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休息,我重溫了一部高分電影: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歐維自妻子半年前因病去世后,就獨自生活。
他這個人,古板且偏執。
每天早上都會在小區內進行“巡查”:
馬路上有煙頭不行,車輛停錯位置他會記錄下來;
沒有正確回收的垃圾,他也會重新整理,
直到有一天,公司要求他離開已經工作了43年的崗位。
他收拾東西回家后,打扮了一番,決定自殺,
這個情節讓我想起了最近的一個熱搜:
無業失業退休人群,抑郁水平最高。
評論中有人說,都是因為沒錢。
我卻覺得,除了“沒錢”帶來的恐慌,自我價值的降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原本忙碌的生活節奏,突然之間放慢了好幾倍;
工作中因貢獻而得到肯定的機會,也瞬間消失。
然而這個“價值”,并不需要多么偉大的舉動才能獲得,
就像歐維,只是幫助了新搬來的鄰居,平穩地倒車入庫,
就成功打消了一次“去死”的想法。
“其實生命就是你正在做的一切,是這些小事讓你有了想活著的動力,”
當我們缺錢、失業、退休,甚至是某些小事的失意,
都會讓心中產生多多少少挫敗的感覺。
正如經濟學中的棘輪效應:
“認為自己越來越強是快意的;
認為自己越來越不值一提的感覺是痛楚的,”
我一直很欣賞《奇葩說》的冉高鳴。
不只是因為他的歇后語很好笑,更是被他的執著堅韌所吸引。
畢業于大陸傳媒大學部的他,曾經為了賺錢,
在動物園里與海獅互動、表演噴火。
為了能夠追趕上那些優秀的同齡人,他開始學著模仿別人的風格邏輯;
為了收獲觀眾的關注和喜歡,他去學塑膠國語逗大家笑。
直到有一季《奇葩大會》,他帶著這些準備,去分享自己的故事,
結果被罵上熱搜,可這些并沒有傷害到他。
讓他一路哭著回家的,是馬東的那句反問:
“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很多人,但我恰恰沒看到冉高鳴自己的東西在哪,”
“成了一個奇葩的贗品”,才是他心痛的原因,
值得慶幸的是,后來他說了一句歇后語,引得全場爆笑,
也許有人會不屑:不就是會說幾句話,會搞笑嘛,
但這卻讓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再也沒有任何人能擋住他的光。
《心靈奇旅》的導演曾在采訪時說過:
“生而為人,我們不需要多偉大的成就,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努力過后,每個人都值得被愛、被接納,”
《百年酒館》里有一家酒吧,已經經營了一個世紀。
這家就連桌子縫都透露著年代感的店,生意越來越蕭條,
老板Pete患有精神疾病,離不開藥物。
但他依然每天按點起床、上班,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也積極維護與身邊人的關系,
“對我來說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不是什么很有趣的生活,但還是繼續生活下去,
因為總是會有變好的可能的。
所以我休養生息,等著瞧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想到作家史鐵生,21歲癱瘓,
后來又患有尿毒癥,有人稱他“一生行走在死亡邊緣”,
然而他卻留下了多部卓越作品:
“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活著,”
這其實是一個很正能量的道理,
人活著的意義,只是為了活著。
所有的悲傷又或是快樂,都是有時效性的,
我們能做的,就是給自己找到一個理由活下去,無論它是多么不起眼的一件事。
最后想與“在看”的你,分享一句之前看到的話:
“希望你繼續興致盎然地與世界交手,一直走在充滿鮮花的道路上,”
“即使在別人看來,你過了非常精彩的一生,但自己覺得過得無聊的話,那就是沒意思。”愿你覺得自己是有自我價值的,無論它是什么,有了就是幸福。
但是躺著也要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