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地方。在這里,星系相互碰撞,恒星則被驅逐到與它們母星系毫無關系的星際空間。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一個有人居住的恒星系統,那么恒星被驅逐可能是不情愿的。如果外星科學家計算出他們的恒星在幾百萬年后很有可能被一個黑洞吞噬,那么他們可能會選擇建造一個理論上可行的超級建筑來移動恒星,
移動一顆恒星需要一種戴森殼牌概念的變體,稱為什卡多夫(Shkadov)驅動器,或A級恒星發動機。這是雷奧尼·什卡多夫博士在1987年提出的一個非常直接的想法。這個想法是建造一個巨大的球面鏡來反射恒星在不同方向的輻射壓力,這就產生了一種推力,可以把這顆恒星推向想要它去的任何方向。恒星一旦移動,就將攜帶其行星一起移動,就像太陽帶著它的行星在銀河系中穿梭一樣。
這個想法的問題在于輻射壓力所產生的推力非常小,想要將太陽這樣的恒星移動很遠的距離需要數百萬年,所以很難想象宇宙中能夠建造太多球面鏡。但是,如果有一個文明只需要將恒星移動一小段距離,那么建造這樣一個球面鏡就又是可能的,愛丁堡大學部的鄧肯·福根博士在2013年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這種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探測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過觀察他們的恒星的光曲線,當行星從恒星前面經過時,會遮擋恒星發出的光線。換句話說,在尋找系外行星和研究恒星的過程中,探測什卡多夫驅動器所需的資料也都被使用到了。更重要的是,有人注意到這些光曲線中有些奇怪的東西,這就是博雅吉安之星是如何被識別出來的。
福根指出了一些問題,要確定一個光曲線是否真的表明了什卡多夫驅動器的存在,可能會因為光曲線中的其他東西(比如太陽黑子)而變得復雜起來,所以需要進行大量的觀察才能證實這一點,福根還認為,找到一個擁有什卡多夫驅動器的恒星的機會非常小,但是那些所有被科學家們用來尋找其他星體的光曲線資料中又呈現出奇怪的現象,表明了什卡多夫驅動器存在的可能性。任何想要尋找驅動器的人都可以用這些已有的資料來進行低成本研究,所以我們又多了一種獨立于射電天文學之外的探測外星文明的方法,
我無法想象這種型別的超級建筑會非常普遍,但天文學家在光曲線中看到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所以誰知道將來的某一天會發生什么呢?
相關知識
戴森球(英語:Dyson Sphere)是弗里曼·戴森假想出的包圍母恒星的巨大球形結構,它可以捕獲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恒星能量輸出。戴森認為戴森球是長期生存技術文明對于能量需求增長的必然需求,并認為尋找其存在的證據可以引導發現的先進和智慧的外星生命。不同型別的戴森球和它們的能量收集能力將對應于在卡爾達肖夫指數水平上的技術進步,
圖為戴森球的一種變體,這種大規模人造物會大幅度改變恒星的光譜。
戴森環是戴森云最簡單的結構,圖中軌道半徑為1天文單位,太陽能收集器的直徑為1.0×107千米(約25倍地月距離),收集器中心圍繞圓形軌道分隔3度均勻分布,影像觀測點距離中心恒星2天文單位,圖按照比例繪制。
多戴森環是戴森云的一個相對簡單的結構,圖中軌道半徑為1天文單位,太陽能收集器的直徑為1.0×107千米(約25倍地月距離),環上收集器中心分隔3度均勻分布,環與環之間分隔15度均勻分布,影像觀測點距離中心恒星約2.8天文單位。圖按照比例繪制。
戴森泡是一種非軌道型別的收集器排列方式,只要恒星的光線能夠無障礙地抵達,收集器就能停留在恒星附近的任何位置,這種相對簡單的排布方式是唯一能夠布置無限多收集器的方式。圖中所有的太陽能收集器的直徑為1.0×107千米(約25倍地月距離),距離恒星1天文單位,影像觀測點距離中心恒星2天文單位,圖按照比例繪制。
自從該概念提出以后,諸多科幻作品里提出的包圍恒星的人工建筑都被冠以“戴森球”之名,后續的設想認為戴森球上不僅有太陽能電站,還有人類殖民地和工業基地存在,
FY: 忙碌的北門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后聯系作者洗掉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