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姚策:錯換一生,帶著遺憾和不舍離開

姚策走了,帶著遺憾和不舍。

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他和生父母、妻子、孩子在北京的病房里度過,每晚都因疼痛而難以入眠,身體也越發瘦弱,顴骨高聳,蠟黃的臉皮耷拉著,因為無法進食,日常靠輸液維持,

離世時,姚策體重不足100斤,而剛檢查出肝癌時,他的體重有160斤。

作為“錯換人生28年”的主角,姚策在過去一年里備受關注,質疑聲也一浪高過一浪:那些關于房產歸屬和姚策生母故意錯抱孩子的聲音,形成一股輿論漩渦,將他們吞沒,

為了平復自己,在最后的一兩個月里,姚策選擇不看行動電話,日常只通過看電視、發呆、打電動機的方式來打發時間,在家人的印象里,“他走的時候很安詳,不痛苦,”

最放不下的還是自己的孩子以及妻子。在姚策的遺書中,他希望兩家人能夠和和睦睦地相處,不受外界任何聲音的干擾,然后將孩子培養成人,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姚策的最后一條朋友圈則定格在2月26日。

他寫道:“其實我們一家的感情從未改變,28年的情感也不會因為網路輿論沖擊而煙消云散,”


今年年初,姚策和妻子乘坐飛機轉院到杭州治療。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攝

錯換一生

3月16日,姚策從杭州樹蘭醫院轉到北京,

他的病情越發嚴重了,每晚都會因為疼痛而難以入眠。一周前,新京報記者在杭州最后一次見到姚策時,他留著板寸,顴骨高聳,蠟黃的臉皮耷拉著,青筋外露,聲音也非常微弱。

作為醫學生,他比別人更了解自己的病情,便一直心心念念著要來北京,進行安寧療養,“希望自己死去的時候內心不會那么痛苦,希望有一個人能夠開導他,忘掉這些是是非非。”

對于姚策來說,人生足夠跌宕,

1992年6月,兩個女人同在開封市首屈一指的淮河醫院待產,相隔一天生下兩個男嬰。

作為家里唯一的兒子,郭威、姚策都是各自家庭的焦點。杜新枝和郭希寬日子不算寬裕,錢都盡著郭威花,還用自己的退休工資貼補兒子婚后的生活。在九江長大的姚策,兩歲半時被查出B肝,許敏夫婦帶著他在大陸遍訪名醫,買高價藥治療,小心翼翼地呵護著,


躺在病床上的姚策,表情痛苦。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攝

2020年2月,姚策確診肝癌后,許敏想“割肝救子”,意外發現兒子的血型與他們無法對應,原來在當年接生的淮河醫院里,兩個家庭抱錯了男孩。當年4月親子鑒定結果出爐后,許敏夫婦立刻趕往河南,他們既想與郭威認親,也想找到姚策的親生父母幫他治病。

姚策很快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那年4月,在病床上的姚策看到了一篇名為《錯換人生28年》的報道,里面的人名均是化名,盡管他覺得自己的命運和那篇故事有無數的雷同,也沒有過多聯想。直到看到第二篇報道時,里面有一張他的照片,他翻回第一篇,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挺意外的吧,整整一個禮拜左右,也不知道自己腦子里想的是什么。因為確實沒有辦法把自己跟這種唏噓的命運聯想在一起吧。”姚策曾說。


姚策在北京一醫院進行安寧療養。朱世晨 攝

最念及孩子

杭州到北京,有一千多公里,駕車需10個多小時,

姚策躺在120的救護車上轉院,但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基本不能說話。在醫院的這段時間里,他從過去每頓飯吃一兩口,到一口也吃不下去,生命完全靠輸液維持。

但姚策似乎并不畏懼死亡。

“我覺得命運終歸有安排,誰先走誰后走這個事,我們都應該很客觀地去面對它,生命賦予我們的意義不在于活著本身,更重要的是后面的責任,和對未來的家庭一個承擔吧,”

姚策常對妻子說,如果今生有機會,那自己會用余下的時間來好好愛她。如果今生沒有機會,便會選擇來世再好好愛她,對父母也是一樣的。

他選擇接受命運,


姚策親生父母參加二審開庭,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攝

此前,姚策還帶著妻子和兒子從江西趕赴河南,回到那個素未謀面的家,見了素未謀面的家人。他還去了自己出生的醫院——河南大學部淮河醫院,參觀了當年自己出生的生產樓。

這也是28年前,他的人生軌跡被改變的地方。

“在這個時候發現了這樣的疾病,當知道當年醫院可能有這么一次可以避免的機會的時候,對醫院也有很大的追責的心態。”姚策的眼淚流下來。

從2020年7月開始,姚策一家就將河南大學部淮河醫院告上法庭,他認為,因為被“錯抱”,自己脫離了有B肝病史的親生父母的監護,因而沒得到嚴格的B肝加強治療,未能及時注射疫苗,導致28歲就罹患肝癌晚期,涉事醫院應該對此負責。

案件尚未完結時,2020年12月底,姚策病情加重,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溫暖的廣西北海,轉院救治。

1月22日下午,辦完出院手續后,他回到在北海租住的房屋,因前幾天突發出血、昏迷,他10余天未進食,臉色蒼白,渾身無力,站立、行走、起坐都需要他人攙扶。

時隔多天,姚策再次見到自己的孩子。他甚至擠不出一個喜悅的笑容,因為疼痛,只能做出一個表情——牙齒緊扣,上下眼皮擠在一起。

他立好了遺囑, 有一份放心不下的牽掛。

當杜新枝幫兒子抹去臉上的淚水,姚策坦言,除了病痛,他的痛苦來源主要是對兒子的擔憂,“我在想,如果我的孩子在沒有父愛的環境下成長,對他一生而言,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對我而言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很自責也很痛苦。”

“希望媽媽能替我把孩子培養成一名真正的男子漢。”他鄭重地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愿望,

杜新枝答應下,但她對姚策的那個承諾念念不忘,“你說等到你有個好的狀態,帶著兒子、帶著我們去云南。”杜新枝說,她會一直等著,等著姚策身體完全康復。


姚策妻子在給躺在病床上的姚策喂飯,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攝

愛與爭議

在生命最后的兩個月,為了平復自己,減少外界給他帶來的傷害,姚策選擇不看行動電話,通過看電視、發呆、打電動機的方式來打發時間。

但還有人把網路上的一些言論,發給姚策的父母和妻子,

今年2月,隨著錯抱事件在網上發酵,關注此事的網友越來越多,他們有的站在姚策這邊,認為許敏“表面上打著偉大媽媽的形象,背后卻在做傷害姚策的事”;有的站在許敏的立場上,認為姚策應該把來自養父母的物質給予和愛全部還給郭威,

網友對姚策家事的評判、指責,反過來影響著各方當事人。

讓姚策記憶猶新的一次爭吵發生在2020年8月,當時他在上海治病。一天晚上,許敏不斷詰問姚策,某個攻擊她的網友到底是誰。姚策并不清楚那個網友的身份,一再解釋,但許敏不信,鬧到了凌晨兩點。

然而許敏的記憶與姚策不同,她說那天晚上是她和丈夫在討論一個網友,她對這名網友的行為有些生氣。持續時間也不像姚策說得那么晚,夜里12點左右大家就睡了,


姚策坐在輪椅上和親生父母及律師合影,受訪者供圖

但爭議阻擋不了兩個家庭對于姚策的愛。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里,姚策的生父母、妻子孩子都在北京陪伴著他,直到去世,家人的記憶中,姚策也是安詳的,“他走得很突然,之前還跟養父母說有一兩月的時間,不過好在并沒有痛苦,”

23日下午,養母許敏聽聞噩耗后極度悲傷,臥床不起,

根據姚策遺愿,遺體火化后將由家人帶回江西。因許敏目前身體狀況無法去北京,他們會等兒子骨灰回到江西,再送他最后一程。

“我到現在都覺得,你永遠在我的眼前,永遠不會離開,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的,我就覺得,你離我很近,只是這28年來沒讓我見到你,是老天爺給我們開了個玩笑,”

而在去年11月,在杭州的病房里,那個連兒子的手都不敢拉的母親,反復念叨著一句話,“我們會永遠在一起的。”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彭沖 實習生 朱世晨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楊許麗

附:2021年2月26日姚策的最后一條朋友圈:

其實我們一家的感情從未改變,28年的情感也不會因為網路輿論沖擊而煙消云散,只是目前家人確實受到網路輿論影響非常嚴重,我希望通過法律能找尋真相,讓每個人都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家庭,盡快開庭,盡快結束,然后斷網,關起門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這才是最后完美的結局,

來源:新京報

姚策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一無所有的人,臨走許了一堆愿。你信?

  2. 許敏一家花費精力,財力照顧二十多年,反觀郭威,姓杜的四套房都沒有一套是郭威的。賠償款也是姓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