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已經過去了一周時間,
但有一個熱點,還在持續發酵中——
未成年人大額打賞網紅主播。
未成年人雖然沒有收入來源,但卻在網路世界揮金如土,
河南焦作的10歲小孩,一小時就給主播刷了1萬4千多元。
山西大同的10歲小孩,以上網課的名義,偷偷給主播打賞了10萬,
還有更令人震驚的。
深圳一個年僅11歲的女孩,竟然給主播打賞了近200萬!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看得魚叔一時語塞。
怎么會這樣?
針對這個現象,央視曾經出品了一部紀錄片,
采訪了未成年打賞人、家長、女主播、直播行業資深人士……
挖出了直播行業令人震驚的潛規則——
《呵護明天》
這套紀錄片在豆瓣非常冷門,看過的人太少,至今還沒有開分。
它聚焦未成年人權益,挑選了近年來6個最有代表性的議題。
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其中的一集——《瘋狂的網路直播》,
案例還要從一條短信說起。
某天清晨,湖南長沙的陳女士,突然被行動電話短信吵醒——
她的銀行卡消費了1萬元。
難道是被人盜刷了?
她隨即查看了銀行卡轉賬記錄,才發現大事不妙:
近20天內,自己的銀行卡竟然給同一個支付寶賬戶轉了十幾萬。
收款賬戶,赫然是她父親的行動電話號。 可父親明明連支付寶是啥都不知道。
這事顯然不簡單。
陳女士14歲的兒子浩浩,成了重點懷疑對象。
這孩子平時沒啥大愛好,就是 特別喜歡玩行動電話,有的時候還會用姥爺的行動電話。
果然,在陳女士的盤問下,浩浩坦白了一切:
他早就用姥爺的資訊,注冊了支付寶,然后將陳女士銀行卡里的錢,轉到支付寶上, 用來給網路女主播刷禮物。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極其容易被有心之人誘導。
浩浩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女主播們套牢的。
首先,女主播們會主動去滿足他的虛榮心,
每當收到大額打賞時,她們就會在直播間里興奮地念出浩浩的名字,讓他覺得自己倍兒有面子。
而且,還會鼓勵他刷更多禮物沖榜,拿第一名,
她們知道,浩浩 總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絕,
就這樣,禮物越刷越多,累積超過十萬。
其次,女主播們會打情感牌,私下和浩浩保持聯系,
主動加他的微信,對他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看上去,二人好像已經成為了朋友。
其實,主播每次找他哈拉,只是為了要禮物,
而且,在哈拉的過程中,主播已經知道浩浩是未成年人,
但依舊沒有停止誘導打賞的行為。
所謂的友情,全是PUA套路。
比如,有一位主播,經常讓他刷完禮物再睡覺,
而另一位女主播,則直接讓他微信發紅包,
知道真相的陳女士,眼淚掉下來。
她想去網上求助,結果一按下搜索鍵,類似的新聞如漫天大雪般襲來,
這些案例當中,主播求打賞的套路基本差不多,
都是先讓用戶在直播間上榜單、沖第一,
然后下播再加微信,時不時來一句「我想你了」「真乖」「寶貝好棒」。
目的就是為了誘導打賞。
而這些主播在跟未成年用戶交流的時候,普遍都知道他們的年齡。
也就是說,網紅主播誘導未成年人巨額打賞,根本就是明知故犯的詐騙行為。
為了追回打賞,陳女士聯系到了直播平臺的客服中心,
但退款并沒有那么簡單,
平臺要求陳女士提供一份證明書,證明浩浩是親自操作,而不是通過家長給平臺轉的賬。
這個要求,讓人犯難,
畢竟,家里又沒安裝監控攝像頭。
經過幾番交涉,平臺才決定給陳女士返還打賞總額的60%。扣除40%的原因,歸咎于她沒有管好孩子,
說實話,這個結果并不能讓人滿意。
試問,如果不是平臺疏忽對主播的監管,未成年人又怎么會上這個當?
陳女士的經歷不是個例,這幾年經常有未成年人大額打賞主播,以至于各大平臺客服中心都開通了專門的線路,來處理家長的投訴,
到底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
原因有兩方面。
首先就是主播行業的畸形生態。
2019年,大陸直播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4.33億,占整體網民數量的一半。
這是一個飛快崛起的產業,資本一窩蜂地涌入。
「主播一夜賺百萬」的新聞傳播開來, 吸引了許多想賺快錢的年輕人入行,
但行業競爭極其激烈,頭部主播月收入動輒上百萬、千萬,而小主播、新主播可能分文不入,
于是,為了賺到錢,直播行業漸漸形成了一些潛規則,
其中一條,就是誘導未成年人打賞,
在女主播貝婷的介紹下,央視采訪到了一位直播行業的資深人士,
這位老大哥,對業內潛規則直言不諱:
主播的核心工作不是做好內容,而是想方設法讓金主持續刷大額禮物。
哪些人是金主呢?
財產雄厚的高收入群體,以及,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極易被引誘。
就拿片中的浩浩舉例,
女主播一開始跟他以朋友相稱,后來就變得逐漸曖昧,營造情侶關系的錯覺。
說白了,主播就是利用他情竇初開的朦朧好感,以女朋友的身份對其釋放虛假愛意,
然后,頻繁要求對方以刷禮物、打榜的方式,來示愛,
其實就是利用情感來達到詐騙的目的,
其次就是直播平臺監管不力,
這些主播的誘導行為,之所以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得逞,就是因為平臺的縱容,
繼續拿浩浩舉例。
他注冊的直播平臺,不需要用戶進行身份驗證,只要有行動電話號或信箱就可以輕松登入,
也就是說,他的年齡被平臺有意識地忽略了。
而且,這個直播平臺的打賞機制,也有一套區別對待的規則,
平臺會根據用戶的打賞額度,來放大其心理滿足感。
比如,購買的禮物越多,會員等級就越高,
當會員購買最昂貴的禮物打賞時,他的打賞資訊會在整個直播平臺的數千個房間進行展示,可以無限放大用戶的虛榮心。
這種在虛擬世界稱王稱霸的爽感,對未成年人來說是無法抵擋的,
浩浩顯然也被這種虛榮心,沖昏了頭,
片中的案例,發生在4年前。
陳女士當時的維權之路步履維艱,最后也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她的經歷曝光后,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2017年,文化部實施了《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
明確規定,網路表演經營單位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不能損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2018年,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又集中整治了直播平臺的亂象,
包括優愛騰和百度在內的平臺,先后被約談,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全網關閉了5400余個直播間,刪除了37萬條不良視訊,
前不久,最高法人民法院召開發布會,明確了未成年直播打賞的退還問題,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認的情況下,進行直播打賞,可以要求全額返還。
也就是說,像陳女士維權只退款60%的現象,將不復出現 ,
隨著直播行業的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也在逐步完善。
然而,在2017年到2021年之間,主播誘導未成年人大額打賞的事,依然層出不窮,
比如,2019年就發生了11歲小孩給主播打賞3萬,結果把父親救命錢花光的悲劇,
在魚叔看來,直播亂象不能每次都靠法律 籠頭去倒逼責任主體,
從平臺到主播,理應有更謹慎的紅線意識,
只有家長、平臺、主播,三方共同把好關,才能還未成年人,一個綠色、健康、文明的網路空間,
尤其要提醒,誘導未成人大額打賞的主播們。
靠涉黃、獵奇、誘導而收獲的人氣和禮物,只是一種虛假繁榮。
如果選擇繼續墮落,只會加速行業衰亡,走上一條死路,
為什么不是首先父母要負起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