10多個品種,

1

18

1

王慧茹


王慧茹是北京雕漆技藝傳承人,自幼看母親做雕漆長大,拜大陸工藝美術大師殷秀云為師,于2015年在通州創辦漆韻坊雕漆文化品牌,致力于北京雕漆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王慧茹不斷創新,打破了大陸漆器以紅為主的顏色單一的局面,創新了多種顏色的大漆,有白色、松石色等等,其中《白漆海棠瓶》獲2017年大陸工藝美術創新大賽金獎,并被國家博物館館藏,


▲王慧茹的雕漆作品

雕漆是名副其實的“時間的藝術”,從光漆開始,每1毫米就需要光漆20遍左右,漆達到一定的厚度后,再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個作品,起碼要一年多,而這種古代的皇家奢侈品,也因工藝復雜,手藝人越來越少。

文并攝|北京青年報記者 黑建軍

拍攝參數介紹


黑建軍

相機:NIKON D5

鏡頭:NIKON24-70mm,焦段 :70mm

拍攝數據:手動曝光;光圈 f8;速度 1/2000S;ISO 800,

編輯|楊小嘉 胡克青

………END………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很漂亮,像仙境一樣.

  2. 好美,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