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生命科學網報道,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人類隱藏千百年的新器官:位于咽喉深處的一組唾液腺。
科學家發現人類隱藏的新器官:唾液腺
唾液腺是人或脊椎動物口腔內分泌唾液的腺體,對人體咀嚼、吞咽、分解食物等至關重要。
此前,人們對于唾液腺的認知一直是三種主要型別,分別是位于耳朵附近的腮腺、位于下頜下方的頜下腺、位于舌頭下方的舌下腺,除此之外,還有咽喉和口腔粘膜組織中散布的上千個極小的唾液腺。
現在這個發現意味著,人類的身體中還藏著第四種主要型別的唾液腺?
近日,來自荷蘭癌癥研究所(NKI)的放射腫瘤學家Wouter Vogel在探查頭部、頸部或腦部癌癥放療后的唾液腺損傷時,發現了一組從未被描述和記錄過的頸部唾液腺,
這一驚喜發現于9月23日正式發布在《放射治療與腫瘤學》(Radiotherapy & Oncology)上。
Wouter Vogel還表示,這對唾液腺位于一塊叫做咽鼓管圓枕(torus tubarius)的軟骨上,因此將它命名為“管狀腺”(tubarialsalivary glands)。
論文《The tubarial salivary glands: Apotential new organ at risk for radiotherapy》(唾液腺:一種潛在的有放射治療風險的新器官)
研究人員是如何發現這個神秘的唾液腺呢?
這個新器官是研究小組通過放射性示蹤劑研究前列腺癌的意外之喜。
據悉,他們的工作原理是把這種放射性示蹤劑注入人體,然后讓它與前列腺癌細胞中的蛋白質PSMA(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結合,再通過掃描追蹤放射性示蹤劑來獲知癌細胞的具體位置,
這種利用示蹤劑成像診斷癌癥的方法被稱為“PSMA PET-CT”。
通過PSMA PET-CT,科學家們發現了第四種唾液腺
巧的是,PSMA PET-CT掃描也非常擅于發現唾液腺組織,因此在掃描成像的過程中就標記出了人體中所有唾液腺的位置,也意外地發現了新的唾液腺,這對扁平、細長的唾液腺位于鼻子到咽喉的深處,不顯眼地掛在連接耳朵和喉嚨的管狀結構上,
為了驗證這是人類的標配,研究人員隨后調查了100個PSMA PET-CT掃描結果,并進行了兩次有針對性的尸檢,
結果證明,在這塊區域的確存在一對未知的腺體,由黏液腺組織和流入鼻咽部的導管構成。
管狀腺
Vogel認為,原因有兩個:研究人員以前沒有使用PSMA PET-CT來尋找唾液腺,同時新發現的腺體位于標準手術程式難以進入的區域,也就是說其他唾液腺只需用手觸摸,或在手術過程中就能發現,而新發現的唾液腺位置,只能通過鼻內窺鏡才能看到。
科學家表示,唾液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分泌唾液,而唾液可以濕潤口腔,有利于咀嚼、吞咽和說話,還可中和由口腔內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另外,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還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等,
此次發現的“管狀腺”除了這些常規作用外,還對頭頸部癌癥患者化療具有重要作用,
對于頭頸部癌癥患者,放療是一個常用手段,但是傳統的放療技術會帶來多種急慢性并發癥,比如口干、繼發齲齒、口腔霉菌感染,最終導致咀嚼、吞咽、講話等重要功能障礙,
多年來,醫學家一直在探究其原因,直到發現了這個唾液腺,
研究人員分析了在格羅寧根大學部醫學中心接受治療的700多名癌癥患者的資料,發現患者在未知腺體區域接受的輻射越多,他們報告的治療副作用也越多,因此,這項新發現可以減少癌癥患者放療的副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要搞清楚,如何更好地保護這些新腺體,” Vogel說,“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患者可能會面臨更少的治療副作用,這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針對Vogel把“管狀腺”定義為唾液腺的第四大型別,學界看法不一,
比如比利時魯汶大學部醫院(UZ Leuven)的耳鼻喉科醫生Vincent Vander Poorten指出,是否將管狀腺歸類為一個獨立的大腺體還存在一定爭議,因為新腺體與小腺體也有相似之處,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可以說這是一個遍布頭頸部黏膜的小唾液腺群,
無論它如何被定義,目前可以證實的是這個新唾液組織與放療主要并發癥相關,因此管狀腺的輻射程度如何影響患者的治療結果,如何改善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本文未經造就授權,禁止轉載,)
參考資料:
1. https:http://www.thegreenjournal.com/article/S0167-8140(20)30809-4/fulltext 論文《輸卵管唾液腺:潛在的新器官處于放射治療風險中》
2. https:http://www.livescience.com/new-salivary-gland.html
3. https:http://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scientists-discover-new-human-salivary-glands-68068
編譯 | 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