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消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
出發之前去銀行換當地的貨幣
-
帶你支持外幣結算的信用卡:VISA,Master,JCB等
-
旅行支票(Traveller’sCheck)
-
帶人名幣,到了當地機場酒店換當地貨幣
-
找臺支持銀聯的ATM機取當地貨幣
先上結論:信用卡最劃算>出發之前去銀行換當地的貨幣>帶人名幣,到了當地機場酒店換當地貨幣>找臺支持銀聯的ATM機取當地貨幣
旅行支票我估計也沒幾個人知道,就不談了,貌似現在用的人也很少了。
◆◆◆◆◆
先說換匯的問題。
現匯的買入價和賣出價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同樣金額的人民幣你從銀行換了外幣,再把等額的外幣換人民幣就變少了。所以,出國之前,最好先算一算,大概要花多少錢,花多少換多少。
◆◆◆◆◆
換匯的話在大陸的銀行換是最劃算的,國外的銀行也沒有大陸的銀行劃算。千萬不要在機場,酒店換匯,不要問我為什么,都特么是淚啊。
我出國一般都是刷信用卡,很少帶現金的,這次去美國我就帶了100多美金現金,而且美國到處都可以刷卡。但是因為幫別人刷卡,別人直接還給我美金了,我尋思著最近美金都是在漲的,就沒多想。于是回國的時候變出來2000多美金了。
這兩千多美金簡直燙手山芋啊,換成人民幣得虧死,存銀行,那點利息簡直聊勝于無。怎么辦呢?突然想到,我不是過幾天要去香港嗎?可以換成港幣啊。那就等去了香港再把美金換成港幣了。
這里有個小知識,港幣本質上就是美金。在香港,所有銀行都可以發行港幣。只要銀行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一定的美金,就可以發行相應額度的港幣。港幣是和美金百分百掛鉤的。所以我想,美金換港幣應該最劃算吧。
其二,把當地不流行的貨幣帶去兌換時損失比最大。這是因為處理一種不流行貨幣要承擔的現鈔運送和匯率風險,兌換成本更高。也就是說,如果我在大陸拿美金換港幣,會虧的更慘。
然后我就歡天喜地的去香港啦,然后就在機場拿一部分美金兌換了港幣,瞬間深藏功與名。到了酒店,數了數港幣,發現有點不對頭。趕忙拿出單據一看,臥槽!
再來看看,如果是在銀行兌換的匯率
(3879-3628)/3879=6.47%,科科,虧損率是6.47%,尼瑪簡直就是搶劫好不好!
然后更傻逼的來了。除了在一家奶茶店不能刷卡,我花掉了20塊港幣,其它時候我都是刷的Visa卡。換的港幣完全沒用掉啊。又帶回大陸了。然而我承受了兩次換匯的損失。別說話,讓我在廁所死一會……
然后,又客官要問了。那你花現金啊,干嘛要刷卡啊。
那是因為,我的卡在境外刷卡是免1.5%的貨幣轉換費的,換匯成本是和在銀行換一樣的。然后信用卡有免息期,境外刷卡有多倍積分,還有刷卡返現……請給我一個不刷卡的理由
◆◆◆◆◆
好了,總結一下。
出境消費,請盡量使用信用卡,但請詢問一下自己的發卡行,是不是免貨幣轉換費的。當然現在日韓,東南亞很多地方也都支持銀聯卡了,銀聯卡不存在貨幣轉換費一說。然后去銀行換少量的當地貨幣,以備不時之需。然后千萬不要在機場或者酒店換匯,千萬不要,萬不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