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長退家長群上熱搜!請記住,家長像家長、老師像老師,學生才像學生! | 特別關注

近日,江蘇一位家長

在自己發布的短視訊中大呼: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么了!”

從視訊內容來看,

這位家長認為

自己承擔了部分老師應負的責任

關于家校溝通群的話題,

總是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今年國慶前夕,

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長會時突然情緒崩潰,

由于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訊息,

在被老師點名提醒后,突然失控,


對于這位爸爸的情緒失控,

家長紛紛表示:特別理解,

家校微信群原本是用來通報孩子們在校情況、

發布重要通知等,

現在的微信群似乎變了味道,

也給許多家長和老師們增添了煩惱、

帶來壓力,

其實呀,

老師的壓力不比家長小!

有老師感慨:

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有老師表示,

過去打電話或者見面,

家長普遍有時間上的顧慮。

但有了群之后,

曾遇到家長不分時間、

事無巨細地“@”自己,

感覺隨時都在上班,

北京一所中學的劉老師稱,

在班級家長群中,

發一條學校通知,

家長就“轟炸式”回復,

行動電話總有點不完的未讀資訊,


有的老師訴苦說,

在班級群里,

一些家長老是發微信問孩子的情況,

有些還要求拍照發上去,

一位幼稚園老師說,

每天花費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

追著孩子們拍攝短視訊。

“從孩子進園到放學,

從教室里到教室外,

我幾乎是跟蹤拍攝。”

還有的家長在群內曬娃求關注,

經常在群里曬孩子成績、證書等,

老師再三提醒家長也不聽,

不僅干擾了老師的正常的工作,

也讓其他家長產生了焦慮情緒,

這些地方規定:家校群不能“隨便聊”

為了避免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苦惱,不少地方開始給家校微信群“立規矩”。

早在2017年年底,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便發布通知,規范大陸小教師使用互聯網群行為,劃出了學生家長群管理的“底線”,將教師在學生家長群的言行進行規范。

2018年10月,河北省衡水市出臺新規,說明了家校聯系通訊軟體的主要職能是用于教師發布通知和家校資訊交流溝通,不得發布與家校聯系無關的資訊、言論,更不得做哈拉使用。

同年,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出臺《家校網路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比如休息時間不要發,資訊發布要在工作時間內;作業、成績排名等不要發,學生作業教師要當堂布置等等,

今年10月26日,山西省太原教育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大陸小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點贊轉發各類資訊等

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

學生才能像學生!

一直以來,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老師不知不覺做了父母應該做的事,當起了學生的“全職保姆”,生活起居、事無巨細;另一方面,也有家長在抱怨“家長作業”,有了微信群,在這種“零時差”通訊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似乎比以前嚴重了。

大家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大家還說:老師要像父母一樣,對待每個孩子;但是,果真是這樣的嗎?

其實,在教育中,“老師”和“家長”扮演著完全不同的兩種角色,父母是父母,老師是老師,雖然都要對孩子有愛,但是誰該負責什么,界限清楚、涇渭分明

如果老師不像老師,家長不像家長,又怎么要求學生像學生呢?

教師和家長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流時要尊重家長,要以熱情、關心、委婉、含蓄的語氣與家長談話,如果再加上幽默和風趣,就更能使氣氛融洽、和諧而輕松,此外,孩子的情況也是他們的隱私,批評孩子時要顧及家長和學生的自尊和面子,可以找個相對私密的地方,和家長靜下心來談,

除了借助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來提高自己,還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缺點、家庭基本情況,有了準備,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言之有物,資訊量越多,就越能在溝通中占主導地位,也方便引導整個溝通的過程。

家長要明確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評判老師,認為老師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有意見,可以先私下找老師溝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注意方式方法

多明確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對孩子以人格影響人格,以身示范、以身示教。在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哪怕再忙,也要多聆聽孩子,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老師和家長之間真正的關系是換位思考,

老師和家長之間目標一致,

相互尊重信賴,

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

編輯 | 杜潤楠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房子壓不住你,就用教育。總有一樣把你壓在五行山下[狗]

  2. 學校是學校嗎

  3. 不婚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