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顏色的鳥兒,有著不同的世界“觀”


孟加拉雀色彩識別實驗。

樹葉由綠變黃再變紅,講述著金秋的故事。能看到這樣的美景,必須得感謝大腦賦予我們辨別色彩的能力,此前的研究表明,一些顏色鮮艷的鳥類也擁有這種能力,但那些顏色暗淡的鳥兒呢?

美國杜克大學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不是所有鳥類都能辨別色彩,一些色彩暗淡的鳥類跟它們色彩鮮艷的近親看到的世界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了確認鳥類的色彩辨別能力,杜克大學部博后研究員Eleanor Caves領導的研究團隊從橙色到紅色之間挑選出8種顏色制作了純色和雙色組合的小圓盤。隨后,他們訓練鳥類翻轉不同顏色的圓盤以換取食物獎勵。

在之前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將斑馬雀作為實驗物件。斑馬雀(zebra finches)是一種小型雀形目鳥類,它的鳥喙常為橙色到紅色間的某種亮色,鳥喙的顏色可能是雌鳥選擇健康配偶時的區別信號,

研究人員發現,雌性斑馬雀能將從橙到紅的漸變色明確區分為兩類。大腦通過一個特定閾值區分連續變化信號的方式被稱為“類別感知”,由于中間閾值的分隔,閾值不同側的信號會比同側更加強烈,這就是斑馬雀能成功區分顏色的原因。


斑馬雀的喙顏色十分鮮艷。

而在最新發表在《美國自然學家》雜志的論文中,研究團隊將注意力轉移到由黑、白、棕色的孟加拉雀(Bengalese finches)身上,它們在選擇配偶時不依賴色彩信號。

結果表明,孟加拉雀在橙色到紅色的漸變顏色之間不能作出明顯區分,實驗中它們只會選擇色調差異最大的圓盤,跟斑馬雀相比,它們似乎更關注亮度的差異。

研究資深作者,杜克大學部生物學教授Steve Nowicki說:“亮度對所有鳥類都很重要,這也是孟加拉雀用于區分顏色的主要標準。而對斑馬雀來說,亮度只增加了色調的差異,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顏色感知的差異并非是由鳥類眼球結構的差異造成,而更可能是源自不同物種大腦對視覺信號的不同決議,雌性斑馬雀在交配時會挑選健康的紅喙雄性,而雌性孟加拉雀則依靠鳴聲選擇配偶,因此它們對橙紅漸變也就不那么敏感。不同色彩對不同鳥類的重要程度不同,可能與它們的進化環境和選擇差異有關。

新研究說明,動物視覺不僅僅取決于眼睛構造,還可能取決于不同顏色在其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Nowicki表示:“雖然兩個物種不足以講述進化論的故事,但卻足以推翻過去的一些說法。之前人們常認為鳥類視覺應該大致相似,但實際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鳥類都能一睹彩虹美景,這次的發現便是證據,”

然而,孟加拉雀會不會是個特例?孟加拉雀和斑馬雀都已被人類馴化,馴化過程中,食物可以輕易獲取,配偶也是人為分配而非自然選擇的,因此這種鳥類對于色彩的識別能力很有可能被削弱。它們也許和自己的野生近親差異很大。

對于這點,Caves表示:“馴化對感知能力的影響十分有限,”不過,研究人員也希望在未來能夠針對更多物種進行更全面的研究,

原創編譯:攀汗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美國自然學家》

期刊編號: 0003-0147

原文鏈接:https:http://phys.org/news/2020-10-dull-colored-birds-dont-world.html

著作權宣告: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注明來源。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好華麗的鳥兒們……

  2. 我覺得,它們都有一個小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