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版圖
上個世紀,蘇聯、大陸、越南、高棉四個國家,構成了一種很有意思的接龍關系。
從國際共運分工上講,蘇聯對應的是全球革命,大陸對應的是亞洲革命,越南對應的是印支三國,即越南、高棉和寮國。
大陸革命的勝利,離不開蘇聯的幫助,越南革命勝利,離不開大陸的幫助,高棉革命的勝利,離不開越南的幫助,結果,后者與前者的關系,無一例外地從同志加兄弟變成了敵人,直至刀兵相向——中蘇邊境沖突,中越邊境戰爭,以及越柬戰爭,
越柬戰爭爆發時,四個國家的關系是這樣的:越南倒向蘇聯,兩國一南一北對大陸構成了威脅,大陸支持高棉,從北面和西面對越南形成了壓力——出兵越南也有逼越南從高棉撤軍的目的,
越南士兵
通俗的理解是:老大拉攏老三,對付老二,老二則拉攏老四與之抗衡。
這種關系,直到蘇聯解體前夕才結束,其標志性事件是越南從高棉撤軍,以及中蘇、中越關系正常化。
中蘇、中越恩怨說的較多,越南和高棉關系談的很少,有必要梳理一下。
01
亞洲很多國家歷史都比較悠久,扒彼此恩怨情仇,一扯能扯上千年,所以古代的事,盡量長話短說。
五代十國時期,越南地區從大陸王朝脫軌,走向獨立,
獨立后的越南和大陸一樣,也經歷了頻繁的王朝更替,但不管是哪一個朝代統治,越南都有著強烈的文化優越感和擴張意識。
在越南人看來,越南雖然版圖比不上大陸,但繼承的是中華正統文化,理應與中原王朝平起平坐,之所以向中原王朝納貢稱,完全是迫于形勢,關起門來的時候,他們自稱南朝甚至天朝,把中原王朝稱北朝,一南一北,各帝一方。
對待周邊小國,越南完全一副天朝上國的做派,覺得有自己有義務教化蠻夷,傳播中華文化,
怎么教化?軍隊開路,文化同化,其實就是擴張,
越南從大陸獨立的時候,地盤在紅河三角洲一帶,其東邊是海,西邊是山脈,北邊是大陸,只能一路向南擴張,1697年,越南滅亡占婆國后,開始與高棉(古稱真臘國)接壤,
此后,越南不停進攻和蠶食高棉,于1835年完全吞并高棉,至于另一鄰國寮國(古稱南掌國),也被越南吞并了大部分國土,臣服于越南。
中南半島國家
越南在東南亞的霸權,遭到了泰國(古稱暹羅國)的強勁挑戰,兩國爆發戰爭,加之高棉爆發了大規模抗越民族起義,越南被迫收縮,從高棉撤軍。寮國也被泰國奪走了。
吞并高棉和寮國,雖然遭受了挫折,但越南人心中已然種下執念,認為這兩國注定是自己的菜,一直想卷土重來,
當中南半島的古國們,沉迷于古代戰爭游戲的時候,資本主義的法國,將勢力伸到中南半島,對越南、高棉、泰國構成了降維打擊。
越南、高棉、寮國(泰國戰后,把寮國送給了法國)相繼被納入了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成為法國殖民地,
法屬印度支那
越南人口最多,發展程度最高,歷史上還統治過高棉和寮國,所以法國當局制定了“以越制柬”和“以越制老”政策,刻意抬高越南人的地位,將大批越南人安插在高棉和寮國機構中,在劃界時也偏袒越南,
這么做,可以節省統治成本,減少殖民阻力,
法國人抬舉越南人,強化了越南支配高棉和寮國的意識,助長了越南人主導印支聯邦的想法,為三國未來復雜關系埋下了雷。
02
揮別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人們,見識到了另一種全新的革命形態。
1930年2月,共產國際代表阮愛國(胡志明),在香港九龍大會諸侯,將越南多個山頭合并為統一的越南共產黨。
不久,共產國際認為,法屬印支是一體的,單獨一國無法取得革命成功,要求越共把高棉和寮國的革命工作也擔起來,建議越共改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
總部的建議,豈有不從之理?當年10月,越共變成了印支共,
由于本文主要是講越南和高棉關系,所以先把寮國放在一邊。
當時,高棉發展水平太低,革命形勢幾乎一片空白,印支共在高棉成立了區黨委搞革命,由于各種原因,印支共在高棉發展十分緩慢,很多事都是越南人在做,
1946年,法國人卷土重來,第一次印支戰爭爆發,越盟陣線(1945年印支共宣布解散,轉入地下,對外以越盟陣線的名義活動)為了將高棉變成支持越南抗法斗爭的后方,加大了對高棉的人員、武器、資金投入,要求高棉區黨委發展武裝力量,建立革命根據地。
投入一到位,效果立竿見影,高棉革命力量開始快速發展。
然而,此時出現了一個問題:高棉革命,是在越南人的幫扶、支援下搞起來的,高棉黨組織的領導層,不是越南人,就是有深厚越南背景的人,他們在做事時,優先考慮越南利益,教高棉人做事時,又照搬越南經驗,頤指氣使,讓高棉本土人很不爽(寮國情況也類似),
歷史上,越南就多次欺負高棉,并對高棉懷有野心,高棉人對越南人或多或少懷有戒備之心,當越南人以大哥自居,并對自己發號施令時,高棉人的不安感更加強烈。
考慮到三國國情不同,高棉和寮國革命力量已逐漸成長起來,加之兩國反越情緒升溫,很難搞在一起。1951年2月,胡志明決定將印支共一分為三,分別建黨,分別搞革命。
于是,三國分別建立了越南勞動黨(1976年改名越南共產黨),高棉人民革命黨,寮國人民黨。
越南人栽的樹,會讓高棉人摘果實?
雖然允許分家,但越南勞動黨保留了監督高棉人民革命黨的權力,并把追求建立越南、寮國、高棉聯邦國家寫進了宣言,
從現實角度講,印支三國革命都還沒成功,另外兩國還要依賴越南援助,跑不了。
果然,三個黨很快達成了共識:要相互團結,在軍事經濟上相互配合,形成統一的抗法戰場,這其實就是讓越南主導和統一指揮抗法戰爭,越南軍隊可以合法進入高棉和寮國作戰。
于是,越南勞動黨南方局又成了高棉人民革命黨的上級,其麾下還有數千志愿軍長駐高棉作戰。
有求于人,很難保持獨立自主。
越南握住了這個風箏線,可收可放,在兩國關系中處于優勢的特殊地位,
總之,越南始終沒有放棄統一另外兩國的想法,它堅信:一旦革命成功,三個黨、三個國家合并是遲早的事,
03
當時,高棉政治勢力,大致可以分為三方:法國軍隊和西哈努克的高棉王國是一方,越南駐高棉志愿軍和高棉人民革命黨是一方,其他抵抗組織(即伊沙拉組織,伊沙拉是“勇猛”的意思)是一方。
在越南的支持下,高棉人民革命黨大搞統一戰線,逐漸將其他抵抗組織整合到一起,成立了以自己為主導的伊沙拉聯合陣線。
三方勢力變成了兩方勢力。1952年,伊沙拉陣線建立了高棉抗戰政府,正式向依附于法國的高棉王國發起了挑戰,
當然,真正對法國和高棉王國構成挑戰的,是背后的越南勢力,
越南是抗法戰爭的絕對主力,它有二三十萬軍隊,駐高棉和寮國的越南志愿軍,都比兩國自己的抗戰軍隊數量多,這意味著兩國的抗法戰爭,其實是越南主打的。
你們這么垃圾,還想要平等?搞笑,
1954年奠邊府戰役后,第一次印支戰爭進入尾聲,相關國家在日內瓦開會,討論和平問題,
日內瓦會議,對越、柬未來關系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三國的獨立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承認,越南再想吞并兩國,搞“印支聯邦”,從法理上講行不通了。
其次,日內瓦協議還規定外國軍隊和人員從高棉撤離,高棉抗戰軍隊解散,
這意味越南要撤走駐高棉的志愿軍,高棉人民革命黨中的越南人也得撤出,高棉抗戰政府也將垮臺。相當于把越南在高棉苦心經營的勢力連根拔起。
雖然很不甘心,但越南也拿著別人的援助,受制于人,只能同意,
越南人一撤,高棉人民黨和高棉抗戰政府一蹶不振,高棉成了國王西哈努克的天下。
高棉是君主立憲國家,國王權力很受限制,為了更好地玩政治,西哈努克把王位讓給了老爸,自己組黨當首相,在一線為人民服務,
在冷戰背景下,西哈努克實行獨立自主和嚴守中立的外交政策,左右逢源,兩邊拿援助,對內進行高壓統治,打擊殘存的高棉人民革命黨,整體上維持了大陸穩定,高棉小日子過得還不錯。
越南軍隊和干部撤離后,高棉人民革命黨失去了后盾,處境艱難,前途渺茫,
風險分散,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高棉人民革命黨決定一分為三:大部分(幾乎包括所有高級領導人)撤到北越,一部分轉入地下,一部分公開活動,進行合法斗爭。
領導層和主體都撤到了越南,公開活動的那部分遭到西哈努克鎮壓,只剩下搞地下工作的這一派了。這為以波爾布特(當時叫沙洛特紹)為首的“巴黎幫”坐大,創造了機會,
“巴黎幫”是由之前高棉政府派往法國的留學生組成的,他們在法國接受了左派思想,加入了法共,第一次印支戰爭期間,他們被法共派回大陸搞革命,加入了高棉人民革命黨。
相比本土黨員,“巴黎幫”更激進,傾向于暴力革命,主張推翻西哈努克的封建統治,而且“巴黎幫”和越南沒有淵源,對越南老大哥沒有好感,只有戒備,此外,“巴黎幫”還十分鄙視本土黨員,認為他們是不懂理論的土包子。
革命接連失利,本土黨員逐漸失去了話語權,“巴黎幫”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擴大了自己在黨內的影響力,迅速崛起,
1960年,在“巴黎幫”的主導下,高棉人民革命黨改弦易張,調整了路線方針,制定新黨章,還把名字改成了高棉勞動黨,以示與越南勞動黨平起平坐。
3年后,波爾布特正式成為高棉勞動黨領袖,決定撇開越南單干,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在越南看來,這是赤裸裸的背叛,雙方關系開始惡化,
波爾布特仍然我行我素。
04
樹欲靜而風不止,越戰爆發,逐漸打破了高棉的現世安穩和歲月靜好。
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沒有直接跨過北緯17°線,而是采取“南打北炸”策略,地面部隊始終在南越作戰,北越部隊也沒有直接跨越北緯17°線直接南下,而是繞道寮國、高棉(胡志明小道和西哈努克小道)滲透南下。
高棉處在風口浪尖,不借道也得借道,美國為了切斷北越軍隊南下,多次轟炸和進攻柬越邊境,還逼高棉放棄中立,選隊站。
在美國的威脅以及大陸、北越的拉攏下,西哈努克選擇左轉,支持北越,譴責美國,隨后,高棉和美國斷交,并為北越軍隊南下提供各種支持。
南越軍隊
在越南勞動黨看來,西哈努克是團結的物件,但高棉勞動黨卻堅持要推翻西哈努克政權——不斗爭,怎么發展?而且西哈努克雖然在對外關系上左轉了,但對內卻一如既往鎮壓高棉勞動黨,
一個要大干革命,一個又不準革命,根本利益沖突,注定了雙方的決裂,
高棉卷入戰爭漩渦后,經濟形勢惡化,民眾對現狀不滿,高棉勞動黨迎來了風口期,1968年,他們開始組建游擊隊,進行武裝斗爭,發展勢頭很猛,
西哈努克左轉,引起了大陸右派勢力不滿,1970年3月,趁西哈努克出國訪問之際,高棉首相朗諾發動政變,建立了高棉共和國,
西哈努克流亡大陸,朗諾政權倒向了美國。
朗諾政變,使局勢發生了戲劇性變化:高棉勞動黨、西哈努克以及北越,有了共同的敵人,三方握手言和——1970年印支抗美力量在廣州開會,形成了抗美統一戰線,
歷史又一次重復了:單靠高棉勞動黨和光桿西哈努克的力量,打不過美軍、朗諾勢力,必須要依靠北越提供支援。于是北越向高棉派出了軍事顧問,北越軍隊也開進高棉作戰,幾場硬仗下來,北越為高棉勞動黨打下了大片根據地,
高棉勞動黨會感謝北越嗎?不會。
因為北越在幫助高棉勞動黨時,夾帶了私貨——他們把之前撤到北越的原高棉人民革命黨派了回來,想搶班奪權。
波爾布特也是狠人,北越派回來一批,他就清洗一批,不惜與北越翻臉。
高棉勞動黨雖然接受了北越援助,但危機和獨立意識極強,一直與北越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生怕被北越控制或吞并。
在面和心不和的合作中,1975年4月,兩國都迎來了革命勝利,12日,朗諾倒臺,高棉勞動黨奪取政權,30日,南越政權倒臺,北越統一越南,
一般套路,解決了共同敵人之后,接下來就要開始互撕了。
05
打敗美帝、統一南方后,越南自信心膨脹,又動了統一印支三國的念頭,
越南有這個實力,它有100多萬身經百戰的軍隊,還有200萬民兵和地方部隊,寮國已經被徹底掌控(寮國基本全是北越軍隊打下的),高棉的半壁江山也是它打下來了,且高棉軍事實力弱小,不堪一擊。
鑒于印支這個名稱太臭,越南換了說法,稱越南與高棉、寮國存在特殊關系,
什么是特殊關系?都聽我的,當我小弟。時間一長,搞個公投,就合并了,
再說高棉,
革命成功后,高棉勞動黨浮出水面,波爾布特首次公開了身份,此前他們一直在地下活動,極其神秘,外界稱之為紅色高棉。紅色高棉這個詞,來源于西哈努克,
此時,西哈努克還在大陸,波爾布特邀請他回國,一回國,就把他軟禁了,供了起來,
波爾布特的政權叫民主高棉,其統治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精髓就兩個字:消滅,
消滅城市,消滅貨幣,消滅市場,消滅私有制,消滅家庭,消滅夫妻生活,消滅學校,消滅知識········結果消滅了200萬自己人。
電影《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高棉女兒的回憶錄》劇照
這么狠的人,自然不會對越南俯首聽命,
革命剛一成功,高棉就和越南爆發了邊界沖突,相互屠殺對方軍民,而且沖突愈演愈烈。
1977年年底,越南出動5個師,向高棉發起了自衛反擊戰,勢如破竹,一直殺到了金邊外圍35公里處才主動撤軍。
雖然被越南打得很慘,但高棉沒有屈服,波爾布特號召向越南發動全面游擊戰,提出了“1:30”的口號——以1個高棉人換30個越南人,犧牲200萬人,干掉6000萬越南人,
與此同時,波爾布特還對高棉東部的越南僑民、越族人以及所有親越南的人,發動了清洗,大量人員逃亡越南,
電影《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高棉女兒的回憶錄》劇照
這時,國際形勢又發生了大變化,越南逐漸倒向蘇聯,兩國結成了準軍事同盟,大批蘇聯援助進入越南,助長了越南的氣焰。另一方面,中越關系惡化,大陸在越柬沖突中,偏向高棉,
大陸感受到了來自南北兩個方向的威脅,越南感受到了來自北方和西方的威脅,越南自恃有蘇聯撐腰,決定向高棉開戰,一來除掉波爾布特的威脅,二來實現統一印支的夙愿,
1978年12月25日,20萬越軍向高棉發動了閃電攻勢,2個星期不到,越軍攻占了高棉首都金邊,波爾布特率領殘余勢力撤到了西北部的柬泰邊境,躲在叢林里繼續打游擊。西哈努克被釋放,波爾布特讓他出國控訴越南,爭取外援。
躲在叢林打游擊的紅色高棉
越軍占領高棉后,扶持韓桑林拼湊了一個傀儡政權——高棉人民共和國,韓桑林以前是波爾布特下面的一個師長,因面臨清洗而逃亡越南。與韓桑林命運相似的,還有高棉現任首相洪森。
雖然是個傀儡政權,但相比較而言,韓桑林統治比波爾布特好得多,起碼它是個正常的社會,高棉民眾的生活開始回歸正軌,也難怪有高棉民眾歡迎越軍入侵,視越軍為解放者,
此后,駐高棉的越南軍隊,不斷對柬泰邊境的反越武裝發動清剿、掃蕩,為此還和泰國軍隊發生了沖突,反越武裝則以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與之抗衡。
越軍也是打游擊戰的高手,但攻守易勢、環境改變,游擊戰高手不一定是反游擊戰高手,反越武裝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還有所壯大。
越南士兵
之所以叫反越武裝,是因為反越的不只有波爾布特殘余勢力,在美國、大陸以及其他國家的支持下,反越武裝發展成了三支主力:波爾布特的民柬國民軍,西哈努克的民族主義軍,宋雙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軍。三方結成了統一戰線,共同抗擊越軍,還成立民主高棉聯合政府,維持著在聯合國的席位。
06
高棉的戰爭,演變成了縮小版的越南戰爭。
越南軍隊消滅不了反越武裝,反越武裝一時半會也趕不走越南軍隊,戰爭打成了持久戰,
持久戰就是拼消耗,反越武裝有外部輸血,越南本來也有蘇聯輸血,但80年代中期以后,蘇聯自顧不暇,實行戰略收縮,逐漸停止了對越南輸血。
越南一面要防備大陸南下,一面要維持在高棉的駐軍,軍費居高不下,經濟已然崩潰,實在頂不住了,
1986年黎筍死后,越共調整了路線方針,提出要廣交朋友少樹敵,裁減軍隊,集中力量搞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也是在這一年,越南向外界公開表示,將在1990年從高棉完全撤軍。
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放手吧,
歡送越軍撤軍
在聯合國五常及相關國家的撮合下,三股反越武裝與傀儡高棉人民共和國,展開了談判。談判很漫長,但卓有成效,達成了共識:四方都派出代表,組成高棉最高委員會,作為全國大選之前的過渡機構,大選完后,誰上誰下,那就是民意的結果了。
高棉兒童歡送越軍撤軍
1989年9月,越南完成了從高棉撤軍,越柬戰爭結束,
1991年10月,18個相關國家和高棉各方一起簽署了《高棉和平協定》,高棉成了永久中立國家,
宏圖霸業,終究抵不過悶聲大發財。
【參考資料】
《略論十至十九世紀時期越南對寮國和高棉歷史的擴張》
《中越在印支戰爭問題上的戰略一致與策略差異》
《越南戰爭時期美國對高棉中立的干涉(1956-1971)》
《從“印支共”到“印支聯邦”–試析越南在印支地區的擴張政策》
《統一戰爭視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區的政策演變(1945-1975)》
越南是高棉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