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tal Floss
利維坦按:
“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像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像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的這句話激動人心,但也讓人困惑。千百年來,有無數圍繞著無窮大的構想,但我們的整體認知,實際上是把宇宙作為在時間上有起點,在空間上有限度的想像模型來對待的,宇宙是否類似地球,是有限無界的呢?
根據愛因斯坦的超圓體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無界的,其直徑約150億光年,但沒有邊界,換言之,如果你朝著一個方向走,最終會回到原點,而宇宙是一個被四維空間堆疊成的超圓體,等于一個具有有限空間體積的自身閉合連續區。還有更神奇的理論,比如美國數學家杰弗里·威克斯(Jeffrey Weeks)認為,宇宙實際上是有限的,且大約只有70億光年的寬度,形狀如五邊形組成的十二面體,類似足球,之所以給我們無邊無際的錯覺,乃是因為這個有限空間通過“返轉效應”無限重復映現自身罷了。
在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沙之書》(The Book of Sand)中,一個神秘的傳教者敲開了故事主人公的門,想要賣給他一本圣書。這本書是他在印度一個小村莊中無意發現的,顯然已經經手過多個主人。
傳教者說,送給他這本書的文盲農民把它稱為《沙之書》,“因為這本書和沙子一樣,無始無終,”打開這本書,主人公發現書頁皺巴巴的,排版也很糟糕,每頁的右上角都有一個無序的阿拉伯數字,
傳教者建議主角試著找到第一頁。但這是不可能的。無論他離第一頁有多近,在封面和他的手之間總還有好幾頁,“它們就好像是從書中冒出來的一樣。”然后傳教者要求主角找到書的結尾。他再一次失敗了。主角說:“這不可能,” “不可能,但確實如此,”傳教者回答道。這本書的頁數是無限的。沒有首頁,也沒有末頁。傳教者停頓了一下,開始思考,“如果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就在任何地方,處于空間的任何一點,如果時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于時間的任何一點。”
© SAMANTHA SIMON/GETTY
千百年來,對無限的思考一直讓人類著迷和困惑。對于數學家來說,無窮大是一個智力游戲,在這里,無窮多個分數加起來可以等于1。對天文學家來說,問題是宇宙是否有邊界,外太空是否會一直擴展下去。如果果真如此,正如大多數宇宙學家現在所相信的那樣,會出現無數不確定的后果。比如,在宇宙的某個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無數個副本。因為即使是概率極低的情況(比如創造一個特定個體的精確原子排列),在做了無限次試驗后,也會重復無限次。∞乘以任何數(0除外)等于∞,
要測量無限是不可能的,至少根據通常的大小概念是這樣,如果你把無窮大切成兩半,每一半仍然是無窮大。在一個被稱為“希爾伯特大酒店”(Hilbert’s grand hotel)的設想中,如果一個疲憊的旅行者到達一個滿房但無限大的酒店,他完全不需要擔心沒有房間住,你只需把1號房間的客人搬到2號房間,2號房間的客人搬到3號房間,以此類推,無窮無盡。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安排好了之前所有的客人,并為新來的客人騰出了1號房間。無限酒店總是有房間的,
假設有一個擁有無限多個房間的旅館,且所有的房間均已客滿,或許有人會認為此時這一旅館將無法再接納新的客人(如同有限個房間的情況),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我們可以用無限做各種思維游戲,但我們無法讓它可視化。相比之下,我們可以想象飛馬的樣子。我們見過馬,也見過鳥,所以我們可以在腦子里給馬植入翅膀,然后把它送上天空。對于無限,就不是這樣了。它的“非可視化性”是其神秘性的一部分,
最早記錄關于無限的概念似乎出現在西元前600年左右,當時希臘哲學家阿納克西曼德(Anaximander)引入了“apiron”這個詞,意思是“不受限制”或“無限”(音譯為“阿派朗”),對阿那克西曼德來說,盡管無限本身并不是一種物質,但地球、天空和所有物質都是由它引起的,
大約在同一時期,大陸人引入了“無極”一詞,意為“無邊無際”,還有“無窮”,意為“無窮無盡”,他們認為無限非常接近于虛無,在大陸人的思想中,存在與非存在,就像陰與陽一樣,是相互協調的,所以才有了無限與虛無的親緣關系,幾個世紀以后,亞里士多德認為,無限實際上并不存在,但他承認“潛在的無限”(potential infinity.)是存在的,整數就是一個例子。任何一個整數加上1就能得到一個更大的數字。只要你有耐心,這個過程就能繼續下去,但你永遠無法達到無窮,
© GIPHY
事實上,無限有許多有趣的特性,其中之一就是你無法從某一點到達另一點。無限不是有限的簡單相加,雖然它的部分可能看起來是有限的,例如一個天文數字或一個很大的空間,但它和有限性質完全不同。無限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我們所看到和經歷的每件事都有其局限性、邊界性和有形性,對于無限,就不是這樣了,
出于類似的原因,圣奧古斯丁(St. Augustine)、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和其他神學家都將無限與上帝聯系在了一起:上帝有無限力量、無限知識、且無限存在。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說過:“上帝無處不在,存在于萬物之中,因為他是無邊無際的。”
在非物質世界的宗教領域之外,物理學家也相信物質世界中也可能存在無窮無盡的事物,但這種信念永遠無法得到證實,你不能從某一點到達另一點。大多數人第一次感受到無限,是在孩提時第一次仰望夜空。或是在海邊一眼望不到陸地,只能看到海岸線一點一點融入地平線時。但這些只是管中窺豹,就像數到幾千,但離亞里士多德的“潛在的無限”還相差很遠。我們已經不知所措,但我們離無限還差很遠,
© Cheezburger
無限這個概念,在今天仍然充滿爭議和矛盾,各種與之相關的國際會議紛紛召開,并引發了激烈的學術爭論。物理力的力量能否無限大?空間能被無限分割,直至無限小?另一方面,物質空間是否可以無限延伸,在一個星系外還有另一個星系?整數的無窮大與所有數的無窮大之間是否存在無窮多的數字?
2013年5月,一個由科學家和數學家組成的小組聚集在紐約市,討論圍繞“無限”的深奧難題。加州大學部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數學家威廉·休·伍丁(William Hugh Woodin)這樣說:“這就有點像,在數學的小島上,我們已經安寨扎營,然而周圍是一片未開拓的荒野,那里即是無限,”
在這個星球上,最有可能提出空間無限大的最廣泛概念的人是斯坦福大學部教授、理論物理學家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林德只用鉛筆和紙工作,現年72歲的他在莫斯科出生長大,在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Lebedev Physical Institute)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的父母都是物理學家,他的妻子是物理學家雷納塔·卡洛什(Renata Kallosh),她也是斯坦福大學部的教授。1990年,林德和卡洛什移居美國,并就職于他們目前的崗位,
20世紀80年代,林德提出了一個關于宇宙起源的基本理論。
理論物理學家安德烈·林德(1948-)。© Financial Times
他的理論被稱為“永恒混沌暴漲理論”(eternal chaotic inflation),修正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艾倫·古思(Alan Guth)1981年提出的理論,而該理論本身又是對1927年大爆炸模型的修正。林德的理論認為,在宇宙初期,我們的宇宙經歷了一段快速膨脹的時期,比標準的大爆炸模型要快得多,在極短的幾分之一秒內,一個比原子還小的空間區域“膨脹”到足以包含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物質和能量,
古思在他的論文中闡述了大量的暴漲理論。林德的理論則更進一步,他提出,我們所在的宇宙必然是無限多宇宙中的一個,宇宙處在無盡創造中,每個宇宙都在隨機不斷地產生新的宇宙,如此繼續下去,直至永恒,其中一些宇宙,或許還有我們所在的宇宙,應該是無限的。就我們這個宇宙而言,快速膨脹的時期應該在宇宙誕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的時候就結束了,
人們很容易把這種理論當作科幻小說,但是,科學家們的奇思妙想往往能夠成真。200年前,誰會想到我們能夠破譯創造生物體的微觀化學密碼,并像洗牌一樣改變這種密碼?或者制造出可以在太空中傳遞圖片和聲音的小盒子?林德的理論有嚴肅的方程式支持,并且我稱之為 “古思-林德暴漲理論”(Guth-Linde inflation theory)中的一些重要預測已經被實驗證實,在科學界,林德被廣泛認為是第一梯隊的物理學家,除諾貝爾獎外,他已經獲得了物理學界的大部分重要獎項。
林德并不低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1987年,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也就是他發表暴漲理論中最重要內容的幾年后,他這樣向我介紹他的發現:
我很明白古思想做什么。但我不明白(膨脹)是如何發生的,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在古思的原始理論中)存在很強的不均勻性(即觀測結果相互矛盾),我只是覺得,上帝不可能不利用這么好的機會來簡化祂的工作,來創造宇宙……我與瓦列里·魯巴科夫(Valery Rubakov )(在電話上)討論過類似的問題……我坐在浴室里,因為當時我的孩子們和妻子都已經睡覺了……當一切變得清晰明了后,我非常興奮,我來到我的妻子身邊,叫醒她,我說:“我似乎知道宇宙是如何起源的了。”
最近,我到林德位于加州斯坦福的家中拜訪了他,想了解一下他理論的最新情況,以及它對于我們世界觀的影響,林德和他的妻子住在一個綠樹成蔭的社區,這里有蜿蜒的街道、熱帶花園和建在山上的房子。他穿著隨意,黑色羊毛衫,黑色T恤,黑色褲子,黑色涼鞋和黑色襪子,這一切與他雪白的頭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英語很好,但仍帶有濃重的俄羅斯口音,我們坐在他的餐桌旁開始了對話。
首先,我問林德是否相信空間上的無限真的存在,(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建立了假想的17維宇宙和其他類似的超現實世界,因而飽受詬病。)林德回答道:“你認為恐龍真的存在嗎?”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運作表明,空間的無限性是存在的。”林德在措辭上很謹慎,他區分了我們不可知的現實,以及我們對現實的模型與推斷。他對哲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他記得曾和高中同學辯論過科學與藝術對立的問題。
我問他如何看待無限,是否試圖將其可視化。他說:“無論你走多遠,你都可以走得更遠,”然后他用花園做了一個比喻:“但是這個花園沒有圍欄。”
阿那克西曼德的無限概念是抽象的,不能合理地與物理空間聯系起來,事實上,早期的希臘哲學家認為宇宙大小是有限的,有一個外部邊界,盡管他們并沒有提出宇宙確切有多大,
第一個以具體術語假定無限空間宇宙的人,似乎是16世紀英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托馬斯·迪格斯(Thomas Digges),1576年,迪格斯出版了他已故父親所著的天文年鑒《永恒的預言》(A Prognostication Everlasting)的修訂版。在一個附錄中,迪吉斯打破了恒星的固有格局,將眾多恒星劃分到無盡的空間中去,在他所畫的天體圖的中心是太陽,發出耀眼的光芒,周圍是一圈一圈行星的“軌道”。在這一區域之外,恒星延伸到頁面的邊緣,它們分布在四面八方,宇宙看起來無邊無際,
© Beachcombing’s Bizarre History Blog
在一件事情上,迪格斯同意哥白尼和亞里士多德,即宇宙總體上處于靜止狀態,就像一座宏偉而不朽的大教堂,從無限的過去到無限的未來,它已經永遠存在,并將永遠存在。自他之后,這個概念又默默地持續了300年,甚至到了1917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根據他的新引力理論提出宇宙學模型時,也提出了一個靜態和永恒的宇宙,
然后大爆炸理論出現了。1927年,一位比利時牧師和物理學家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提出,先前觀察到的星系外向運動意味著宇宙正在膨脹,事實上,宇宙并不是靜止的,愛因斯坦稱這個想法是“令人厭惡的”,然而,兩年后,勒梅特的理論被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證實,他發現其他星系飛離我們的速度與它們的距離成正比,就好像所有的星系都是畫在膨脹氣球上的點,從任何一個點來看,似乎所有其他的點都在遠離它。沒有一個點是中心,
© The Last Dialogue thelastdialogue
如果你把氣球里的空氣放出來,回溯時間,所有的點都會越來越靠近,直到到達過去的某個時刻,所有的點彼此重疊,而著個時刻就是宇宙的“開始”,也就是所謂的大爆炸,t=0(t=0即大爆炸發生之前,時間誕生之前。——譯者注)。通過測量今天宇宙膨脹的速度,我們可以估計出宇宙“開始”的時間大約在140億年前,從那一刻起,宇宙一直在膨脹、變薄和冷卻。需要注意的是,氣球的比喻只是一個比喻,尤其是,與氣球不同,宇宙是可以無限膨脹的,天文學家說宇宙在膨脹的意思是,任何兩個星系之間的距離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大爆炸模型不僅僅是一個想法。它是一套詳細的方程式,描述了自t=0以來宇宙是如何演化的,詳細說明了定量細節,比如宇宙在每個時間點上的平均密度和溫度等,這個模型得到了一些證據的支持,例如,通過膨脹速率計算出的宇宙年齡與通過恒星天體物理學計算出來的最古老恒星的年齡大致相同,再比如,大爆炸模型預測,在宇宙誕生約30萬年時,應該會有大量的無線電波從外部空間的各個方向涌來,這種預言中的射電波洪流,被稱為“宇宙背景輻射”(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于1965年被發現,還有其他一些被證實的預測,比如觀察到的最輕的化學元素的比例。大爆炸理論并沒有說宇宙氣球開始膨脹之前,空間和時間是否存在。這個深奧的問題留給了林德和其他人。
© The Science Thinkers
林德在上世紀60年代末(如果不是更早的話)就聽說過大爆炸模型,當時他還是莫斯科一所物理大學部的學生,然而,他學的不是宇宙學,而是粒子物理學,艾倫·古思也是這樣,粒子物理學家研究最小尺寸的自然,而宇宙學家研究最大尺寸的自然。物理學的兩個分支似乎沒有什么關系,
但在20世紀70年代初,林德開始對某些發生在極端高溫下的現象感興趣,這種高溫遠遠超出了實驗室所能創造的溫度,只可能存在于宇宙初期的極熱環境中。林德在描述他當時的一個理論(即后來的暴漲理論)時表示:“乍一看,這個理論似乎太過奇異,我們在1972年發現了它,但之后兩年時間里沒人相信我們,人們聽到之后只會大笑。”但在1974年,一些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了這些主要結論,
這種對林德早期工作的回應——先是質疑,再是接受——似乎已經成為他職業生涯的一種模式。在我們的談話中,我們談到了科學理論,尤其是特立獨行的理論,在科學界面臨的境地,林德描述了他所謂的一種強烈的“社會學”效應:科學家的偏見和偏好,他們的機構地位,以及科學事業固有的謹慎,林德本人不是一個謹慎的人。他的同事形容他隨口就能說出很多想法,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他還是一個極端自信的人,在他受歡迎的講座中,或是聊到他受喜愛的文章時,他顯得表演欲豐富。
到20世紀70年代初,盡管大爆炸模型取得了成功,但一些物理學家依然有疑慮。例如,他們一個長久的擔憂是,無論我們從哪個方向觀察,宇宙無線電波的溫度都是高度均勻的。
這可能有兩種解釋:要么是宇宙開始時就處于極度均勻的狀態,所有部分都處于相同的溫度,要么是任何最初的不均勻性都被及時抹平了,就像浴缸里的冷熱水會通過熱交換達到相同的溫度一樣,
然而,熱交換需要時間,根據宇宙大爆炸模型,在宇宙誕生之后的30萬年里,也就是宇宙無線電波產生的時候,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的不同部分不會有足夠的時間來交換熱量,因此,第二種解釋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物理學家認為第一種解釋不可取,因為它把問題簡單化了。“因為它本來什么樣,現在就是什么樣,”一般來說,物理學家厭惡這種論點。
古思-林德暴漲理論解決了宇宙無線電波的難題,以及大爆炸模型的其他問題,在宇宙以驚人的速度膨脹時,一塊非常微小的空間,微小到它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同質化,會迅速膨脹到可以囊括今天整個可觀測的宇宙,所以,無論初始條件如何,膨脹都會產生一個溫度均勻的宇宙,
最重要的是,暴漲理論解釋了膨脹的原因,并包含了有關各種能量和力的方程式,該理論的關鍵,以及宇宙早期極快膨脹的原因,是一種被稱為“標量場”(scalar field)的能量。大多數能量場,比如引力,是看不見的,但它們可以產生力。一些標量場會產生斥力:它們把物體分開,而不是把物體拉到一起。
古思-林德理論最初由莫斯科的阿列克謝·斯塔羅賓斯基(Alexei Starobinsky)提出的,從1979年到1986年,該理論不斷發展完善,最終形成了古思-林德理論。在這幾年間,不斷有問題出現并得到解決,物理學家也提出了各種版本的理論,
林德的一個觀點是,在早期宇宙中,由于量子效應,標量場能量應該不斷地以不同的量級產生,量子物理學的一個奇怪之處在于,能量和物質可以在短時間內突然憑空出現。如果你能用足夠倍數的顯微鏡觀察空間,你會發現它在不斷地波動,幽靈般的粒子和能量在其中翻滾,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消失,量子現象通常只在原子這個微小的世界里才會顯現,但在t=0附近,整個可觀測的宇宙比原子還小。如果在早期宇宙的某一時刻,有足夠的標量場能物質化,它的斥力引力效應會使空間迅速膨脹,從而產生整個宇宙,由于這樣的量子波動會在任意的地點和時間發生(也就是林德的永恒混沌暴漲理論中的“混沌”),新的宇宙會不斷形成。
事實上,林德的理論要求我們重新定義宇宙。
一些物理學家現在把“宇宙”這個詞理解為一個空間區域,它將被隔離到無限的未來,在過去,這塊空間可能與宇宙的其他部分有聯系,但之后會分離,再也不會有聯系,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引力以令人費解的方式改變了空間的幾何形狀,因此可以想象存在多個宇宙,每個宇宙的范圍都是無限的。
物理學家預測,由量子漲落所創造的新宇宙具有多種的特性:有些可能是無限的,另一些可能是有限的;有些可能有合適的條件來孕育出恒星、行星和生命;另一些可能是沒有生命的、未成形的亞原子粒子和能量的沙漠;還有些甚至可能與我們的宇宙有不同的維度。如此來看,一個又一個宇宙不斷地產生新的宇宙,每個宇宙都有自己的大爆炸。我們所說的t=0并不是全宇宙空間和時間的開始,而只是我們這個特定的宇宙的開始。
在林德的一些論文中,他將他永恒的混沌膨脹模型描述為一個由枝杈叢生的球莖組成的茂密樹籬,每個球莖都是一個獨立的宇宙,通過枝蔓與它的祖祖輩輩相連,整個樹籬可以稱為“宇宙”。有時,這也被稱為“多元宇宙”,
林德的照片讓人震驚,你會發現,每個球莖都代表著一個完整的宇宙,有些宇宙也包含著恒星、行星、城市、辦公樓、樹木、螞蟻或類似螞蟻的生物、日落,這深不可測,然而人類的頭腦早已看透了這層想象力的厚籬,傳教者在《沙之書》中說:“不可能,但確實如此,”
有人將林德的“宇宙地圖”(map of the universes)與巴比倫的“世界地圖”(Map of the World)相比較,巴比倫的“世界地圖”是已知最古老的人類繪制的地圖之一,發現于今伊拉克的一塊泥板上,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在這張已知世界的古地圖上(約西元前600年),巴比倫城坐落在幼發拉底河上,圖中標注并用阿卡德語命名的城市包括烏拉爾圖、蘇薩、亞述和哈班等;還有一座山;以及籠罩著居住城市的環形海洋(標注為“苦河”)。最后,從環形海洋中放射出的尖角代表了一些未命名的未知外圍區域,
© British Museum
能否將這些未命名的尖角與林德地圖中未命名的球莖相比較?兩者都遠遠超出了物理探索的范疇,兩者都需要想象力的飛躍,然而,林德的“球莖”卻是某些數學方程式的邏輯結果,正如林德也會承認的那樣,這些方程式也是人類想象力的作品,是對現實的模擬,而不是現實本身,
林德的想法既具有遠見卓識,又立足于邏輯思維,盡管像所有理論物理學家那樣,林德精通數學,但他告訴我,他自己更多的是直覺而不是技術,他是史蒂夫·喬布斯,而不是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美國電腦工程師,曾與史蒂夫·喬布斯合伙創立蘋果電腦,——譯者注)。
巴比倫的世界地圖是一幅靜止的圖畫,相比之下,林德的宇宙地圖則體現了進化、變化和運動,不同的宇宙在時間中相互產生,
看著林德的地圖,我并沒有感覺到無限,相反,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很微不足道,就像那個傳教者所說的一樣,如果空間是無限的,那么我們在空間上、在時間上就毫不重要,如果我們在空間上毫不重要,在時間上毫不重要,如果我們短暫的生命是在一個小星球上度過的,而這個小星球本身就可能是無限大的宇宙中幾十億個星球之一,我們的整個宇宙只是林德的宇宙厚籬中的一個球莖,那么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怎么可能有意義?
另一方面,作為這個深不可測的存在鏈,這個無限的存在中的一部分,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也可能存在一些偉大的東西,我們會逝去,我們的太陽會燃燒殆盡,我們的宇宙可能會在千億年后變成一片黑暗和沒有生命的虛空。但是,根據林德的說法,其他宇宙正在不斷地誕生,有些肯定是有生命的,它們會誕生出一些無法命名的珍貴的東西,
我們不太可能知道林德的無限宇宙是否存在,但科學家們正在積極檢驗古思-林德暴漲理論的其余部分。林德向我解釋說,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測試是探索一種叫做“B模式極化”(B-mode polarization)的東西,B模式極化是暴漲理論預測的宇宙無線電波振動中的一種輕微扭曲模式,
目前,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的POLARBEAR實驗和南極的BICEP實驗等都在進行B模式極化的精確測量,這些實驗都是國際合作的,美國、英國、威爾士、法國、日本和加拿大的十幾個機構都參與其中,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理論和實驗科學家,都在積極努力地檢驗暴漲理論并探究其后果,今天,幾乎所有的宇宙學家都接受這一理論作為描述宇宙最初時刻的最佳假設。該理論必會被認為是人類思想的勝利,
然而,林德似乎并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他仍然在不斷探索,當他談到暴漲理論時,他似乎仍然在駁斥反對者和對立的理論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仍然在與古思等人爭奪發現的優先權,仍然充滿了為自己辯護的強烈愿望,在我與他的交談中,在他的評論文章和自傳中,他把自己描述成一個英雄,建立起了新的宇宙觀,與懷疑者斗爭,糾正別人的錯誤和誤解,卻又常常誤解自己。
他喜歡講的一個故事是,1981年10月,斯蒂芬·霍金在莫斯科斯特恩伯格天文研究所做演講,林德被要求為俄羅斯觀眾翻譯,當時,包括霍金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都在試圖解決古思最原始的暴漲理論中的一個嚴重問題(過度的不均勻性)。林德在那時候已經提出了自己的暴漲理論,修正了古思的理論,但尚未發表,在演講過程中,霍金會咕噥幾個看似不連貫的詞,一個熟悉他演講的研究所會翻譯成可以理解的英語,然后林德再翻譯成俄語。在這個痛苦而緩慢的過程中,霍金宣稱林德有一個好想法,但它是錯誤的。接下來的半個小時里,他不停地解釋為什么這是錯的,與此同時,林德必須要把他的話翻譯給觀眾。
講座結束時,林德對觀眾說:“我已經翻譯了霍金先生的話,但我不同意他的觀點,”然后,他和霍金一起來到大樓的另一個房間,關上門,向霍金解釋他的新理論的更多細節。據林德說,霍金最終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林德回憶說,霍金“在那里坐了大約一個半小時,反復地絮叨:‘但你以前沒有說過這些。你先前并沒有告訴我。’”
1987年,史蒂芬·霍金與林德(與霍金相鄰站立者)。霍金對面坐的是前蘇聯原子物理學家安德烈·薩哈羅夫,© EP newsletter
也許林德的自大和逞強,正是他變幻莫測的宇宙理論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到目前為止,其他擁有同等智識但更謹慎的科學家還沒有這樣的膽略來提出他們的世界理論。方程就是方程,但它們必須通過人類的頭腦想象和解釋。這樣一個頭腦是獨一無二的,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宇宙,充滿無窮無盡、變化多端的奇思妙想和可能性,再說,任何探索我們宇宙起源的科學家(世界上有數百位科學家為此孜孜不倦地工作),都必須具有一定的冒進精神。
林德告訴我:“一開始,我像個小孩子一樣,不斷地去發現。”
現在我感到責任重大。有成百上千的人在研究暴漲理論,還有很多[昂貴的]實驗在檢驗它,你覺得自己身負重任……我不愿意一輩子只做一個物理學家。我喜歡攝影。攝影讓我能感受到我大腦的另一部分。有一些超越物理學的東西是無法測量的……攝影是我的藝術。你需要有自己的第一重心,然后是第二重心,
在我60歲的時候,有人給了我一臺相機。有了相機,你就可以產生美。我可以拍出比我在博物館里看到的更美好的東西,你看,我現在說話就像一個傲慢的美國人,我正在制作讓我內心澎湃的圖像,既包括我拍攝的照片,也包括說明暴漲理論的計算機圖像。我是最先看到其中美感的人之一。如果沒有我頭腦中超越物理學的那一部分,我就無法創造出描繪宇宙起源的計算機圖像。
林德走到他的電腦前,迫不及待地給我看他的Flickr網站,他在那里發布了數百張照片。他的一張名為“阿爾卡扎之夢”的照片描繪了西班牙塞維利亞克魯塞羅露臺(Patio del Crucero in Seville, Spain)的一個地下水池,照片中,一連串的石拱在詭異的橙色光芒中閃耀,俯伏在細長的水池上,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在遠處。另一幅名為“隱藏你的臉”的圖片,是一朵蘭花內部的近距離特寫。花的外緣是一圈半透明的藍色光暈。花的中央是一對對稱的黃色花心,上面布滿斑斑紅點,白紅相間的花蕊從中舒展,再往外是淡綠色和黃色的花瓣,總而言之,這看起來像一顆復雜的寶石,是無限中的一朵小水花。
文/Alan Lightman
譯/Sue
校對/Rachel
原文/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21/02/to-infinity-and-beyond/617965/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Sue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宇宙的有限和無限,跟人類的控制能力有關.人類能管理多大的空間,就是其所能認為的宇宙范圍.管不到的范圍,只能默默在理論上暫且擱置.
有人說宇宙象一個反面連接的紙條,無邊而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