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YouMeLive新聞YouMeLive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最愛歷史】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一生順達的晏殊,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機”。
之前,宋真宗的妃子李宸妃去世,上級領導安排晏殊為她撰寫墓志。
李宸妃的身后,隱藏著宋仁宗趙禎的身世之謎,即民間故事“貍貓換太子“(點我)的原型,趙禎其實是李宸妃所生,但自幼由宋真宗皇后劉娥撫養長大,這一秘密并未公開。
在當時,如何為李宸妃蓋棺定論,是個棘手的問題,晏殊決定繼續為朝廷隱瞞真相,在碑文中只說李宸妃生女一人,無子,而對她與宋仁宗的血緣關系只字未提,
宋仁宗親政后,得知自己的身世,翻出當年晏殊寫的碑文,氣不打一處來。
皇帝對其他大臣說:“我出生的時候,晏殊為先帝侍臣,不可能不知實情,他沒有說實話,這完全是欺君罔上。“
宋仁宗發火了,將他的老師晏殊貶出京,趕到地方為官。
▲“太平宰相”晏殊,圖源/影視劇照
這是晏殊一生N次貶謫中的其中一次,欺君之罪可是要命的,但晏殊很淡定,不出意外,等皇帝消氣后,這次危機就化解了。
晏殊為官,一向四平八穩,其學生歐陽修就評價他,“富貴優游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
作為“太平宰相“,這是一種低調處世的政治智慧。
晏殊從政五十年,沒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走過了大宋的盛世年華,詞中盡顯富貴之氣,艷麗而不失高雅。
他是北宋詞壇第一位江西籍領袖,也是宋詞婉約派的一代宗師。
他的第七子晏幾道,繼承其才學,詞風、造詣不亞于其父親,父子二人合稱為“二晏”,
可以說,晏殊活成了無數帝國官員理想中的樣子。誰不想像晏殊一樣?位高權重,除了案牘勞形,就是風花雪月、歌席酒宴,無功無過,熬到退休,
人人都想做晏殊,自然會掩蓋浮華表面下的層層危機,
▲晏殊。圖源/影視劇照
1
在富足安逸的生活中,晏殊的詞,不乏傷春懷舊之作,他經常感嘆時光流逝,思考生命的意義。比如那首著名的《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的這類小令,流露出絲絲“閑愁”,不同于亂世文人所遭遇的滄桑巨變。
他生逢北宋“盛世”,又仕途順達,未受過飄零之苦,只能寫出苑中景物平緩變化的美,
同樣是寫春光易逝,他不像李煜,心懷亡國之痛:“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他也無法像宋室南渡后的詞人康與之一樣感嘆:“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晏殊的詞,有亭臺樓閣,有珠光寶氣,有離愁,也有閨思,如那首《蝶戀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其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句,被國學大師王國維引用,以此形容古今成大事業、大學部問者讀書的第一種境界。
“無可奈何花落去”,也是晏殊對生命的憂慮,
年少成名的他,一生沒有衣食之憂、凍餒之苦,唯獨害怕“人貌老于前歲”,一步步走向衰老。
這與晏殊的成長經歷不無關系,
▲晏殊。圖源/影視劇照
晏殊是個神童,撫州臨川人(今屬江西),7歲能寫文章,少年時經地方官員推薦,來到京城,與全國各地的千余名考生同時參加考試,并嶄露頭角,被宋真宗賜同進士出身,從此躋身官場,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仕宦生涯,
在一場考試中,學霸晏殊做試題時發現,這個題目是以前練習時做過的,于是果斷站了出來,說:“這個題目我曾經做過,請出別的題吧,”考官便另外出了一道題,命他重新作答,
宋真宗聽說后,對小晏殊大為贊賞,回頭就給他發了offer,讓他到秘書省(國家圖書館)上班,
少年得志之后,悲劇接踵而至,
晏殊有個感情要好的弟弟叫晏潁,也是個神童,同樣得到皇帝欣賞,被賜同進士出身。
但晏潁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得知訊息后,竟因情緒激動而突發急病,走入書房后,反鎖上門,再也沒有出來,等到家人推門進去,晏潁已經去世了,這一年,晏殊21歲,
少年獨得圣寵,平步青云,弟弟卻在眼前離世,這也許導致晏殊的性格變得十分敏感,更加憂生懼死,
晏殊詞中的喜樂哀愁,應該都是他的真情流露,后世學者研究晏殊的詞集《珠玉詞》,卻常批判其為“無病呻吟”,
因為,晏殊的詞,大部分關于詩酒、歌舞,還有一些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的祝禱之作,其作品中滲透著常人無法企及的華貴氣派,浸淫了高層的享樂意識,
這種精神狀態,缺了幾分憂國憂民、金戈鐵馬的家國情懷,少了對天下百姓的關懷。
▲宋仁宗一朝,人才輩出。圖源/影視劇照
2
惜命的官員,往往是保守的,晏殊做官一向很穩。
宋真宗在位時,有一次,宰相寇準與丁謂翻臉了,寇準對宋真宗說,丁謂為人奸佞,不適用輔佐新君。宋真宗聽了,表示贊同。
沒想到寇準喝醉了酒,自己先把這件事泄露出來。丁謂知道后很害怕,決定先下手為強,誣告寇準,聯合親信請求皇帝罷了寇準的參政之職。
當天,宋真宗召晏殊入宮,拿出要求罷免寇準的名單給他看。晏殊不敢為寇準說好話,說:“臣如今掌外制,這不是臣負責的工作,”
這天晚上,晏殊連家都不敢回,怕自己出去了,別人說他有向寇準泄密的嫌疑,就住在了學士院的辦公室,
后來,寇準遭到丁謂等人排擠,果然被罷相,
宋真宗選擇晏殊為東宮伴讀,當太子趙禎的老師,也是看在他為人老實。
當時,大臣們聽說年輕的晏殊要擔任這一職務,都很納悶,問宋真宗,晏殊明明毫無資歷,這是為何?
宋真宗說:“最近聽說大臣們都在嬉戲游玩、聚會宴飲,只有晏殊是個例外。他整日閉門不出,研讀詩書,這樣謹慎好學的人,才適合輔佐太子啊!”
晏殊上任后,宋真宗跟他說了此事,勉勵他好好工作,晏殊卻坦率地說,官家,我沒有出去玩,是因為沒錢啊,如果我經濟寬裕,也是要去宴飲游玩的。
宋仁宗即位后,作為其導師的晏殊受到重用,擠進了宰輔系統,成為文壇的領袖人物,
在優裕的生活環境中,晏殊每日以飲酒賦詩為樂(“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他有閑情逸致,又有文化修養,來吧,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太平宰相”,這就是晏殊留給后世的印象,也是一個帝國官員夢寐以求的理想狀態。
北宋士大夫厚俸祿,多休假,退休待遇高,
宋朝為了吸取晚唐大權旁落的教訓,自開國以來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待遇士大夫甚厚,皆前代所無”。因此,朝野上下都追求安逸,及時行樂,缺乏建功立業的精神。
當時,大宋王朝的官員,或者說體制內的文人,大都想成為晏殊的樣子,寄情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像建安、盛唐詩人那般慷慨激昂,充滿批判。
這種自我滿足與陶醉,在他們看來,就是滿滿的正能量,
▲宋仁宗畫像
3
晏殊對宋朝最大的貢獻,是選賢任能,為朝廷提拔了一批人才,范仲淹、歐陽修、韓琦、富弼等名臣都出自他門下,
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年-1032年),晏殊在地方為官時大興學校,倡導州、縣辦學,對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的書院極力支持,辦成了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
這一時期,范仲淹與晏殊結下了深厚的交情,
當時,范仲淹(點我)因母親去世丁憂在家,按照儒家的道德規范,不應該出山任職,但晏殊不避世俗偏見,堅持聘請范仲淹出任書院的掌學,
范仲淹為晏殊的誠心所感動,大大方方地接下了晏殊的邀約,出山助其辦學。后來經晏殊力薦,范仲淹入朝為秘閣校理,并在日后得到仁宗重用,推行了改革弊政的“慶歷新政”。
范仲淹比晏殊年長2歲,由于這層淵源,他對晏殊終身執門生禮,后來當了參知政事,與晏殊同朝為相,也不曾改變。他還在詩中對晏殊說:“獨愧鑄顏恩未報,”
▲晏殊與范仲淹,圖源/影視劇照
歐陽修也是晏殊舉薦的人才。歐陽修年幼時家中貧困,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長大后身材瘦弱,其貌不揚。他參加科舉多次碰壁,最后一次進京,正好是晏殊擔任主考官,
晏殊一眼就看出歐陽修是個人才,稱贊他:“今一場中,唯賢一人識題。”
這一次,歐陽修終于考上了,位列十四名。
晏殊后來回憶,歐陽修未能中狀元,是因為鋒芒過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使他成才,
面試這種事情,有個看對眼的考官,事半功倍,
這些人才在晏殊的提攜下進入朝堂,卻在后來或多或少都“冒犯”過這位恩師。
慶歷年間(1041年-1048年),宋夏戰事吃緊,當時晏殊是樞密使。歐陽修擔心老師政務繁忙,過于辛苦,就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與朋友同去探望。
歐陽修一進門,只見晏殊家里熱鬧非凡,毫無緊迫的氣氛,正在西園擺酒設宴,歐陽修大感意外,即席賦詩,勸諫老師,其中寫道:“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余萬屯邊兵。”
這是善意地提醒晏殊,您肩負重任,不應該如此花天酒地,
同樣對晏殊畢恭畢敬的范仲淹,在國家大事上也不會附和晏殊的錯誤意見。
晏殊的學生,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一班人,大都是改革派,甚至連支持新政的宋仁宗都受過晏殊的教導。
晏殊難道看不出大宋盛世下的危機嗎?
周汝昌先生讀晏殊的詩,讀出了一種寂寞感,如這首《破陣子》: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詞中似乎藏著某種隱喻,
良辰佳節之際,兩個少女在采桑的路上相遇,一見面,西鄰女問東鄰女:“你怎么這么高興,夜里做了什么好夢吧?”
東鄰女笑道:“你莫胡說,我剛跟她們斗草來著,贏了不少呢!”
晏殊看朝臣爭斗,就像看少女的游戲,他身在朝堂之中,不想卷入紛爭,也不想變革,只想安穩地度過自己的政治生涯,這是晏殊的理性,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他代表的,是沉默的大多數,也是無數帝國官員的縮影,無功無過,度過此生足矣,
慶歷新政時,晏殊當年為李宸妃撰寫墓志之罪被舊事重提,孫甫、蔡襄等聯名彈劾晏殊,指責他有“欺君之罪”。
幸而宋仁宗早已解開心結,沒有給予晏殊沖動的懲罰,只是以“廣營產以殖貲,多役兵而規利”的罪名處置,將他貶到潁州(今安徽阜陽)為官,
好運繼續伴隨著晏殊,他在不久后再次入朝,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光榮退休。
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病重,宋仁宗要去探望他。晏殊知道后,立馬命人進宮捎信給仁宗,說:“臣是老毛病犯了,很快就痊愈了,不勞陛下操心,”
沒過幾日,晏殊就去世了。
宋仁宗親臨祭奠,但還是為不能見其最后一面而感到遺憾。之后,他為晏殊罷朝兩天。
在晏殊晚年與他多次發生沖突的歐陽修,為恩師撰寫神道碑,其中疑似內涵了晏殊“明哲保身”的為官之道,卻也頌揚了晏殊興辦教育、選拔人才的功績,“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
▲晏殊與歐陽修,圖源/影視劇照
4
晏殊有八個兒子,只有四子晏崇在官場上較為顯達,其余子女都無法重現晏殊的輝煌,
但有一個人例外,他以另一種方式在歷史上留下了足跡,也與其父一樣,代表著大宋官員的生存指南,
他就是晏殊的第七子——被稱為“小晏”的晏幾道,
晏殊去世后,包括晏幾道在內的幾個未成年子女由其長媳張氏撫養長大,
盡管有嫂子的教導,可晏幾道這公子哥從小就叛逆,特別鄙視科舉考試,像極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
以往經常有人誤傳,晏家在晏殊死后家道中落。實際上,晏殊去世時,他的女婿富弼還在朝中擔任要職,歐陽修等門生故吏也都在京城為官,晏家依舊是地位顯赫的豪門。
至少在三十歲之前,晏幾道都擁有豐厚的物質生活,
▲據史料記載,晏幾道年少時參加過宋仁宗的宮廷宴樂。圖源/影視劇照
青少年時期的晏幾道,與沈十二廉叔、陳十君、黃庭堅經常在一起談文論藝、飲酒賦詩,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家庭聚會,還在此期間邂逅了一段美好的愛情,
晏幾道的詞,寫得最好的就是愛情。
當時,晏幾道的朋友家中,有蓮、鴻、蘋、云四位年輕貌美的歌女,在一旁唱和,
多年后,半生蹉跎的晏幾道回想起與小蘋初遇的場景,寫下《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人總是要吃飯的,步入中年的晏幾道還得出來做打工人,
宋代,官員子女經過選拔,可通過門蔭入仕,成為中下層官員。官二代晏幾道正是通過這一途徑授官。
然而,晏幾道的快樂人生,在進入官場后戛然而止。
宋神宗熙寧變法期間,晏幾道的一位朋友鄭俠反對王安石變法,繪制《流民圖》,反映災情下災民流離失所的現狀,請求罷黜新法,
這一事件如晴天霹靂擊中了晏幾道。鄭俠很快就出事了,被變法派揪住辮子,接受朝廷調查,
有人在他家中搜到晏幾道寫的詩:“小白長紅又滿枝,筑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
由于這首詩,晏幾道被懷疑諷刺新法而下獄,狠狠地遭受了社會的毒打,
晏幾道終于覺悟了,知道他不能一輩子碌碌無為,晏幾道得到釋放后,家境已經每況愈下,他為求上進,給上司韓維獻上一首詞,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請他多多提攜,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韓維自稱是晏殊的門下老吏,并稱呼晏幾道為郎君,卻不愿提供幫助,并直言不諱地說,晏幾道“才有余、德不足”。
這一番話,讓晏幾道心灰意冷,他從此不再介入朝中紛爭,在工作之余,專心創作《小山詞》,到后來,他的詞名不下其父。
晏幾道終其一生,只做過判官一類的地方官,卻獨善其身,活到了宋徽宗大觀年間(1107年-1110年),他用詩詞歌詠大宋的最后一個太平盛世,于古稀之年安然離世,
二晏,是“盛世”中無數官員的縮影。無論是一生順達的太平宰相,還是壯志難酬的基層官員,他們都沒能意識到大宋真正的危機,
面對“百年之積,惟存空簿”的財政危機,以及即將到來的靖康之變,大宋需要像范仲淹這樣的文武奇才,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也需要如王安石一樣的改革者, 道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吶喊。
▲王安石畫像
遺憾的是,沉默的大多數,依舊選擇披在一件外表華麗的袍子下,
那時候,宋詞還是小清新,在那之后,宋詞是沾血的,
參考文獻:
[宋] 晏殊:《珠玉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宋] 晏幾道:《小山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宋] 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中華書局,1983年
[元] 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
鄧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聯書店,2006年
唐紅衛:《二晏研究》,南開大學部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