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核武夢碎:1981年以色列突襲伊拉克核工廠


在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以色列是一個另類——盡管以色列官方從來都不承認自己有核武器,但以色列有核武器卻又是舉世公認的事實。

在有關核武器問題上,以色列一直采取“核模糊”戰略,一不公開進行核實驗,二不對有關核武器的問題進行公開討論,三堅決否認擁有核武器死不松口,四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體會的結果就是:大家都認為它有,卻又拿不出實錘的證據。


自1948年著手研制核武器以來,以色列先后從美國、法國獲得了核反應堆和后處理工廠,從美國、南非獲得了高度濃縮鈾和鈾礦石,從挪威獲得了重水,從法國和美國搞到了核武器實驗的各種資料,

此外,從1954年開始,法國多次邀請以色列科學家參觀其在撒哈拉沙漠進行的核試驗,

這就相當于:鍋碗瓢盆都準備好了,食材也買回來了,中間還去王剛老師的工作室觀摩做菜,最后卻說沒做出來菜,誰信?


不信謠、不傳謠,只要以色列沒有發布官方通報,任何關于以色列核武器、核武庫的說法,都是捕風捉影的謠言。

而以色列官方正式說法是:以色列不會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個引入核武器的國家,也不會成為中東地區第二個引入核武器的國家。

潛臺詞就是,我有沒有核武器另說,但中東地區不能有哪個國家先于以色列有核武器。


1977年以色列總理貝京明確表示:他的政府將不允許任何與以色列敵對的周邊國家建立可能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反應堆,

薩達姆:你說不讓建造就不建造,我就建造了,你打我啊。

1981年6月,貝京下令啟動“巴比倫行動”,以色列空軍遠程奔襲伊拉克核工廠,以外科手術式打擊,一舉摧毀了核反應堆,擊碎了薩達姆的核武器夢。

貝京:是他叫我打,我才打的。這種嗜好,我一輩子都沒聽過。


01

中東地區是火藥桶,

冷戰時期,中東地區進口武器的數量,占整個第三世界進口武器總量的三分之二,而這三分之二中大部分又是阿拉伯國家進口的。然而即使這樣,阿拉伯國家在和以色列的歷次戰爭中,仍然占不到便宜,

特別是六七十年代,關于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江湖傳聞,越來越接近于事實,阿拉伯國家認為,在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阿拉伯國家即使購買再多的現代化武器,也無法扭轉雙方的軍事差距。

顯然,想要打破以色列的軍事優勢,阿拉伯國家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埃及、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以及雖然不屬于阿拉伯國家但屬于中東的伊朗,都發展過核計劃。


漫漫長路,一路走來,只有伊朗的核武計劃堅持了下來,直到現在——埃及、敘利亞、利比亞因為經濟、技術、國際環境制約,放棄了核武器計劃,伊拉克核武器計劃,幾次被打流產,最后隨著薩達姆政權倒臺而消散。

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進行原子能研究,只是受經濟和技術條件限制,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1973年10 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采取禁運、減產、漲價等措施,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由此釀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直接引發了戰后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

為了躲過石油制裁,西歐國家(荷蘭除外)紛紛表態在中東問題上支持阿拉伯人,不斷向產油國示好,


sorry,售罄了

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迎來了推進核武器發展的大好時機,他們的計劃是:以石油為籌碼,通過外交談判,從葡萄牙、巴西、尼日利亞、西德搞到鈾礦石,讓法國提供核反應堆,讓義大利負責建設钚分離和鈾提取工廠以及培訓技術,

在實施過程中,以法國的援建力度最大,

法國有20%石油來自伊拉克,受制于人,

另一方面,伊拉克二把手薩達姆向法國拋出了大禮包:未來10年,伊拉克每年以市場價向法國提供7000萬桶石油;向法國采購包括100架幻影F1戰機在內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軍火;向標致和雷諾各下5萬輛汽車的訂單;法國將獲得一處十億美元級別的建筑合同,


我賭你槍里沒子彈

威逼加利誘,法國從了薩達姆,1975年9月,薩達姆帶隊前往巴黎,與法國簽訂了核能合作協定,法國收到大禮包后,答應向伊拉克出口核反應堆,幫助建立核研究中心,同時還承諾提供150名技術人員和65公斤核原料,


時任法國總理希拉克與薩達姆

伊拉克早就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與法國簽訂核能合作協定時,打的是和平利用核技術的幌子,其他國家也沒話可說,但薩達姆在去法國之前,曾接受貝魯特媒體采訪,他放話說:伊拉克要成為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阿拉伯國家。


吾匣中寶劍新磨,汝試言之,其言不通,便請試劍

02

早在伊拉克萌生發展核武器的想法時,摩薩德就盯上了伊拉克。

以色列國土狹小,頂不住幾枚核彈轟擊,強烈的危機感,使得它對周邊國家發展核武器例外敏感,伊拉克爭取到強有力的外援發展核能,以色列坐不住了,

以色列外長摩西·達揚先后跟法國、義大利等國談判,力圖從外交上制止伊拉克的核計劃,但以色列既拿不出比伊拉克更大的禮包,也無法證明伊拉克會把核技術用作軍事用途,這些國家都不鳥他,

既然動口不起作用,那就動手吧。


1979年初,摩薩德得到訊息:法國為伊拉克建造的核反應堆即將建成。以色列果斷啟動了“空運行動”計劃——趁在法國的核反應堆還沒運到伊拉克之前,派人將核反應堆關鍵部位偷回以色列,若偷運不成,就摧毀它。

當年4月,7名以色列特工來到法國土倫,秘密潛入CNIM公司地中海船廠第三車間,找到了伊拉克核反應堆,核反應堆裝置復雜,光線又很暗,拆卸很困難,于是,特工在反應堆上放置好定時炸彈后,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事后,勘察現場的法國專家認為,爆炸很精準,既摧毀了伊拉克核反應堆的關鍵部位,又沒有波及車間其他貨物,必是高手所為!

“空運行動”計劃,至少讓伊拉克的核計劃進度推遲了6個月。此外,以色列也對伊拉克雇傭的核工程師下了狠手,槍殺、炸彈、投毒,搞死了好幾個,

不過,不管是派特工摧毀核反應堆,還是刺殺核工程師,都只能減緩伊拉克核計劃的行程,而不能徹底終結它。


核反應堆可以再造,核工程師可以再招,石油漲價,有的是錢。

1979年7月,薩達姆出任伊拉克總統,登上了權力巔峰,很快,薩達姆制定了“大阿拉伯復興計劃”,國民經濟軍事化和國家意識形態軍國主義化雙管齊下,大力擴軍備戰,強力推動核武計劃。

一年后,伊拉克核專家向薩達姆報告稱: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塔穆茲”(法國提供的2座核反應堆,分別被命名為塔穆茲1號和塔穆茲2號)計劃不出一年即可完成。

烏鴉嘴,意外很快就來了,

2個月后,也就是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伊朗和以色列并不來感,但在共同的敵人伊拉克面前,兩國搞在了一起,


伊拉克軍隊

伊拉克動手之前,以色列就向伊朗發出了示警,伊拉克動手之后,以色列又問伊朗需要什么幫助,還主動提供了伊拉克軍事力量部署圖,以及124個可供伊朗空軍打擊的參考目標,伊拉克的核工廠也被放到了突出位置。

以色列的目的是借刀殺人,讓伊朗空軍去轟炸伊拉克核工廠,

果然,開戰一個星期后,伊朗空軍啟動了“灼燒之劍”行動,派出2架美制F-4“鬼怪”式戰機,突襲位于伊拉克圖瓦薩的核工廠,但轟炸造成的破壞很有限。

打草驚蛇后,伊拉克在核工廠增設了對空警戒雷達和防空飛彈,

不過,伊朗空軍也不是沒有收獲,他們擁有了伊拉克核工廠的航拍照片,并將其轉交給了以色列。


伊朗空軍

03

只能自己動手了。

1980年10月,以色列總理貝京在內閣會議上宣布,為了以色列的安全和猶太人的生存權利,將采取軍事行動,在伊拉克核反應堆建成并投入運行之前將其摧毀,

為此,以色列軍方和情報部門制定了“巴比倫行動”計劃。

接下來的日子,是準備的日子,也是等待的日子,

情報、裝備、訓練,缺一不可。

情報方面,雖然有伊朗提供的低空航拍照片,但遠遠不夠,還需要核工廠附近的衛星照片與核反應外殼強度資料,而這兩方面的情報,都需要仰仗美國,

通過美國中央情報局內部同情以色列人士(美國反對以色列亂搞,官方渠道行不通),以色列搞到了所需的高決議度衛星照片,通過學術交流,以色列科學家從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搞到了反應堆外殼強度的資料,從而推斷出了伊拉克核反應外殼的設計強度,


與此同時,以色列空軍4次飛抵伊拉克西部和南部實施偵察,測驗約旦、沙特、伊拉克預警雷達漏洞和反應時間,為之后確定行動時間、航線、攻擊方式、俯沖角度等,提供了有力的情報支撐。

選擇什么裝備實施攻擊也是一個大問題,

以色列與伊拉克并不接壤,空襲伊拉克必須途經約旦或沙特領空,為了躲避雷達,戰機必須超低空飛行,而超低空飛行最耗燃油,以色列主力戰機中,A-4“天鷹”、幼獅C2、F-4“鬼怪”,都因航程或航電系統不符合要求而被pass。

最新銳的F-15戰機雖然航程足夠,但美國為了防止以色列亂來,出售給以色列的F-15沒有配備適型油箱(也叫保型油箱,可以增加航程),搭載沉重的炸彈后,F-15戰機也無法超低空走個來回,


以色列F-16戰機

此時,美國主動向以色列推銷F-16戰機,這批F-16戰機本來是要提供給伊朗巴列維王朝的,但1979年巴列維王朝滅亡,霍梅尼掌握了伊朗大權,美國和伊朗關系急轉直下,F-16戰機失去了買主(已有8架進入最后組裝階段)。

F-16戰機轉場航程達3890千米,適合長途奔襲,以色列愉快接盤了。

讓F-15輕裝護航,讓F-16掛上炸彈執行轟炸任務,各自發揮所長。

剩下的就是訓練了,

一是無地標長距離超低空飛行訓練,考驗飛行員的方位判斷能力、身體耐力和駕駛水平,轟炸任務需要超低空飛行2小時,這種飛行方式就像汽車走盤山懸崖公路一樣,非常危險,稍一迷糊就可能機毀人亡,所以必須時刻聚精會神,做到人機合一,


二是超密集隊形編隊飛行訓練,為躲避雷達,需要戰機組成超緊湊的編隊,使戰機群在雷達顯示屏上只顯示一個圓點,看起來就像1架飛機。如果空中管制發問,可以說是民航客機。

三是投彈訓練,要求把瞄準時間控制在3秒左右,做到快準狠,彈無虛發。

高強度的魔鬼式訓練,造成3名飛行員遇難,但以色列也將技術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04

1981年6月初,以色列情報部門獲悉,伊拉克核反應堆將于7月1日裝填核燃料進行試運行,考慮到事后發動空襲,會造成嚴重的放射性污染,以色列總理貝京決定立即動手——盡管以色列政府內閣成員大多不贊成這個冒險計劃,

啟動“巴比倫行動”前,貝京向指戰人員強調:不得攻擊核設施以外的任何目標,最大限度減少法國援建人員和平民的傷亡,


先斬后奏

6月7日,等戰機升空后,貝京才向內閣通報詳細情況,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任誰反對也沒用,

以色列戰機從位于西奈半島的埃其翁空軍基地分批起飛:8架F-16負責執行轟炸任務(每架攜帶2枚常規炸彈,因擔心精確制導炸彈不可靠,特意選用普通炸彈),6架F-15執行護航和掩護任務,另外2架F-15擔任通訊中繼站,

接近約旦領空時,3批飛機按計劃編成超密集隊形,以離地面數十米的高度飛行,

以色列戰機雖然躲過了約旦雷達,卻沒躲過約旦國王侯賽因的眼睛——侯賽因曾在英國克倫威爾皇家空軍學院學習,是一枚資深飛行員,以色列戰機飛越約旦領空時,在游艇上嗨皮的侯賽因一眼就認出了以色列戰機。


中東地圖

侯賽因向伊拉克發出了示警,不過薩達姆正忙于指揮對伊朗作戰,沒有重視這個情報,

之后,以色列戰機編隊沿約旦和沙特邊境飛行,沙特和約旦關系很好,兩國戰機經常相互越界,以色列戰機編隊幾次被沙特雷達發現,但以色列飛行員先后以約旦空軍和民航客機的身份,蒙混過關。


以色列戰機編隊往返路線

黃昏時刻,以色列戰機抵達了目的地上空,帶隊機長打破了無線電沉默:準備投彈,

此時,夕陽西下,便于以色列戰機實施背陽攻擊,背對太陽,有助于飛行員瞄準目標,不利于伊拉克防空部隊逆光瞄準,

F-15戰機控場,F-16戰機爬升,依次實施俯沖轟炸。

2分鐘不到,所有炸彈呼嘯而下,16枚炸彈有14枚命中目標,2枚脫靶——飛行員感冒了,狀態不佳,

完成任務后,所有戰機爬升至萬米高空(速度快,耗油少)迅速返航,全過程零傷亡。


此次轟炸,使得核反應堆主建筑和設備被徹底炸毀,位于地下4米的核燃料“钚”后處理設備也遭徹底破壞,目睹轟炸過程的法國專家感慨道:轟炸的精度令人震驚,炸彈幾乎一米不差地落在核反應堆心臟部位。

此前,伊拉克雖然增強了核工廠附近的防空力量,但防空部隊的警惕性太差,不少人在休假中,防空飛彈和警戒雷達值班人數不夠,東西再好,人不行也沒用。

此外,根據伊拉克軍隊的體制,雷達發現了例外,要逐層上報情況,然后指揮官逐級下達作戰指令,反應時間很長,這段間隔時間,足夠以色列戰機執行投彈任務了,

以色列突襲伊拉克核設施,在國際上站不住腳,因為它無法證明伊拉克玩核技術,是為了造核彈。事后,以色列受到了聯合國和阿拉伯國家的譴責,美國也決定暫停向以色列出口F-16戰機,


不過,相比伊拉克的核威脅,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以色列政府在事后的新聞宣告中,聲稱:以色列政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允許以色列的敵人來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我們將用任何必要的手段來保護我們的公民,

05

“巴比倫行動”雖然摧毀了伊拉克的核設施,但并沒有摧毀薩達姆的核野心,

兩伊戰爭后,薩達姆終于騰出手來發展核武計劃了(代號“化學石油3”),這一次,他吸取教訓,分散研制,制定了更高的安全措施。


截止到1991年,伊拉克累計投入80~100億美元,建立起了比較先進的核研究開發綜合體系,只要時間足夠,它極有可能通過國際黑市和自己的技術積淀,搗鼓出核武器。

然而,海灣戰爭的爆發,摧毀了伊拉克的核體系。

戰后,聯合國核查人員進駐伊拉克,展開大規清查,基本上堵死了伊拉克重建核設施的路。

【參考資料】

《論中東地區的核武器擴散》

《美國對以色列發展核武器的評估和對策(1958-1974年)》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