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飯圈博弈的背后,是社會價值與自我表達的碰撞,
文/ 吳嘉偉
編輯/ 付能量
退役多年的國足名將范志毅,遼寧男籃主教練楊鳴,現役籃球國手郭艾倫、周琦,前日在《吐槽大會》中成為輿論焦點,
「其實啊,讓我來吐槽大會真的不合適,」范志毅在節目里調侃自己,娛樂過后,面對鏡頭,他還不忘提到「說到底,足球籃球都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寬容,少罵點。」
范志毅的連發靈魂拷問,從登上舞臺到吐槽結束,周琦、郭艾倫為了配合節目效果,均用笑臉化解現場的尷尬,但同時也引發了輿論爭議,
從52歲的范志毅到28歲的郭艾倫,4位體育人在這期節目里獻上了大陸體壇幾個時代的不同聲音。新偶像,話題人物,爭議焦點,最后都匯集成「體育人」三個字。
直面過去的吐槽令網民沸騰,也扯出籃球迷的憤怒和幾分傷感。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說笑留在舞臺一時,最終又有多少成就能夠留存在民眾的記憶里,才是代代體育人夢想的終極。
01
體育與飯圈的博弈
一場體育與飯圈的博弈,一次社會價值與自我表達的碰撞。
2001年,國足隊長范志毅榮膺亞洲足球先生,第二年帶領大陸隊第一次取得世界杯參賽權,并參加了2002年韓日世界杯決賽階段的比賽,職業迎來高光時刻。
此時他不知道在東北,9歲的郭艾倫也懷著體育夢。在遼寧男籃主場遷往遼陽后,小郭艾倫就沒落下過遼寧男籃一場比賽,上國小后,被父親帶著打籃球,父親說不過是想試試,沒想著一定要打出來。畢竟練籃球的小孩那么多,最后能站在球場上,出現在大名單里的只有12個,
開始愛上籃球的郭艾倫,每天要坐將近一個小時的公車到遼化體育館去練籃球,媽媽自然是心疼「放學后,得坐一個小時的公車去體育館練球,陰天下雨從來沒有耽誤一天。拍球拍到手腫,手腳都是繭子,回家還要洗澡寫作業,他從來沒有9點以前睡覺,」
就在郭艾倫還在為籃球夢想打拼時,一個叫楊鳴的少年已經開始獨自面對省體校的艱苦訓練生活了。剛到沈陽的楊鳴才15歲,對于年少的他,褪去進入專業隊的喜悅后,艱苦的專業訓練和少小離家的孤單成為生活常態,
當初和楊鳴走進專業隊的同寢室隊友,如今仍在從事籃球事業的只剩下他一個。那些同伴被調走,被淘汰,運動隊的選拔調整,現實又殘酷。
真正能夠成就事業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屋里的同伴就這樣換了一批又一批,在一次次地調整中,楊鳴都被留下,在籃球的道路上最終走到現在。
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在20年后匯聚在《吐槽大會》的舞臺,不同的人生經歷、機遇和心態,決定了它不再只是一檔單純的脫口秀節目,也不會是一場笑看運動員人生經歷的娛樂大秀,
02
尋找運動員的感同身受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正如節目的標語,也確實是一份真真的告誡,登上這個舞臺,每一位來的嘉賓都成了主咖,開始接受場內外所有人的「攻擊」,
過往間,有人想借舞臺打破流量的枷鎖,有人要扯下人設的標簽。
范志毅依然性情中人,我型我秀,楊鳴調侃自己在隊里主要負責帥,告誡周琦、郭艾倫要好好打籃球時,笑著面對尷尬的郭艾倫,如今已經28了,
節目里重提2019年男籃世界杯的慘痛記憶,讓球員用自嘲方式直面過去并扯下標簽時,卻也引來籃球迷們的極度不適,一場足球與籃球「菜雞互啄」、一場維護籃球尊嚴應該靠什么的網路辯論就此展開,
只是節目似乎忽略了男籃未出線的痛點康復還不到2年,雖然已經在努力打破偏見,讓觀眾最終看到體育要的是寬容,要的是努力,試圖用運動員幽默的自我表達來換取一部分人的理解時。
殊不知,也徹底打開了一場體育文化與飯圈文化的博弈,制造出一次運動員自我表達與社會價值的激烈碰撞,
輿論爭議背后:尋找運動員的感同身受。想要得到別人的理解甚至共鳴,從來都很難,
這期節目也許讓周琦再次領悟什么叫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世界杯關鍵球失誤,周琦從此被畢業「傳沒」大學部。節目中以笑示人,更被一些人解讀為真的「臉都不要了」。
誤解甚至謾罵伴隨至今,它讓周琦來不及經歷籃球事業的叛逆,推動他快速與稚嫩剝離,變成或沉默,或以笑示人。
即使從2001年初入籃球,9歲開始參加一系列正式比賽,直到從籃球尖子中脫穎而出,并成為繼姚明之后第二位效力休斯敦球隊的大陸球員,
過往再優秀的表現,也會被一次失誤翻轉成別的模樣。畢竟網路可以肆意瘋癲,主角只配含笑不癲。
一路走來習慣于非議的,還有郭艾倫。11年前,17歲的郭艾倫還沒打一場CBA比賽,就被時任國家隊主帥的鄧華德,帶去了土耳其世錦賽,那時青澀的郭艾倫,只是球隊中的小角色,那一屆比賽,男籃僅僅贏下了一場比賽,冥冥中似乎都在經歷命運的轉變,
有人討厭郭艾倫,發帖列舉上綜藝,玩抖音,自身技術有缺陷,不夠低調,被熱捧逆反心理等七宗罪,也有人說別緊盯郭艾倫不放,那么多不如他的球員麻煩挨個批評,這樣聯賽水平一定會大幅提高。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很多人眼中,也有很多個不同的郭艾倫。他自知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能夠走到今天,只是因為比別人多了一點堅持,「好與不好、被罵了,就是堅持、挺下來。」
互聯網時代,很多運動員拼命想要尋找流量或存在感這種東西,郭艾倫從不稀缺。原有人質疑他的水平,后來越打越好,受關注逐步提高,他已經習慣網路上疾風驟雨般的罵聲,以及鍵盤俠們對他「不務正業」,想當網紅的評價,
細來想想,也許借《吐槽大會》并沒反映出真實的體育生態,只是通過語言,通過包裝,窺見到圈層文化間的差異以及鍵盤俠們的暴力。面對爭議,有些運動員會選擇「不服」,而「過來人」或已放棄。
03
被誤解從未消泯,體育人總會前進
能率先做到寵辱不驚這一點,也許還屬范志毅,
即使在國家隊效力多年,打過一些揚眉吐氣的比賽,但最開心的依然是2001年沖入世界杯決賽圈,在這之前,無論是1993年,還是1997年,盡管有些比賽的過程不錯,但總體上頗為郁悶,令球迷傷心的比賽也不少。
直到現在,范志毅回憶起1997年與伊朗的那場比賽,依然憋氣,與卡塔爾的比賽,兩度領先最終被對手反敗為勝,痛失出線資格,至今想起來仍然郁悶,「我們那次沒能出線,只少1分啊!」
國足慘敗泰國,范志毅痛心說出「臉都不要了」,也經歷過隨后幾年的起起伏伏。喜歡他的人會覺得他心系足球,拷問直擊靈魂,不喜歡的人則會嘲諷其不識時務,笑看他被上海灘冷漠拒絕后的那絲凄涼。
范志毅在節目中的橫空出世似乎驗證了這個時代:對于普通人,更樂意擁抱生活中的小確幸。
范志毅的脫口秀有節奏,有戲劇感,有網友評價他很有才,都能吸引著父母一輩,一家人圍坐電視機,看著范大將軍的互聯網新演藝。連不太熟悉他的女孩子們,都能驚訝于范志毅似乎一切都是天經地義順其自然。
似是回應網路爭議,在新的節目預告中,郭艾倫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要向前看,周琦更表態微笑并不代表遺忘,認真訓練,認真比賽,為國爭光,用實際行動向球迷們證明自己。
他們正在沉載于吐槽這種表達方式之上,借這個特殊語境抒發一些長久以來想說又不敢說、沒機會說的話,或關于運動員難以承受的比賽壓力,或關于競技之外對個人精彩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或關于現實社會對體育事業發展的態度和觀點,
一直以來,運動員時常不知所起,不知所終,不能浪費絲毫的天賦,還得有超乎常人的努力和隱忍。優勢項目競爭激烈,必須做到出類拔萃;冷門項目缺乏關注,必須拿到奧運冠軍。為了能繼續在公眾面前拼搏下去,大家都不容易。
但也正如李寧、劉翔、李娜等一代代刻苦訓練、努力拼搏且面對輿論非議隱忍且自強不息的運動員,最終書寫出大陸體育的光輝歷史,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新時代運動員應該有的樣子?這個問題可能不會有統一的答案。
但這期節目,輿論的爭議,至少讓我們意識到,并讓我們確定了一個運動員該有的樣子:
他們也許引起廣泛討論,在節目里針鋒相對,展現性格本色,但卻應該對體育事業抱有最真誠的赤子之心,返璞歸真的勇氣以及不服輸的體育精神。有格局,有理想的運動員理應如此,
很多年后人們也許會回憶起2021年的這個春天,周琦在為甩掉「傳沒」大學部畢業的標簽而努力著,郭艾倫在為成為20年后籃壇世界級控衛而努力著,范志毅依舊是那么特立獨行,心系國足,楊鳴對著曾經的自己調侃:我還是主要負責帥,
以體育的名義,
運動員?不是靠自己天賦、自己的努力,拉贊助刻苦訓練,在賽事中贏得獎金而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