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誤導是保險業的頑疾,
一直以來,
關于銷售誤導的投訴
就不絕于耳,
尤其是個險和電銷渠道,
相關投訴更是未曾中斷,
繳滿10年即可按120%退款?其實是30年!
去年10月,家在四川的何小姐就因為此事投訴到了黑貓投訴平臺,何小姐表示,其父親在2018-2019兩年間被某一保險公司不同電銷人員誘導購買了兩份重復的人壽保險,銷售人員謊稱,繳滿10年即可按120%退款,以此騙取老年人信任,導致其父親遭受經濟損失。
“2018年保險電銷打電話給我父親,騙他說購買人壽保險滿十年后就可按120%退款,且于2019年另一電銷又打電話騙我父親重復購買同一保險。今年被我發現,父親每月繳納雙份保險費且經過咨詢該保險并非電銷承諾的10年退款,而是30年后退款!我父親年齡已大,如果知道真實內容根本不可能購買30年后才退款的保險!”
何小姐展示的兩份人壽合同
何小姐對記者表示,自己由于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時不在父親身邊照顧,所以沒有及時發現父親購買了兩份重復的保險,且還要繳費10年之久,按照這兩份保險合同,實際上,這份人壽保險的保險期間長達30年,滿期后才能返還累計已交保費的120%,也就是30年后才可返還本金和利息,但銷售人員卻說繳費10年即可返還,這是欺騙消費者,
何小姐表示,她經過電話咨詢,發現父親的兩份保險已繳納將近17000元,若退掉只能返還5500元人民幣左右,何小姐認為這不合理,要求全額退款,但此后與保險公司再次溝通和理論,且三翻四次周旋后,保險公司仍沒有改變退保金額,由于工作地離投保地較遠,且日常工作繁忙,何小姐疲于周旋只能就此作罷。
記者找到保險公司詢問當時情況,對方表示當事人的父親的兩份保單已經處于退保狀態,且已退回保單現金價值。沒有正面回復銷售誤導的問題,記者進一步詢問當時的銷售錄音,該公司相關人士也以“不是同一分支機構無法調取相關銷售錄音”為由拒絕,
律師:
當事人可追訴到監管機構調取錄音查證
從這個案例來看,老年人保險知識的匱乏,保險公司銷售了兩份一樣的保險,這個事實基本清楚。但合同也已經退保,保險公司是否存在銷售誤導,過程難以取證,拿到相關回訪錄音的請求也被保險公司拒絕了,導致了“死無對證”的情況。
對此,廣東廣信君達律所資深律師黃慧敏表示,由于沒有聽到回訪錄音,她認為該案尚存一些疑點,包括難以判斷老年人是否已超過60歲,“根據2012年保監會公布的<人身保險電話銷售業務管理辦法>,保險公司通過電話錄音確認投保人投保意愿的,需要滿足投保人60周歲以下。”
黃慧敏表示,如果老人少于60歲,那么電話中就能確認投保意愿,之后保險公司再寄保單給客戶簽收。如果高于60歲,那么需要線下簽單,而對于60周歲老人購買一年期以上的人身險產品,需要雙錄,這是根據2017年《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辦法》, 在雙錄的要求下,幾乎所有環節都需要如實記錄;案件發生在2018年,無論是電話銷售還是線下簽約,要么有錄音,要么有錄音錄像,根據案子的表述,很有可能老人是小于60歲,
“保單現在的狀態為退保,保險公司退回現金價值。退保是投保人的權利,投保后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行使,且無條件,當然前提是承擔退保的后果。顯然老人交了1.7萬,退保5500元,這個損失是不小的,如果是銷售誤導完全可以走申訴,投訴路線,無論是電話還是線下簽,都有銷售的全過程記錄,如果存在銷售誤導,基本一搞一個準,”黃慧敏進一步指出,保險公司拒絕透露回訪錄音的事,根據《人身保險電話銷售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對客戶資訊和電話錄音有保密義務,不對第三人透露是有法可依的,但如果這個案子有行業協議調解,或者投訴到保監會,監督機構有權利調取錄音,
專家:
老年人買保險要讓子女“把關”,可在猶豫期內退保
如今,即使有銷售錄音的過程,但由于某些業務員的專業操守和素質不過關,老年人還是不免被騙,養老錢打水漂的事情時有發生,那么,遇到類似的保險營銷時,消費者要怎么做才可以維護自己的核心權益不受侵犯?若受到侵犯,消費者可以去哪里投訴或者維權呢?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部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展凱指出,對于老年人購買保費較高的保險,建議大家務必要謹慎,不排除某些業務員會為了賺取短期的保險傭金而誤導銷售,老年人購買保險最好要和自己的孩子商量一下,或者向周圍比較專業的人士請教,避免購買了不必要的保險而帶來退保損失,
一般來說,購買保險之后會有一個猶豫期,猶豫期內是可以全額退還保險費的,目前很多地區老年人購買保險的猶豫期可以達到30天,如果確實不需要這份保險,可以在猶豫期內退保,是不會產生損失的。
如果確實存在銷售誤導,也請務必提供必要的證據,投保人被欺騙或者誤導后訂立的保險合同也是可以撤銷的,也可以追回全部的保費,關鍵就在于如何證明是被誤導了,這是一個難點。
明亞保險經紀資深合伙人向霽冰指出,因為電話銷售時候資訊傳遞的問題,會讓溝通產生誤解,很多時候保險電銷的話術就是設計出來讓人產生一些美化過的理解,導致很多人稀里糊涂就上當了,作為普通消費者,一定要提醒家里老人,不要接受電話銷售的任何產品,特別是金融產品,或者在購買后的猶豫期內,也要盡快請子女“把關”,查看合同是否與自己的理解有誤差。
來源 資訊時報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處理。
保險行業三大坑 人保平安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