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到現在,大堡礁的珊瑚已經損失了50%以上,這項研究覆寫了2300公里的大堡礁,結論適用于每一種珊瑚,深度和大小,
ARC珊瑚礁研究中心的安迪迪策爾(Andy Dietzel)解釋說:“在充滿活力的珊瑚種群中,有數百萬小而年輕的珊瑚和許多大珊瑚,它們是大多數年輕珊瑚的母親。我們的結果表明,與過去相比,大堡礁的復原力受到了損害,因為幼蟲的數量和可育成蟲的數量減少了。”
與古代森林相似,海洋科學家最關心的是這些大型珊瑚,
像這樣失去“老”珊瑚,可能會引起整個珊瑚礁系統的連鎖反應,作者寫道:“例如,世界上古老和巨大樹木的減少意味著重要棲息地、食物和碳儲量的損失。”然而,人類雖然多年來一直在仔細追蹤陸地森林的整體面貌,卻很少關注大型珊瑚種群的發展趨勢。
為了填補這一空白,研究人員記錄了1995年至2017年間大堡礁珊瑚的豐富程度。在此期間,珊瑚礁經歷了幾次局部颶風、四次大規模漂白事件、兩次大規模棘冠海星爆發(今年早些時候還有一次漂白事件),
研究浩瀚的大堡礁顯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為了豐富細節,研究人員使用截距長度作為指標。他們在珊瑚礁上畫了一條線來測量以下生物的總長度。
雖然線截距長度不是珊瑚大小的直接度量,但它可以揭示珊瑚大小的潛在變化,屬于傳統方法,所以筆者可以和史籍對比一下,——是不可替代的歷史統計資料來源,
海洋生物學家特里休斯(Terry Hughes)說:“我們過去認為大堡礁受益于其巨大的規模,可以自行修復,但我們的結果表明,即使是世界上最大、保護相對較好的珊瑚礁系統也每天都在失去一條線。”
大中型珊瑚礁的消失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們可能影響了珊瑚的繁殖,阻礙了珊瑚礁的自我修復。
與此同時,自我修復的視窗正在迅速關閉。如果我們不在本世紀末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研究表明破壞性的漂白事件(如2016年和2017年的漂白事件)很可能每年都會發生。
休斯對《衛報》說:“我認為,根據巴黎協定,如果我們能把氣溫上升控制在1.5-2C(高于工業化前的水平),那么就有機會給我們留下一塊珊瑚礁,但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4C,大堡礁將成為歷史名詞。”
https://www . science alert.com/coral-of-in-virtual-每種物種-age-size-is-declaration-in-the-great-barrier-礁
@黃金炒蛋: 對中國非常有利。中國歷史上幾次主要崩盤都是小冰川期的結果。
現在大西北的降雨大幅增加,宜居了很多。
對大堡礁影響最大的是氣候變暖。變暖造成的北冰洋解凍的影響是我最好奇的,會對經濟和地緣政治造成多大的影響,而且很快就能看到了
全沒了又如何,說了不算,在乎也沒用,都是私產
悲觀主義者才會說失去一半,樂觀主義者會說還有一半(大誤)
澳大利亞的環保工作一言難盡····
唉,這的確是件非常悲傷的事
我這么大還一次都沒看過珊瑚礁 我是不是要最后去看看(疫情結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