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熱潮背后的深思——“孟母三遷”的故事今天還會發生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在大陸,“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千古傳誦。

其最早的典故出處見于西漢時期思想家韓嬰的《韓詩外傳》,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曾專門作《孟母頌》

此后,孟母三遷的故事逐漸流傳下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士們都對孟母教子的精神廣為歌頌,并將其作為典故列入儒學啟蒙讀本《三字經》全篇之首。

孟子,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并稱“孔孟”,被后世封為“亞圣”


孟子的父親,名孟激,字公宜。在孟子剛出生不久,就離開了家遠赴宋國游學求仕,但三年后卻因病死在了異鄉,也就是說,孟子從未見過他父親,

而孟子的母親,生卒年份及家庭出身已不可考,相傳為魏國公子仉啟之女,她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儒家經典教育,因此對孩子的教育也極為重視。

丈夫去世后,孟母堅守貞節,含辛茹苦地撫養著年幼的孟子。 轉眼,孟子就到了該讀書學習的年齡,孟母開始教習他一些基礎知識,為將來入學做準備。

但很快,她就發現一個問題,一向聰明伶俐、懂事聽話的孟子,卻總是顯得心不在焉。漸漸地,她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他們家當時住在鄉下一處墓地旁邊,周圍經常有人出殯舉辦喪禮,祭拜的人們披麻戴孝、跪拜哭嚎。于是,孟子和他鄰居的“熊孩子”們也有樣學樣,玩起了模仿喪事的游戲。

這樣怎么行呢?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下定決心,歷盡辛苦把家搬到了集市旁邊居住。然而不久,孟子又故伎重演,和小伙伴們玩起了模擬經商的游戲。

不甘心的孟母再次出發,這一次她把家搬到了一所學堂附近,受濃厚的學習氛圍影響,孟子也變得規矩起來,他沒有再辜負母親的期望,開始發奮讀書,


從這個故事可見,孟母為了能讓孩子成材,可謂是殫精竭慮、煞費苦心,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她短時間內接連搬了三次家,最終得償所愿,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外部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成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孩子的童年時期,身心發育還不健全,對外界事物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的干擾,且小孩子都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長時間下來,就會影響其身心成長的健康。


仔細想想,“孟母三遷”的故事倒是與現在興起的“學區房”熱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和兩千多年前的孟母一樣,今天的人們也充分認識到了教育環境的重要性,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優質的教育資源卻是有限的,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的家長們把目光投向了最好的捷徑——學區房。

于是,我們看到,無論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是四線小縣城,持續飆升的房價榜上,臨近名校的天價“學區房”永遠占據霸榜位置,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稀缺的房源永遠是家長們追逐的中心,其價格更是一路水漲船高。有房即有學位,開發商們永遠不會擔心學區房的銷售業績,無論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還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都是打破了頭也要往里擠,高昂的房價已不是問題,有人甚至賣掉了面積寬敞的住房,只為湊夠那50、60平米甚至更小的學區房的首付,


筆者不禁有一個有趣的聯想,如果孟母搭乘“時光機”,穿越到兩千多年后的今天,還會有為子三遷的故事發生嗎?

前文說過,孟母出生自魏國一公子門下,而在戰國時期,能被稱為“公子”的人,一般都是身份尊貴、地位顯赫的望族,所以,孟母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熏陶,從這一點來說,在當時她的家境條件起碼不會太差,

但是,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也一直沒有再嫁,家中失去了頂梁柱和主要經濟來源,她和孟子孤兒寡母,只靠耕田和織布維持生計,用今天的眼光看,屬于典型的普通平民家庭,不會有太雄厚的經濟實力基礎,


從她的搬遷軌跡看,先是從鄉下搬到了鬧市,又從鬧市搬到了學校旁,用今天的房地產行情衡量,房子地段越搬越好,價格也越搬越貴,最后還搬到了“名校”旁邊,如果孟母真的穿越到了現在,以她的家庭條件,想實現這樣的搬遷無異于天方夜譚。無論她教子成才的心情多么迫切,面對普通人奮斗幾輩子都買不起的房價,也只能望洋興嘆


幸運的是,她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那時候還沒有所謂“學區房”的概念,沒有商品房,也沒有房產證,人們都是隨流逐居,甚至搭一個簡易的草棚就可以算一所房子,

由于經濟社會水平不發達、大眾教育普及率很低,那時的孩子想要上學,一般都要請私人老師(相當于現在的家教),所以讀書只能是貴族子弟的專利,當然,也有極少數量的官辦學堂(相當于現在的公辦學校),因此,家境并不寬裕的孟母只能為孩子選擇后一條道路。


放到現在,孟母不但可能請不起私人家教,甚至連好一點的公辦學校都上不起(沒有學區房),這樣“孟母三遷”的故事就不會發生,也就埋沒了一個天才,這不由不令人心生悲哀,

但是,外部環境真的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嗎?換句話說,“孟母三遷”真的是孟子成為“亞圣”的決定性因素嗎?

三字經里,我們往往只注意了那前兩句:“昔孟母,擇鄰處”。卻忽視了后兩句:“子不學,斷機杼”

實際上,孟母在第三次搬家以后,孟子并沒有立刻改頭換面,刻苦學習,他頑皮好動的本性仍然沒有根本改觀,一次,孟子在外面玩了大半天才回到家,正在織布的孟母看到兒子不思進取、耽于玩樂的樣子,不由得心生憤怒,猛地把織布機上的機杼給折斷了,

看到一向溫淑慈祥的母親作出這一舉動,孟子一下子被嚇住了,從此他才開始徹底醒悟,不再四處玩耍,一心學習專研儒家典籍,最終成為流芳千古的大思想家。


由此可見,良好的外部教育環境固然重要,但從辯證學上講,外因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孟子的成功一方面是環境對人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在父愛缺位的情況下,孟母通過一以貫之的“言教”和“身教”,形成長期耳濡目染的教育氛圍,在童年孟子的心里播下了思學上進的種子,在合適的外因刺激下,最終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今天,面對愈演愈烈的“學區房”搶購熱潮,我們不妨冷靜地思考一下,除了創造優質的教育條件外,我們還要給予孩子什么。某種意義上說,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發展,再好的學校教育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的角色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


教育不僅是把孩子交給學校,還需要家長全方位的言傳身教,因為孩子的人格及心理塑造往往在入學前就已經定型了,

成人不一定會成材,但不成人一定不會成材。

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即使穿越到今天,無法為兒子“三遷”的孟母,也一定會使兒子走向成功,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孟母三遷,古人誠不欺我.學區房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了孩子竭盡付出而已,如果有條件的話.

  2. 買學區房實際是為一種整體環境.不買,比如我老頭,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自然不屑學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