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8輪、估值20億美金、用戶超3億,Keep依然不會做生意

作者 | 鮮姐

Keep可能終于要上市了,

據新浪科技報道,Keep近日將沖刺IPO,最快2021年第二季度申請赴美上市,對此Keep公關人員表示,“目前暫時還沒有收到上市消息”。還有內部人士透露,目前Keep已經任命CFO,并在多個渠道招聘投資者關系總監,

在互聯網健身領域,Keep是當之無愧的“頂流”——去年,3億多Keep用戶在平臺上共計燃燒了1913億卡路里,相當于消耗了2500萬公斤脂肪,但即使收割了如此流量,也無法掩蓋它直到現在也沒摸索出明晰商業模式的缺陷,如何把流量變現依然是橫亙在Keep面前的難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市可能會成為Keep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分水嶺。

Keep,一家神奇的公司

Keep是一款健身工具兼社區移動App,

之所以說Keep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主因為無論是它的創始緣由還是發展過程,都還挺戲劇性的,以后可以被借鑒到創業影視劇的那種。

Keep讓人耳熟能詳的創始故事開端于創始人王寧的減肥經歷,這位90后創業者畢業于北京資訊科技大學部,曾用一年時間從170斤減到130斤,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感受到了網路上健身知識雜亂讓人難以選擇的迷茫、不會科學安排健身計劃的無奈和沒有同伴互相鼓勵的孤獨,并由此萌生了做一款帶社交屬性的健身App的想法。

在天眼查的介紹里,王寧是“追求極致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的雙子偏執狂”,創立Keep也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愛上運動,科學運動,改善人們的運動生活方式”。

Keep的誕生趕上了好時候,互聯網上的免費、流量、補貼等鋪天蓋地,互聯網+運動正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賽道,資本都在等待一個顛覆性的項目出現,

正是Keep,


Keep上線后,用戶量很快就突破了500萬,成為行業領跑者,當時很多投資機構都對其寄予厚望,認為Keep會“成為年輕一代生活方式的領先運動品牌”。

Keep贊許的方式簡單粗暴:砸錢。從2014年到2018年,Keep以較高的頻率融資6輪,背后股東不乏貝塔斯曼、GGV、騰訊這樣的著名機構,且一投就停不下來。


截圖自天眼查

雖然在行業里是佼佼者,被市場看好,還成功教育了用戶占領了心智,但Keep就是一直找不到把流量變現的方法,也就是說,一直沒能賺到錢,

2018年后,資本市場對盈利能力依然不明朗的互聯網健身領域的熱情逐漸冷卻,Keep也陷入了沒有進賬的燒錢階段,甚至在2019年底已經難掩頹態,2019年10月24日程式員日當天,Keep被曝出開啟了一次比例在10%到15%之間的較大規模裁員,預計波及員工100名左右,多為技術崗,補償方案是N+1,

對此,Keep當時的官方回應是,“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效率就是生命’,優化人才結構提升組織效率是公司長期發展的管理必要項,Keep 目前在快速成長階段,沒驗證通過的業務及時關掉,績效差的進行優化,是合理的組織調整和優化現象。”

這說明,Keep一直在驗證各種業務,試圖從中探索出符合自己的盈利方向,但驗證未果,錢還快燒沒了,

轉機在2020年初到來。

疫情使得更多人的人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無論是為了塑形減肥還是單純為了強健體魄,已經占領了用戶心智的Keep無疑成為人們觀念轉變的受益者,根據2019年和2020年Keep公布的兩份大數據,一年時間它獲得了1億用戶的增長,用戶數量突破3億大關,

業務轉型受阻、經營不善等問題在陡增的日活面前都不是事兒了,去年3月,Keep的日活用戶規模大漲60%至613萬,Keep“起死回生”,宣布“整體實現盈利”

靈敏的資本也立馬跟上,去年至今,Keep完成了兩輪投資,投資方名單依然牛氣哄哄,F輪的融資金額甚至達到了3.6億美元,估值超過20億美金,


截圖自天眼查

這些融資成為Keep的底氣,支撐其繼續發展擴張,探索商業模式。真就印證了事物的發展總是在曲折的,它的總趨勢是前進的。

Keep的出生節點和“起死回生”都有種時勢造英雄的命定感,所以,即使大家都知道Keep還沒有商業模式,但大家都覺得它遲早會賺到錢的——話說回來,到底該怎么賺,大家都還沒頭緒。

Keep能否靠內容盈利

目前,Keep用戶已累計突破3億、月活超過3000萬,是互聯網最大的健身應用APP。

在營收渠道方面,Keep布局激進且多元,試圖覆蓋用戶的吃穿用練場景,有硬件收入、商城收入、Keepland運動空間收入、線上收入和輕食收入五個維度,

在去年3月宣布整體盈利時,Keep旗下消費品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收入,銷售額近10億元,收入貢獻第二是會員,其次是廣告,最后是線下運動空間Keepland。


Keepland曾被王寧寄予厚望,“Keepland開在你們身邊,它就像郵局、便利店、銀行一樣每天服務著你。”然而從2019年開始,線下店就陸續關閉,如今只剩北京9家門店,

Keep的健身餐賣得也不是很好,輕食代餐風口吆喝聲雖大,但競爭和困難都不小,Keep的輕食產品還曾有過負面新聞,魔芋酸辣粉中吃出黑色肉蟲、蛋白奶昔中維生素被測出低于標準值等,目前,App中的輕食業務已經被悄悄精簡了不少,旗艦店里也沒有了飲食類產品。

運動裝備方面,也有多項產品使用說明不符合標準的黑歷史,雖然問題不大,但對于探索期的Keep而言,卻是完全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當然,Keep也有做得好的,去年Keep推出了一款智能動感單車,在雙十一期間成為天貓同類產品成交額榜首。也正是這款產品,讓Keep看到了在家庭健身領域的潛力,推出了與智能硬件打通的線上直播業務,打造專屬直播內容生態。


圖片來源:微博@Keep

要承認的是,作為線上起家的健身產品,這種探索才符合Keep的調性,才能把Keep的流量優勢發揮出來,做所謂的流量變現。Keep推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居家運動內容,與其它運動機構聯合號召全民參與,還邀請了不少明星參與并帶貨,吸引近500萬用戶參與,


聚焦家庭模式的Keep,終于摸索出了一點門道,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多元的業務布局讓Keep的“身體”越來越重,每一部分面臨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硬件裝備、輕食代餐、線下店上優勢不明顯,視訊直播課程也要面臨各大視訊軟體的圍剿。而為了發展,App界面也越來越繁瑣,廣告越來越多,讓很多用戶怨聲載道,

Keep走到了無人區,沒有前輩經驗可以借鑒,但留給它試錯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健身是個難做的好生意

在健身這個幾乎沒有門檻的行業里,Keep從陷入麥田怪圈的健身房和打卡APP中脫穎而出,即使資本市場對互聯網健身領域的投資愈發冷靜,也不舍得放棄Keep這根苗苗。

這塊蛋糕真的大,但想要吃到也是真的不容易。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Keep發布《國民運動健康趨勢報告》,預計2020年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消費市場預計達到1.5萬億。互聯網的發展也會進一步推動運動健身的數字化升級,運動健身呈現大眾自發化、休閑化,對專業化和精細化指導的需求增多,整體走向智能化和多元化。

說人話就是,市場很大,發展前景廣闊,大眾觀念會持續升級,健身場景要越來越智能。

Keep在互聯網健身市場上有無人可比的先天優勢,不只是已有的3億用戶,還有優質的內容護城河

創立至今,Keep的內容一直在迭代,追求更加細分和專業,也更加符合用戶的運動習慣,以服務多樣化的用戶需求。

去年,Keep還和健身達人帕梅拉簽約,引入其為Keep第一位海外優質健身達人,半年就積累了324.4萬粉絲,月跟練人次高達844.5萬,穩坐Keep熱搜關鍵詞榜首,

帕梅拉除了每個月會在Keep上同步更新課程,還在Keep上上線了更有針對性的、用戶更感興趣的獨家課程,今年初,帕梅拉還在Keep進行了直播首秀,


圖片來源:@運營研究社

來源于南美,小S曾盛贊的Zumba課程,Keep也有引入,并在現在的基礎上優化了內容,使其更適應用戶的運動習慣。


圖片來源:@運營研究社

除了官方引進、開發,Keep上3000多位運動達人也在不斷產出優質內容,Keep會對他們進行大力扶持,不限于金錢、榮譽獎勵和資源傾斜。

這些優質的內容,是Keep的底氣。

不過,Keep也面臨著達人另起爐灶,用戶體驗不深度等問題,

比如很多課程并非在Keep獨家上線,達人們同時會與多個視訊平臺合作,也會考慮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平臺,像帕梅拉,今年就推出了自己的APP,會員制,每月16元,每年163元。

而2014年上線的Keep,去年最受歡迎的線上課程依然在初級階段轉圈,只有少數人能在Keep一路練上去,更別提在自律給的自由和好吃懶做的自由中,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后者。


而在商業化≈廣告的現在,Keep的發展總要犧牲一部分用戶體驗,這使得不少用戶選擇轉戰別處——可能是帕梅拉的APP,周六野的微博,或者B站的美麗芭蕾。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

用戶體驗和商業化之間的平衡,Keep似乎還把握得不是很好。

Keep的故事還要講下去,在巨大的流量基礎上,Keep找到變現渠道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互聯網時代能賺錢的東西不少,能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產品卻不多。如果哪天Keep決定為了盡快賺錢選擇犧牲這點,那才是真的要完。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這樣的投資還是不錯的

  2. 這樣的投資好像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