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剛播出兩期,就因為各種話題頻頻上熱搜,而這其中最精彩的莫過于#李成儒郭敬明battle#。
事情的爭論點在于對一個年輕男演員何昶希的去留和分組等級問題,
對于何昶希的演技,四位導演其實都有共識:
陳凱歌說“我看不出你們的關系”;爾冬升說“何昶希老眨眼,不是大俠風范,眼神里沒有感情”;趙薇說,“雖然你把被劍刺這個動作完成了,但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你演的是假的……真正的演員,你給他一根竹竿,他也能演出被刺穿的感覺,”
郭敬明也坦言,何昶希的表演不太好,
對于這樣的演技,其他導演按照S、A、B三級,給了何昶希最低等級B,而郭敬明卻給了最高的S級。
大家都很不解,有的演員甚至提出質疑:導演給S卡的標準到底是什么?
其他幾位導演對郭敬明的行為雖然表示懷疑,卻保持了友善的“peace and love”,而坐在一旁的李誠儒則忍不住開啟了battle,說郭敬明完全是濫用手中的權力隨心所欲,毫無規則和公平可言。
其實大家都看得出來,郭敬明這樣做對于其他演員來說,確實是“有失公允”,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李誠儒一樣“耿直”,把“實話”直接說出來,
1
我們為什么總喜歡回避“真話”?
巴金曾說:“人只有講真話,才能夠認真地活下去,”
真話在理論上聽起來很美妙,但對于不太好聽的真話,不是每個人都愿意聽取的,
節目中,李誠儒把“真話”說出來后,郭敬明并不買單,他搬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并與李誠儒開啟了battle,
在職場或生活語境中,除了像郭敬明這樣,抵制李誠儒的“真話”,進行詭辯之外,更多的人或許會直接回避或無視它,
暢銷書《真話巧說:不誤事不傷人》中,作者馬克·墨菲提到了一個詞——“真相殺手”,道出了我們不愿意承認和接受真話的原因,
No.1
無知自信
馬克·吐溫說:“不懂的事情,你自然會加倍小心;惹禍上身的多半是你自以為懂的事情,”無知自信出于很多原因,有時由于我們是被動接收了錯誤的資訊,例如,你的鋼琴老師要求你把手伸直,蜷縮肩膀(實際上,這兩個姿勢都不對),之后你便自信地認為這是彈鋼琴的最佳姿勢。
無知自信導致人們不僅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無能,而且還誤以為他們有能力,并因此感到自信。
No.2
感知抵觸
面對同一件事,大家的評價源于內心不同的坐標系,導致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認知差異巨大。思維框架的差異使人們從不同角度選擇性地感知資訊,而導致了對真相的看法不同,不接受真相本身,比如節目中,郭敬明就自認為“存在即合理”,不接受他“破壞了節目規則”的事實。
No.3
心理抵觸
當一個人心中有兩種不同的信念時,會產生心理抵觸,造成不愉快的心理緊張狀態,即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狀態。
真相不容易使人接受,特別是當真相挑戰或傷害人的自尊或信仰時,當人試圖證明或解釋真相與個人信念的差異,以減輕認知失調的痛苦時,心理抵觸便產生了,
No.4
利益抵觸
人有可能被金錢左右,利益抵觸亦隨處可見,利益抵觸以明顯或不明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形式出現,影響我們聽到真相的主觀意愿和能力。
當我們因為這四種現象而拒絕傾聽,終止對話,甚至抵制真話時,這恰恰是陷入了一種非意識狀態的抵制機制中,而這種抵制機制可能就會使我們遠離真話,甚至屏蔽真話。
所以,羅輯思維的CEO脫不花才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聽壞話而不喜歡聽好話,如果有人說有,他撒謊,”
認清事實本身,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地去解決問題和更好地進行溝通。
2
說真話有技巧——不Battle也能Real
我們需要說真話,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李誠儒,也不是每一次對話或溝通都要以“battle”的方式來收尾。
尤其在職場的語境中,耿直的人容易被誤解為情商低——畢竟,帶刺的資訊容易激發憤怒情緒和防御心理。
其實,說真話也有技巧,只要用對方法,許多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在《真話巧說:不誤事不傷人》一書中,馬克·墨菲就給出了一套“真話巧說”的方法論:
首先,聚焦事實。就是盡量做到“相對客觀,對事不對人”,
其次,換位思考,當你立足于事實,但發現還是很難與對方溝通時,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你更輕松,
第三,設定你的目標。如果沒有恰當的目標,對話或溝通就容易偏離目的,在開始進行“真話溝通”時,我們一定要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一個好的目標,核心作用是使行為發生變化,
但在設定目標的時候,一定不能把“我要讓你和我道歉”、“我要讓你承認你錯了”亦或者是“我只是讓你感到不爽”這種情緒化的結果作為對話的目標。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達成某件事,或者產生積極的變化,因為目標需要進行理性和戰略性的考量。
第四,對話而非對抗。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試圖就某件重要的事情與某人交談,但他不聽你說話,這種挫敗感使你想抓住他并將你的話一股腦地灌進他的大腦,但這種對抗通常不起作用,
《真話巧說:不誤事不傷人》給出了一個“IDEAS流程五步法”,可以讓你與他人的對話更順暢:
第一步:I:邀請(Invite)他們成為伙伴
第二步:D:解除(Disarm)你的戒備之心
第三步:E:消除(ELiminate)責備
第四步:A:承認(Affirm)他們有控制的權利
第五步:S:設定(設定)一個時間限度
IDEAS流程每一步都很有明確的目的,當這些步驟組合在一起使用時,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極大減少溝通物件的抵觸,使你們雙方進入有效的談話狀態,
第五,創造文字畫面。文字畫面可以將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體的事例,這樣便于每個人明白。
第六,結構化傾聽,在學會說話前,我們更重要的是學會傾聽,馬克·墨菲提出了一種方法——“結構化傾聽”,包含三個方面:引出談話、傾聽和確認。
1. 引出談話:引出談話就是向對方表明我們想傾聽他的感想并鼓勵他分享想法,
2. 傾聽:傾聽就是把我們的嘴封上,把耳朵豎起來,使大腦轉起來,
3. 確認:確認就是我們與他人合作時,要確保我們能準確理解對方所言,
3
說真話是一種修養
董明珠曾經面對央視采訪,說了一段頗有“個性”的話:“一個人如果不講真話挺可悲的,也許別人認為我這個人修養不夠,別人有修養不說 (真話),我為了講真話,寧可不要這樣的修養”。
其實,敢講真話才是真正的“修養”,一種令人欽佩的修養。正如馬克·墨菲在書中說的一樣:“真話談話越多,世界就越美好。”
作為“說實話”的代表,崔永元在《真話巧說:不誤事不傷人》推薦中說道:“我這個以’說話’為生的人,實話沒放過我,我也沒放過實話,如果大家都是正直善良的人,看看《真話巧說:不誤事不傷人》,說好實話有這么難嗎?”
如何說話這種事情,就像王陽明說的:“人須去事上練,方才立的住。”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說真話的技巧,方法就在《真話巧說:不誤事不傷人》一書中。
通過系統的框架式理論,輔以具體詳盡的現實案例,與現實場景對照,通過刻意練習,這本書是讓你盡快掌握“真話巧說“的神兵利器,
畢竟假話誰聽不出啊,大家都不是傻子,
都是些什么點評,完全自以為是,毫無根據的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