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辟謠經濟學:你在吃瓜,有人賺錢


現實一貫比想象中要更加魔幻,這句話用在2021年的娛樂圈似乎最合適不過。不久之前,鄭爽憑借一己之力拉開內娛集體辟謠的轟動場面,僅2021年1月22日在微博線上辟謠的明星就有28位。

而今,這場連續性的吃瓜大戲雖然已緩緩落下帷幕,但有意思的是,網友吃瓜不停,則明星辟謠不止。最近幾日,以微博為首的多個社交平臺圍繞“三千萬頂流”的導火索再次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輿論大戰,包括李易峰王一博、何炅在內的多位明星都沒能幸免,

有關三千萬頂流的系列緋聞在網路上發酵了這么多天,截止目前為止依舊沒有確切的定論,表面來看,明星被爆或辟謠擺在臺前的是內娛人設與隱私的跌宕轉換,但隨著吃瓜氛圍一次次升溫,幕后是否藏著一只推波助瀾的手,誰為誰背鍋擋雷的猜測也引得各家粉絲紛紛下場對峙護短,

誠然,粉絲的情緒一旦被刻意煽動起來,所造成的輿論影響是有目共睹的,調查顯示,春節期間的“內娛辟謠日”輿情熱度指數在當晚攀至巔峰,一度突破6000,李易峰、張雨劍的百度指數也在最近急速飆升,張雨劍的數據熱度在發文承認已婚生子當日整體環比增長203%。

瓜田永不荒蕪,辟謠的舞臺上便你方唱罷我登場,而這場曠日持久的辟謠戰背后,站著多少個受益者,答案或許比我們想象得更復雜,

你的快樂吃瓜VS別人的財源滾滾

大概從娛樂圈誕生的那一刻起,骨子里就刻上了瓜田李下的爭議基因,隨著互聯網在社交領域四通八達,這種基因就逐漸踏上了不可控制的異變之路。在鄭爽代孕事件發生伊始,社交平臺上便廣泛又默契地流傳起一則則真假莫辨的言論與爆料,不僅引發內娛現象級辟謠大戲,也讓一眾吃瓜網友直呼造謠“零成本”。

但造謠真的沒有成本嗎?細究下來卻未必如此。雖然“娛樂至死”的社交網路中一向無風不起,可在這個人人皆被困在資訊繭房的時代,一則毫無根據的謠言要想沖破層層資訊流站在輿論中心位置,自然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這其中涉及到的關鍵問題便是渠道,根據調查統計,辟謠日那些能充分調動粉絲情緒的爆料新聞其媒體發布類型中,大眾社交平臺占45.48%,新聞客戶端與微信公眾號共占41.66%,其余論壇、網站、問答社區各據些許,

而對于流量與眼球的爭奪,一則爆料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多方面破圈,便快速吸引公眾注意力的,這歸根結底是營銷黑產的功勞,這些年來,有關明星經紀團隊“豢養”專業營銷號早已不是什么諱莫如深的秘密,一般明星團隊中的專業營銷號整體分工明確,反黑,宣傳,控評……樣樣都不能掉隊。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營銷號背后可能在一堆假網站與外掛網站,隨手抹黑一個人的成本或許只有幾十塊錢,以在知乎上被飯圈女孩扒出來的“新虎傳媒”為例,這是一家職業水軍營銷公司。

點進該公司官網,頁面上赫然顯示新聞媒體與自媒體兩個專欄,根據統計,共有可發布的通稿“山寨”媒體網站3014家,自媒體322家,并且全部明碼標價,其中鳳凰娛樂網是165元,央視法制網的價格是35元,


圖源來自新虎傳媒網頁截圖

2019年,一則“朱一龍粉絲喜提央視法制網”的截圖在微博上廣泛流傳,半個小時內5位粉絲百萬級的營銷號轉發,從截圖中來看,斥責明星效應的文章配上官媒來源的確讓人信以為真,但粉絲在央視法制網中卻搜索不到截圖中的原文,飯圈抽絲剝繭,這則截圖來源的背后正是新虎傳媒,

無獨有偶,此前與張藝興產生名譽侵權案的梁某,一條爆料張藝興的微博文章共獲得吃瓜群眾打賞收益36964.82元。營銷號大行其道,逐漸誕生出一條職業造謠產業鏈,也就是俗稱的“職黑”,粉絲對偶像有天然的擁護心理,而黑粉恰好利用與迎合這種心理。

在微博評論區中,帶著爆料肆意游走在粉絲視線里的ID比比皆是,粉絲群起而攻之的另一面,是這些賬號曝光率、影響力甚至互動率的大幅度提升,從數據來講,某明星的微博影響力甚至比不上一個粉絲基數龐大的營銷號,有媒體統計過,一篇熱搜內容之下,熱評前十起碼有七條為營銷號所發布。

隨便點開一個賬號頁面,賣廣告、發優惠鏈接……哪怕轉化率只有0.1%,也會有廣告主聞風而來,如果能與明星團隊合作,一條通稿的價格則在6000到10000不等。暴利之下,明星早已無處可逃,

明星辟謠能盤活一個產業?

對于明星的危機公關意識與手段,在這段時間我們有目共睹,危機公關是否有作為在某種程度上直接關系著一個藝人的職業生涯。2016年,在央視數據曝光明星天價片酬時,就有媒體指出,這其中有8%要用來應對公關危機,

盡管粉絲一再喊著明星也是普通人,飯圈一度出現明星“祛魅”成為追星的主流形式,但無法否認,明星本身就具有雙重屬性,聚光燈下刻意包裝出來的人設何嘗不是架構在粉絲粉絲基礎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

因此,明星對公眾形象的精心維護直接催生出一個規模不小的行業,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上半葉,彼時歐美地區的影視產業如火如荼,能具體為明星負責的娛樂法應運而生,當前,美國的娛樂法最為系統發達,僅是一份最基礎的演藝合同至少就有600多頁。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大陸影視娛樂行業市場規模達2131億元左右,2020年大陸娛樂及媒體行業全年總收入約為331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2%,高于全球平均的5.1%,大陸娛樂法行業的業務量只增不減,不少學校開設了娛樂法方向的課程。

以時常出現在各路明星聲明中的“北京星權律所”為例,天眼查顯示,自2015年4月份成立至今,在短短不到6年時間里,星權共代理過1845件明星維權案件,平均每年高達近308起,代理客戶共70余家影視公司,其中包括開心麻花等知名影視公司。

要知道,一家綜合性的普通律所案件量可能都極難破千,2019年大陸前30家律師事務所代理案件總數排名中,上榜的還有6家代理案件不過才4000件左右。

如果說良性的公眾形象是明星個人的無形資產,那娛樂法在某種程度上則加固了這種與粉絲經濟形成相應循環資產的安全性,也讓隱藏在網路暗處攪弄風云的黑粉有了一層警惕心理。

2020年《民法典》首次把公眾人物的相關內容納入“人格權法編第五十五條”,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的《“粉絲文化“與青少年網路言論失范問題研究報告》,在其審理的涉侵害公眾人物名譽權案件中,很多被告都是在校大學部生,還有10%的侵權人年齡在20歲以下,網路造謠人群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從飯圈的年齡分布中我們也可以窺探一二,偶像市場逐漸趨于陰謀論,各家粉絲針鋒相對,一場唇槍舌戰一觸即發。一封律師函中所針對的網路ID下極有可能是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

顯然,這種現象無疑增加了這個市場乃至整個社會的戾氣,可遺憾的是,法律易平糾紛,卻難平人心,尤其是那些極易受誘導的年輕人。公共資源被娛樂緋聞擠占,輿論壓力被年輕粉絲激化,這才是明星辟謠背后我們看不見的最大隱患。

“瓜田”不荒,誰是最終贏家?

2021年被網友戲稱為內娛“瓜年”,而隨著鄭爽、華晨宇、王子文等紛紛被爆為人父母,不僅爆了一個全民小游戲“合成大西瓜”,微博也有了一個新的昵稱“幼稚園”,甚至就連slogan都在吃瓜群眾的調侃中變成那句啼笑皆非的“微博,隨時隨地發現新孩子”。

但調侃歸調侃,熱門話題#合成大西瓜#的閱讀量為20億,討論量為52.5萬,游戲用戶方面也已超8千萬。至于微博方,或許早已成為這場內娛集體辟謠戰中的真正贏家,

早在抖音與快手等短視訊血洗社交圈的時候,微博就被頻繁質疑輿論地位不保,2018年7月份,抖音上線熱搜功能,間接對微博造成了不可忽視的降維打擊。

大約在2013年左右,微博就選擇了“媒體”而非“社交”的發展道路,熱衷于制造全站熱點、傳播全民新聞和突發事件,隨后的發展也有目共睹,不斷被娛樂八卦擠壓內容的微博,社交屬性似乎已不剩多少。

在曾經的社交互聯網中,微博是當之無愧的輿論廣場,但2020年9月份,微博的月活躍用戶環比六月份減少,平均日活躍用戶數環比上季下滑500萬,一度引以為傲的廣告收入也被頭條系碾壓,在微博上,只剩明星撐起了相當一部分流量任務,

根據微博娛樂統計,微博熱搜榜單幾乎完全被明星話題占據,僅在2021年跨年夜當晚,藝人相關熱搜就高達239個,此前,被鄭爽連帶出來的明星火速通過工作室、后援會、代理律師官方途徑進行辟謠與追責警告,一時間的有關辟謠的多個詞條連登熱搜榜,話題熱度急劇攀升至峰值。


在當前的主流輿論陣營中,微博曾經憑借其他平臺難以復制的明星效應被用戶推上神壇,飯圈生態在一定程度上是微博的支柱與基礎,據識微商情統計,在明星辟謠期間的相關談論中,有38%的網友在調侃中繼續等待“新瓜”,直接刺激了微博當天的日活量。

通常來講,但凡某位明星的私生活一經爆發,勢必會引起全民關注,微博八卦因子不斷滋生,到目前似乎已到無法割裂的程度。有一點需要注意,隨著抖音與快手高調邀請各路明星,微博依賴飯圈所筑起的流量“護城河”難免有些動搖,不能說明星捆綁了微博的輿論風向,相比之下,微博本身就更需要這片“瓜田”,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