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東北只有200萬人,山東老鄉的“闖關東”填補了空缺

山東是非常獨特的一個省份,很少有人覺得山東是人口大省。實際上山東擁有非常好的地理條件,人口也一直非常多,明清時一直居于前十名的行列,比同時期的河南省要多。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時,山東人口567萬人,居北方各省之冠,同時期的人口大省河南,只有200萬人(因元末戰亂損失太大)。


清朝乾隆十八年,山東人口1276萬,位居全國第一,同時期河南只有711萬,

到了現代,山東常住人口仍然很高,據6月15日新發布的統計資料,山東常住人口位居第二,僅次于廣東。

正是這個“隱姓埋名”的人口大省山東,在近代人口流動上,為全國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

比如說明清以來的“闖關東”現象,

“闖關東”是中國近現代一個非常典型的移民現象,是指以山東為主的華北人口向東北巨里流動、遷徙的現象。有學者估計,19世紀初,現東北三省的區域內人口僅有200余萬,而到了“九一八”事跡爆發前夕“闖關東”現象中止,東北人口達到了驚人的3000萬。


闖關東并不像有些說法渲染的,把山東人當成了開發東北的先行者,其實闖關東的移民之舉,反倒是對山東人民的拯救。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這一切都要從清朝關于東北的政策說起,滿洲貴族入主中原后,由于滿族人口大量內遷,連帶著漢軍八旗及大量奴婢一同入關,東北地區突然出現了人口真空,滿清統治者認為東北是龍興之地,不想讓大量漢人涌入,以保護滿族原有的文化和風俗,這一政策帶來了后果是災難性的,清朝末年列強侵華,空曠的東北被沙俄大量侵占,如夢方醒的清朝統治者趕忙重啟移民實邊政策,自咸豐朝逐步放開禁墾,到宣統二年(1910年)全面放開,

但是問題也來了,闖關東、開荒地,是一條充滿死亡、災難的血淚之路,為何去闖者仍絡繹不絕呢?


其實,這也是逼的沒辦法。清朝中晚期人口爆炸性地增長,華北各省尤甚。山東省人口密度位居全國之冠,達到每平方公里246.24人(1898年資料),與之相伴的是,山東遭災極其嚴重,咸豐五年(1855年)至清朝滅亡,56年中山東僅是黃河決口就達52年、263次、受災966縣次。光緒年間又接連發生三次遍及華北的大旱災,山東百姓動輒被饑荒折磨,在生存危機之下,山東人不得不泛海北渡,到地廣人稀的東北謀生,

到了民國,北方軍閥混戰不止,山東尤甚,合省之地,除了軍閥兵便是滿地的土匪,據20年代報紙稱,“合省土匪,蓋有五百萬”。話雖夸張,但也反映出山東匪患的嚴重。頻繁的戰禍、匪亂也造成大量民眾遷移逃亡,而戰禍比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口遷移更劇烈更快速,清亡前遷入關東的人口僅占移民的一成,民國的前20年中移民者高達九成。

正是因為大量人口輸出,一方面使無地少糧的農民在東北找到了可以活下去的土地,也使得山東省本地暫時緩解了巨大的人口壓力,說黑土地成全了山東人民,那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話說回來,成全也是相互的。東三省養活了闖關東的山東人,山東人同樣對發展東北做出了巨大貢獻,山東人闖關東起初只是開墾荒地,民國初期十成中九成從事墾殖,他們為東北帶來了先進的耕作技術,玉米的種植和推廣、大豆的增產以及柞蠶技術,都是山東移民的功勞。從1914年到1932年,東北的耕地從1.4億畝增長到3.06億畝,這么大的農業進步,與巨量的闖關東移民是分不開的。

當然,闖關東的人口來源不僅有山東,還有河北、河南及山西一部分,但論移民時間之長、輸入人口之多,都以山東為最。而最突出的例子則是大連的膠東方言島現象,當年山東東三府(登、萊、膠)百姓渡海,大多以大連為中轉地和集散地,山東人在彼居住者甚多,大連方言的獨特,雖不是移民造成的,但與其關系也非一般,

說到底,闖關東其實就是一場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經濟血脈的一次大交流大融合,它最大的成果,就是促進了神州大地內在聯系更加緊密、更加團結,而這也為現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生動地啟示著人們如何更好地迎接大交流、大融合的社會大勢,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滿洲時期也涌入很多山東人

  2. 因為那個時候東北比南方發達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