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從不同的角度,揭露了更多有趣的史實,讓大家對”明”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朝代,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認識,作者”當年明月”也因此爆紅,一時炙手可熱,
這本書究竟有什么魅力?
當年明月
相比于一般的小說,這部書更加注重歷史的”真實”
“網路小說”這個概念,興起于90年代末,相對傳統媒介,這一部分讀者更加年輕、更易于接受新的觀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網路小說也呈現出更加多樣的個性。
由傳統的神魔、武俠、都市、言情等題材,到今天越發的專業和細致,以此來迎合讀者更加挑剔的胃口。
2006年首次發表于天涯社區的《明朝那些事兒》,也是以歷史小說的面貌問世。
這本書終究能獲得成功,是因為它打破了”小說”的桎梏,為了完成這部書,作者當年明月翻遍了《明史》,力求對每一個細節都貼近史實,明朝的史料浩繁復雜,要在其中找到一條符合邏輯的線索,需要耗費大量的心血,死掉很多的腦細胞,
更加嚴苛的是,當年明月是個”斜杠青年”,寫作只是自己的副業,所以只能用每天有限的”業余時間”來進行寫作。
當年明月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大學部的專業是法學,雖然他愛好歷史,但與”史學”的學術語言還是有一定距離,因此他只能一邊”補課”一邊寫作,往往是一邊看著沒有標點的中華書局的豎版繁體文言文,一邊用本子作者記錄,以確保文字敘述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對歷史嚴苛的要求,源于當年明月對相關書籍近乎瘋狂的熱愛。當年明月出身于湖北宜昌一戶普通的干部家庭,性格比較內向,尤其討厭吵鬧,因此書籍成了他童年年少時不可或缺的朋友,
7到11歲期間,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上下五千年》,他一口氣就讀了7遍。對此他解嘲說,父親年幼時不讓他出去玩,自己的愛好也不多,因此只能一遍遍地讀這些歷史書籍,
到了十一歲,就在其他小朋友勉強能閱讀漢字加拼音的時,《史記》、《資治通鑒》等已經成為了他案上的”常客”,
除了《二十四史》這些官修正統史籍,《明實錄》、《明匯典》、《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鑒》、《清實錄》和《綱目三編》等相對冷門的書籍,他也是一個不落。青年時期積累的閱讀量,為他今后的歷史寫作奠定了例外堅實的基礎,
相對于一般的歷史,這部書更加具有”感情”
《明朝那些事兒》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富有感情,讓人有代入感,這種感情,是當年明月個人感情的迸發,
而如此豐富的感情,與他不同尋常的閱歷是分不開的,相比于”當年明月”的筆名,”石悅”的名字大多數人都很陌生。而他在更多的時間里,是以”石悅”的名字在這個世界上默默無聞地生活。
曾經的挫折與失敗是他進行創作的動力與源泉。高中的時候,石悅一度沉溺于各種史書,幾乎不能自拔,也嚴重影響到了學習成績,石悅因此而受到老師的批評,
長此以往,石悅變得自暴自棄,曾經一度想過放棄聯考,在聯考前最重要的沖刺階段,連續曠課兩個月,待在家里看電視。最終,石悅雖然參加了1996年聯考,但考得并不理想,而且考的是自己并不太愛的法律專業,
后來雖然考上了公務員,但一切似乎并不太如意,早年公務員的工作無聊得近乎乏味,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讓他看不到希望。石悅回憶起當時的生活,可以用枯燥來形容,并且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談戀愛,幾乎沒有任何愛好,
在同事眼里,他是平凡而普通的,沒有什么真心朋友,能避免的社交也盡量避免。他不多的幾項喜歡做的就是,下班后在家里看看書、查查資料,偶爾也聽聽音樂、看看碟。
然而一個飽讀史書的人,即使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內心其實都是洶涌澎湃的。
那些帝王將相、賢士高人的英雄事跡,不可能不感動一酷愛歷史的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在兩種道路面前,石悅選擇了前者。
2006年3月的某一天,石悅開始了他艱苦卓絕的驚天計劃:利用網路連載的形式,在天涯社區開始發表自己的文章。由于白天在單位上班,每天能有效利用的時間,只有晚上下班后短短的4到6個小時,不僅需要閱讀,還要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
能夠支撐他筆耕不輟的,除了對歷史的偏執熱愛,還有就是強烈的感情”代入”,每次提起筆,幽默詼諧、生動犀利的文字便噴涌而出,自己放佛就是那個披堅執銳、以一敵百的猛將,或者是那個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謀臣,談笑間已然決勝于千里之外,
這種”感情”也很快感染了眾多,《明朝那些事兒》后來被新浪平臺轉載,日點擊率均超百萬,這些成功,無疑激發了石悅更大的決心。
當年明月和朋友笑談
宦海浮沉,史如人生,
2013年的十月,河北省隆化縣的官方網站上,多了這樣一個名字:石悅,他的職務,是掛職的副縣長。
細心的人們瞬間產生了疑問,此石悅是否就是大名鼎鼎的”當年明月”?當一個”知名作家”和”掛職副縣長”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職務放在一起,難免不激發起人們的興趣和無限的遐想,相關的媒體記者進行多方求證,證實了這一猜想,
于是,石悅”低調從政”的歷史也由此進入大眾的視野。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在外人看來低調、內斂、充滿孩子氣的作者,竟然在政界也是混得”風生水起”。
當年明月(左)
《明朝那些事兒》一炮而紅后,石悅的”職場經歷”也坐上了”直升機”:先從海關的法制科調到了秘書科,職務也由科員提為副主任科員;2010年,他被借調到海關總署下屬雜志《金鑰匙》擔任編輯,工作地點在北京;
三年之后,又被提拔為副處級,在環保局宣教中心綜合室擔任副主任職務;沒過多久,他被派往河北省隆化縣掛職,也就是這時被熱心讀者”扒”出了真實身份,最近的一次曝光是在2018年,他被公示為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已經是一個縣處級的實職干部,
在石悅看來,工作就是工作,愛好就是愛好,他似乎很能分清其中的界限,曾經有人勸他放棄工作專心寫作,被他拒絕。在石悅看來,即使能靠愛好揚名立萬、出很大的風頭,但你依然不能放棄你的本職工作,因為那是你的立身之本。
也許在外人看來這有點不可理喻:《明朝那些事兒》光著作權費就賣出了4100萬元,這是當幾輩子公務員也賺不到的天價。
石悅選擇堅守的背后,也許是他的人生大智慧,是宦海之中打磨出的謙和與務實,
當年明月
我們想看到的歷史,不是冷冰冰的史實,而是融入了思想和感情的鮮活歷史,《明朝那些事兒》寫的不僅是三百年的明朝歷史,更是作者與眾不同的沉淀與感悟。
正如網友”加封”石悅為”最了解中國官場的男人”時,他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其實在一個個孤獨的夜晚、一本本翻開的卷籍中,一切都已然有了答案,
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