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千萬不能碰的理財方式:掙不到錢是小,最怕本金出現嚴重虧損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目前大陸的通脹水平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標準,雖然理財也未必能抗得了通脹,但是起碼理財能夠放緩貨幣貶值的進程。于是有的人買起了股票、基金,有的人則買起了國債和銀行理財產品,或者做起了定期存款。

但是,我們在平時理財的過程中,一定要避開以下三個“坑“,否則賺不到錢是小,最怕還會加快本金縮水的過程:首先:不要做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事情。通常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或者基金時,相關單位都會對你有一個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只要你如實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測試,就能知道自己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強,


在經歷風險承受能力評估之后,相關機構會根據客戶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將投資者分為保守型、謹慎型、穩 健型、積極型以及激進型等五類。如果你是保守型的投資者,那么建議你選擇低風險的產品。如貨幣基金、國債、銀行存款,而如果你屬于穩健型的投資者,可以投資債券、股票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而如果你是積極型和激進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直接投資股票、期貨、黃金、外匯等市場,這樣可以博取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再者,不要相信低風險,高回報的事情。如果別人向你推薦一個投資產品,告訴你這個產品沒有風險,收益還在8%以上,那么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人是騙子,因為,收益高低與風險系數是相對應的,收益率越低,風險系數越低,如果收益率越高,風險系數就越高,不可能會出現風險很低,但收益率卻很高的投資品種。


以目前的市場收益率來看,收益率超過6%就存在著一定風險了,而通常R3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較大,屬于結構性理財產品,主要是理財產品收益率與黃金、外匯、石油等品種波動掛鉤的理財產品,雖然R3以上的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高,收益往往也是最大的。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是R3以下的標準,那理財風險都不是很大,年收益能達到4%以上的都比較少了。

最后,超出自己認知范圍的理財不要去投資,在理財界里面有一句話,叫做“永遠不要去掙超出自己認知范圍的錢“,剛開始投資,市場會給你一點蠅頭小利,但是如果是長期間操作,那最終還是會虧光本金的,

舉個例子,很多人剛開始不知道股市怎么玩,只知道現股市里有賺錢效應,就匆忙拿了資金殺入股市,結果短期內A股市場能他們賺到一點小錢,但是最終才發現,自己套在了牛市的頂峰了。所以,如果你要搞投資理財,一定要去做自己比較熟悉的品種,自己如果不了解的投資領域,最好就不要去碰了。


不管是什么樣的理財方式,都會有人賺到了錢,又會有另一批人虧掉了錢,對于個人來說,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一定要不去做,風險與投資回報明顯不成正比的理財不要去做,超出自己認知范圍的理財產品也不要去做,因為這樣會越虧越慘,等明白了之后,也都等于交了學費了。賺不到錢是小事情,但是虧掉了本金那可就太冤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