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860-改變歷史的道路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聽到槍聲就跑的是平民越共,不跑的是訓練有素的越共”,這句電影《全金屬外殼》中的經典臺詞,成為那場冷戰中最荒誕而殘酷的戰爭中,一個比現實更現實的注腳。
然而戰爭不歡迎人性
(萊納,好好坐著不要亂動 圖:《全金屬外殼》)▼
所謂越共,狹義上指的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雖然他們以cosplay樹木聞名,但這些士兵和武器不會無緣無故從叢林中長出來,打不完的游擊隊員除了人心所向的因素,也需要一個將他們納入組織的自變量,那便是從北越滲透來的越南勞動黨黨員。
青紗帳里逞英豪
(南下的越共游擊隊,圖:wiki)▼
同時,想要擊敗武器先進的美軍及其盟友,單單依靠游擊隊顯然是不行的,事實上,依靠其他共產主義陣營國家的援助,到臨近戰爭結束時,北越的軍隊也是相當現代化的。
比如蘇聯就派出了支援(當然,不止蘇聯)
(圖:wiki)▼
不論人員滲透,或是后勤補給,都需要物流條件作為支撐,在無法利用大陸交通線的情況下,一張通過鄰國領土的道路網,成為了決定越南戰爭戰局的關鍵,這便是胡志明小道。
我們越靈活,敵人就越被動
(圖:wiki)▼
特殊的地緣
紅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擁有很好的農業條件,是越南領土中最核心的地區,也是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龍興之地;中部沿海地區是占人的故地;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則是高棉主體民族高棉人的故土,
19世紀初的中南半島
胡志明市的所在在那時還是高棉人的地盤▼
越南早期歷史受大陸影響較大,一方面數次被中央王朝納入統治,成為邊陲地區,另一方面,與大陸更加頻繁的交流也讓越南人相較于周遭民族獲得一定技術、制度、社會組織方面的優勢。借助這些優勢,越南經過近千年時間的發展和擴張,成為東南亞的一大霸權,
中原王朝最后一次控制越南是在明朝了
此后越南開始突破占城這道門檻一路向南▼
橫斷山脈及其余脈形成了中越之間天然而模糊的地理邊界,崎嶇的長山山脈則限制了越南的向西擴張的可能,以至歷史中,京族和越南政權的擴張主旋律是向南,并成就了今天極其狹長的領土形狀。
越南南進到湄公河三角洲是巨大的地緣勝利
對于高棉的高棉人來說,則是慘重的失敗
(底圖:shutterstock)▼
紅河三角洲開發較早,是越南最為發達、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同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同樣擁有密布的河網作為灌溉水源,而且平原面積比紅河三角洲更為廣大,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部沿海平原則過于狹長,與南北兩個整塊的平原區相比,只能扮演走廊的角色,
不過雖然中部沿海多山而平原狹窄
但也因此良港眾多,比如著名的金蘭灣(海軍基地)
(越南-金蘭灣,圖:NASA)▼
如此一來,越南領土的人口密集區域呈現出兩個中心、一條走廊的啞鈴形態,這顯然并不利于大一統的局面——南北兩大平原若形成分離勢力,很容易形成兩強并立的局面,南北越就是一個例子,與這種狀況類似的還有利比亞(雖然兩國環境迥異)。
雖然東南亞與北非環境迥異
但兩個權重相似又分立兩端的地理格局
一旦發生內戰很容易難分勝負
(底圖:google map)▼
正因如此,被稱為中部高地的地區在區位上就顯得尤為重要,控制它,可以確保南北之間的聯系不被輕易打斷。
確實是沿海平原最薄弱的環節
也是越南、寮國、高棉三國交界所在
(底圖:shutterstock)▼
而長山山脈作為地理分界線,也并不僅僅存在山峰和山脊,長山山脈中的數個山口成為越南向西滲透的傳送門。這些山口間存在著穿越老、柬兩國再回到越南的傳統山路,成為三國人員、物產、文化交流的通道。
當然,這些山口與我們印象中那些巨大的險關不同
雖然相對低平,但叢林地形也并不那么容易通行
(圖:google map)▼
這些山路能維持貿易往來,同樣也可以運輸軍隊。面對更為強勢的越南政權,寮國與高棉的地方勢力往往難以招架,越南在古代歷史上數次統治過如今寮國和高棉東部的領土,“南天小中華”并非浪得虛名。
如果西方殖民者沒有打破東南亞的歷史進程,這兩個國家恐怕還將繼續被越南鯨吞蠶食,而即使經歷了殖民,越南對這兩個國家的影響力也一直持續到現代,
法國人確實簡單粗暴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把你們全都團結(殖民)在一起
然后等法國人走后,之前的游戲重新開始▼
不小的小道
二戰后,法國本欲卷土重來,重新殖民印度支那地區。
50年代初期越盟在中、蘇的協助下成功抵御了法軍,但是無法實現統一全境的目標,根據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法國撤出越南,越南沿北緯17度附近劃定非軍事區,越南就此分裂為北部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和南部的越南國(南越),并規定之后舉行民主選舉,決定越南的統一,
北越與南越▼
南北越之間分歧過大,并沒有真正和解的打算,特別是北越占據了越南人口最密集,工業最發達,發展歷史最悠久的地區,而且緊鄰大陸,實力的確強勁,而從政治力量上看,北越的勞動黨以及前身越盟,已經經營多年,在南越也還有殘余組織,并且發動土改,獲取了占據人口多數的貧農的支持。所以到1956年時不論民主選舉或是武力解決,都必然是北越獲勝。
社會主義兄弟們支持你
(圖:wiki)▼
此時冷戰格局業已形成,美蘇兩大集團相互猜忌,對熱點地區形成了干涉主義的思維定勢,認為自己不出手,對方也一定會滲透,在特殊的時局下,二者對于越南的關注程度都上升到了新高度,導致公投統一不但大陸環境不具備,國際環境也不允許,
在干涉主義思路影響下,由美國支持的吳廷琰通過操縱1955年南越公投,推翻了法國支持的保大皇帝,越南國名也變成了越南共和國,
自以為有美國人撐腰,可惜下場很慘
(圖:wiki)▼
南越并沒有因為換了國名就變得煥然一新,一方面,大陸城鄉、地主與佃農、官民、天主教徒與佛教徒之間依舊矛盾重重,起義頻發。另一方面,吳廷琰政府又不愿意進行威脅到統治集團利益的改革,南越內部已然矛盾深重,
吳廷琰自己也是天主教徒
光是宗教矛盾這一點上,總統就幾乎無解
(北方天主教徒逃向南越,圖:wiki)▼
北越直接出兵攻破17度線有違國際法,會導致美國及其盟國的直接干預,這是當時北越以及作為背后支持力量的中蘇都不愿看到的,誰也不想再爆發一次北韓戰爭,反觀南越這邊,雖然問題很多,但是依靠援助經濟上已經站住了腳,大陸滯留的勞動黨余部受到清剿,如果南越能夠進行土改等改革,時間未必就站在北越這邊,
南越經濟地圖,可耕地、人口、產業集中在三角洲平原
如果能把自己的根據地治理好,未必就會倒
(圖:CIA)▼
所以北越計劃趁南越出現可能的轉機前,依靠引發南越大起義的方式統一全國,僅僅1960年一年,北越就計劃向南越滲透10000名勞動黨骨干。這些黨員、經費和物資當然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從17度線南下,而是通過寮國、高棉的山路,繞過17度線,再從山口進入南越。
在越南和寮國之間有大量的民間傳統小道
平時是兩邊互通有無,現在可能用來搞滲透
(圖:wiki)▼
受民族主義、左翼思潮傳播的影響,在法國勢力逐漸退出東南亞,兩大陣營加緊扶持勢力,填補權力真空的背景下,不僅僅是越南,寮國和高棉的內戰也在醞釀和發展的過程中,
對美蘇來說,越南是小國,但是對老、柬來說,越南是自古以來的大國,不論是控制范圍越來越大的寮國巴特寮或是高棉的左翼游擊隊都受到北越的強力支持,其中有不少成員甚至是北越出身的佬族或高棉人。
美國人在其后整理的自北向南的滲透與操縱網路
(圖:wikipedia)▼
正是基于這樣的國際格局,日后令美國頭痛不已,名稱中就帶有戲謔和無奈的胡志明小道才得以在寮國和高棉建立,
1961年,北越的越南勞動黨成立南方局,秘密領導南方革命,北越扶持的解放陣線一度要引發南越全國性的革命。以至于美國加速駐派軍事人員,進行特種戰爭,被卷入了越戰的泥潭。
你需要時間,但對方不會給你時間的
(圖:Abbie Rowe, National Park Service)▼
人民戰爭背后的現代軍隊
美軍介入大大增加了起義的成功難度,北越直接下場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戰事逐步升級,需要的人員和物資數量變得越來越巨大,
為了保證供應,原本是山間小道的胡志明小道不斷擴建,最終形成5條主路、29條支路和無數小徑的交通網,部分路線拓寬為卡車道,還建設了補給站,彈藥庫,加油站,停車場等設施,儼然是叢林庇護下的現代補給網路,
所謂的胡志明小道并非一條明確路線
而是一整個涉及多國的運輸補給網路
(圖:wiki)▼
除了設施逐漸變得齊全,胡志明小道的人流、物流管理也變得系統化,精細化。早在1959年開辟之初,越南就組建了599部隊,又名長山部隊(北越稱這一道路網為長山道),他們身著寮國巴特寮的軍裝,配備援助的腳踏車,負責道路網的建設和維護。
美國人收藏了一輛
(圖:wiki@Gabichan2020)▼
崎嶇,漫長的路程被分為無數個站,每一站相當于3-12小時的路程不等,分配并不平均。這種忽遠忽近看似低效率的分段法,其實是源于往日運輸的經驗,綜合了敵情、隱蔽需要、路況和士兵體能而設計出的精細化解決方案。
簡單,高效
(圖:wiki)▼
胡志明小道最終達成的效果是,大部隊拆散成小股力量,經過數天山路跋涉后,到達集合地點時差較小,叢林庇護下的損耗被降低,精力和士氣依舊高漲。所以這條“小道”被視為一個奇跡,
美軍也發現了叢林中的軍事調度,但是礙于國際法開始時采取的行動效果有限,1964年,當越戰升級到美軍參戰的局部戰爭后,美軍動飛機架次以十萬計,越過越南邊境,進入寮國投下了200萬噸炸彈。
美國人在寮國也并非沒有朋友
但是和北越源源不斷的供給相比,還是夠嗆
(圖:wiki)▼
也是在此時,美軍使用了臭名昭著的枯葉劑,對當地生態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長久的破壞。不太為人所知的是,美軍還曾利用干冰和碘化銀人為制造暴雨阻塞道路。美軍對胡志明小道無所不用其極的轟炸雖然為北越帶來了巨大物流壓力,和節節攀升的損耗,卻沒能使道路癱瘓。
枯葉劑中最著名一種就是臭名昭著的橙劑
一種摻雜了劇毒二噁英的毒劑
(圖:U.S. Air Force)▼
且美軍對枯葉劑的使用范圍甚廣,貽害無窮
同時這也側面表明了北方對南越滲透之廣泛全面
(圖:U.S. Army)▼
日后由影視作品和電子游戲構建出的,想象中的越共是一群手握AK頭戴斗笠,藏在叢林里的老百姓。這確實是部分事實,但是僅僅靠游擊隊打贏越戰并不現實,其實北越很看重常規的戰斗手段,并且在長期戰爭中越來越得心應手,連美軍也很難在他們的主場戰勝他們。
正規軍裝備并不差
(圖:wiki)▼
真正到圍攻西貢時,現實中的越共是一支由T-54坦克縱隊、火炮和地對空飛彈組成的現代化野戰部隊,從最初的滲透黨員,到最終現代化部隊的大決戰,物流壓力節節攀升,而越戰從頭到尾,叢林里的胡志明小道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拿下總統府
(圖:wiki@nocomment at Flickr)▼
只不過當美越關系正常化,一切成為歷史和傳奇,未爆彈和枯葉劑帶來的苦難,依舊是有待老、柬當地民眾默默消化的現實,
(慎點)點擊下圖,橙劑的可怕危害
(圖:wiki)▼
參考文獻:
1.https:http://www.nytimes.com/2017/12/26/opinion/bombing-the-ho-chi-minh-trail.html
2.https:http://www.theguardian.com/travel/2011/jul/28/ho-chi-minh-trail-motorbike
3.張世鴻,張炎平,吳迪.揭秘“胡志明小道”[J].當代軍事文摘,2007:56-58.
4.龐衛東.冷戰時期的印支形勢與胡志明小道的興起[J].史學月刊,2015:134-137.
5.[挪]文安立.全球冷戰:美蘇對第三世界的干涉與當代世界的形成 世界圖書出版社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現代啟示錄》
沒有先進的說的通的意識形態,武器再先進,都是給敵人造的。
I[傳統神學科技是怎么回事?]
希望本文為科技進點力
電腦它有各種功能,儲存、記憶、計算、照像唱歌等等,可是這些功能人體都有。那人體這臺機器到底有多少種功能,電腦所有功能人腦都有,那人體有多少電腦沒有的功能?簡直太多了。比如電腦零件壞了它不能自己修補,可人體機器卻能,哪受傷或零件老化自己會換,先進不先進?
所以祖先早知人體是最先進的機器。神學修-練其實就是研究怎么開發出更多人體的功能。
機器能運行得有能量,那人體靠什么能量運行呢?這種能量叫功。初始時叫作氣,可不是空氣,它是動物植物人體內必須有的生物能。
古人知道人體若沒能量啥功能都啟動不了。所以許多法門都必須得練出功。拿各國武警來說,他為何能一掌將磚頭石頭打斷?就因為體內功的能量密度越來越大,其硬度超過石頭或鐵,才能打斷。
這時的氣還是分子太粗糙,如果能量粒子達到原子密度或更微觀,那能量更大。怎么向微觀轉化?就是提高道德,宇宙雖然是多時空的,但都是道德所形成,精神與物質都是同類都是物質。道德越高粒子能量越微觀,這就是所有正道都講提高道德的原因。
當今科學發現人腦百分之八十多被封閉,當人體都充滿功能量時,大腦就啟動更多那簡直不得了。肉細胞都充滿能量時,比如功粒子達到原子密度,他就可穿越所有分子空間,穿墻術大衛穿長城就這么簡單的原理。所以神話中穿天入地講明白了,都不是迷信。
醫學發現大腦松果體與眼睛結構相同,所謂天-目慧眼,就是松果體充滿能量后就可看透各層空間,這樣的人搞科技就是神學科技,所以人們從考古中發現遠古早就有飛船電視潛艇等等,那先進的不可思議,能穿越時空的星際旅行。
大陸傳統走的就是神學科技,重點開發人體機器,而西方實證科學,主要開發外部,結果造成外部越發達人體越殘廢,有了汽車腿走不了路,有了電腦笨的不會算帳了。輪椅再發達,也解決不了殘廢的痛苦。過度開發污染毀滅人類。
釋迦牟尼與耶穌老子都是如來那個層次的,釋迦曾講一粒沙一個芥子里有三千大千世,也就是他看到電子繞著原子核轉動,也是一個個太陽系,那電子同地球一樣也是微觀天體的星球,那上面也有許多人類社會。
而當今科學只能知道最小微粒是中微子,所以大家想想,哪個科技之路更發達更能研究清楚宇宙人類生命的實情?
許多人可能一下就明白傳統神學怎么回事了。他就是開發人體機器,啟動機器必須得有能量,所以年復一年的提高功力能量。當今科技用儀器看到他們輝光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