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乎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發行)申請,上市地點為紐交所,代碼為“ZH”,瑞信、高盛、摩根大通擔任承銷商,
從知乎公布的招股書數據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毛利,知乎似乎都迎來了歷史最好時期,2020年,知乎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01.7%至13.52億元;全年毛利為7.58億,同比增長142.7%;毛利率為56%,同比增長20.2%。
但值得注意的是,知乎依舊沒能擺脫虧損的陰影,2020年,知乎凈虧損為5.18億元,
1、十年知乎,獨一無二
任誰也想象不到,一小撮專業的人探討專業的事的小社區,十年后竟然發展到,擁有4310萬內容創作者,貢獻3 .53億條內容,其中包括3.15億個回答。月活躍付費用戶數超過250萬,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
這種兼具用戶規模與內容質量的獨特社區氛圍,讓知乎走過十年寒暑,也就此獨一無二。
回顧知乎的創業史,知乎成立于2010年12月,網站則上線于2011年初,
最初的知乎是一個邀請制的封閉式社區,第一批用戶則是包括李開復、王興、王小川、徐小平和馬化騰在內的互聯網創業的核心人群,此后又陸續涌入了互聯網從業者和高學歷人群。他們產出的大多是行業干貨,這些優質內容也奠定了知乎專業化和精英化的社區氛圍。
誠然,那時候的知乎或許有理想,但商業畢竟是商業,關起門來自嗨是拿不到“錢”的!
2013年,知乎向數據低下了頭。
4月,知乎開放注冊,一年之后,注冊用戶便由40萬升至400萬。“知識分享社區”的頭把交椅牢牢地坐在屁股下。
在普通用戶激增的沖擊下,知乎專業化用戶和專業內容逐漸減少,畢竟專業的啃書與吃瓜的愉悅性不可匹敵,直到段子手占領了知乎,
在抹去背離了“精英、專業”的標簽后,知乎繁榮了,產生利潤了,知乎也在初心和商業上徹底選擇向“錢”看,
2、商業化,知乎比不過去的坎
向“錢”看的知乎商業化之路卻并沒有預期來得那么順。“折騰”似乎是知乎商業化之路最好的解讀,
從2016年開始,知乎大量的嘗試新賽道,
嘗試知識付費,先推出“一對多”的群組問答產品知乎 Live,又嘗試了書店、私家課、讀書會、付費咨詢等一系列圍繞知識變現的產品。但知識付費的變現率向來是個難題,后來,知乎把目光投向其他領域,
2019年1月,知乎上線其短視訊應用“即影”,但同年4月隨即宣布因“未達到既定產品目標”解散;2月,知乎內測男性種草社區CHAO,但效果并不理想;3月,“鹽選會員”上線,隨著會員制帶來的一系列付費內容體驗及社區功能的完善,知乎似乎才摸到盈利門路。
招股書顯示,知乎營收結構以廣告和付費會員為核心,2020年,知乎廣告的收入為8.43億元,占總收入的62.35%;付費會員從2019年的8799.7萬元增至了3.20億元,占23.7%。
雖然各項核心指標均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擺在知乎面前的問題依舊是沒有解決。
3、知乎的成長的天花板
知乎招股書中的風險提示稱,“能否實現盈利并獲得正地經營現金流,主要取決于我們進一步擴大用戶群和增加收入的能力,但是我們不能向您保證我們的用戶群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上市之后的知乎將會面臨比上市之前更多的問題,
知乎面臨三大問題,很難解決,
首先是虧損問題。目前,知乎已經完成8輪融資,資方包括創新工場、啟明創投、賽富基金、騰訊、百度、快手、搜狗、今日資本等巨頭,但依舊擺脫不了虧損的命運。知乎招股書顯示,2019年凈虧損10億元,2020年凈虧損5.18億元,兩年的時間虧損15億元。
其次用戶增量的問題。一方面大陸互聯網已經告別的爆發式增長的階段,而知乎經歷了十年的積累,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很難再出現用戶大量增長;另一方面普通用戶轉化付費用戶也讓知乎頭疼,用戶付費需要大量優質內容沉淀,但優質內容卻不是簡單砸錢就能創造的,參考悟空問答。
最后是商業和內容間的平衡,廣告是知乎的核心收入,但過于倚重廣告的結果,卻是大量軟廣告和低質量回答的出現,十分影響用戶體驗。曾經的內容生態遭到破壞,打開如今的知乎,APP的焦點與微博熱搜無限接近,
攢人品的不賺錢、能賺錢的敗人品,知乎的商業之路總是這樣左右為難,
知乎申請美股上市,吸金續命的意圖相當明顯。可即便成功上市,大眾化的知乎還是那個你不會卸載的知乎么?
期待知乎成功上市后,有時間去思考那個最終答案,
這都成了難題?
暢所欲言,才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