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北方的小伙伴還記得家里是什么時候開始種地嗎?攻略君的一個朋友是遼寧人,他說每年勞動節前后,小時候放假還可以去田地里幫忙,后來有一次開春,北方當然還沒有種地的跡象,當時自己去西藏,看見他們的田間地頭都很忙碌,那個時候才三月份,很詫異,不過也說明了咱們大陸地大物博,是有著地理差異性的,
此時正是3月份,生活在高原的藏族同胞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他們身著盛裝,在田間地頭許下新年第一個愿望,
西藏人民對待春耕還是比較有儀式感的,體現在哪里呢?
1、身著節日盛裝,體現對春耕的重視
2、開耕前要煨桑: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靄藹煙霧,是藏族祭天地諸神的儀式,“桑”本意為“清洗、消除、驅除”等凈化之意。這個習俗在古象雄時期便出現了,后來八世紀末(內地唐代宗時期),吐蕃王朝篤信佛法的贊普赤松德贊決定為蓮花生大士建造一所寺廟,在寺廟建造初期總是有鬼怪精靈來干擾,蓮花生大士便采取了煨桑祭的形式來保障了寺廟的順利建造。這座寺廟叫桑耶寺,位于山南市扎囊縣桑耶鎮境內,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而這種煨桑的習俗也就廣泛應用于各大宗教場所,深入到藏族同胞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開耕前煨桑,是祈求神靈守護自己的土地,并且保佑農作物五谷豐登。
3、二牛抬杠:是一種傳統的耕作方式,如今可在云南及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一些地方見到,據《西藏王統記》記載:上丁二王時(約西元前2世紀),古代藏族人民已“制犁與軛,合二牛軛,墾平原以為田”。西藏的二牛抬杠,有別于漢族地區,其特點是將一木質橫杠的兩端分別系于并列的二牛牛角上,犁架與橫杠連結,以牛角拽犁,這是藏族人民因地制宜而采取的特殊犁耕方式。以往西藏的春耕第一犁,都是以二牛抬杠的方式來完成的,隨著機械化的發展,大部分地區開始以拖拉機代替牦牛耕地。不過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并沒有消失,在機械化難以覆蓋的地方,還是要靠牦牛耕地的,
4、切瑪:在藏區除了獻哈達可以表達對客人的祝福外,捧出切瑪盒也是意義重大。本來切瑪盒是藏歷新年和婚禮以及一些重大慶典活動中出現,其它地方很少見。近年來,不僅上述場面可以看到切瑪盒,而且在拉薩機場迎接貴賓的場面上也出現了切瑪盒,表示民族特色的接客方式,好在這種做法與切瑪盒的內涵意義并不相悖,大家在無形當中認可了。切瑪盒是一個長方形的木盒子,中間有板子隔開,一邊裝拌好的酥油糌粑,另一頭裝滿小麥,然后插上酥油花和五彩青稞穗,搖身一變成為吉祥物。春耕時,捧到田地里也寓意五谷豐登。
5、青稞酒:生活在高海拔地帶,天氣冷的時候怎么辦呢?當然是要喝本地特有的青稞酒了,暖心也暖胃。藏區很多重要場合都離不開青稞酒,開耕的時候,父老鄉親們也會以酒慶祝,
瑪吉阿米藏地旅行,專注于小眾旅行線路,更多藏區旅行小眾線路、無人區穿越、藏區旅行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 (就川藏線 這三個字,加黃V認證),我們一起出發,去看別人看不到的大陸西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