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精忠岳飛》中,有一段劇情令人印像深刻:
岳飛患嚴重目疾,一度完全失明,在尚未全愈的情況下,他毅然出山,重新擔起岳家軍主帥的重任,揮師北伐,拯救南宋于壘卵之危,當他眼蒙白布,被幾員心腹大將攙扶著,一步步走過軍營時,兩邊例隊的將士們齊聲高呼“岳帥!岳帥!”岳飛看不見將士們,只是淡然一笑,更顯他這次北伐的堅毅與悲壯,
這段劇情,并非完全是編劇的腦洞大開,而是來源于真實歷史記載,甚至,岳飛的目疾,是伴隨他軍旅生涯的一個多年頑疾,
一、岳飛的目疾
宣和四年(1122年),19歲的岳飛初次從軍,就被任命為“敢戰士”分隊長,他一身強硬武功,身體素質驚人,但此后十幾年的行軍打仗,艱苦卓絕,也讓傷病漸漸侵蝕他的身體,
紹興二年(1132年),賊寇曹成作亂。已是安撫都總管(省級轄區的軍事總管)的岳飛,奉命領兵追擊曹成于兩廣地區,時天氣炎熱,瘴疬盛行,岳飛又屢中暑毒,從此患上目疾。
紹興四年(1134年)伐偽齊,紹興五年(1135年)平楊幺,因多在夏月行軍,岳飛每年都因天氣炎熱而目疾發作,兩眼紅腫疼痛,難以正常寢食。
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母親去世,岳飛悲傷過度,慟哭不已,以致目疾加劇,兩眼不能見光,所居之處,都以厚重簾布遮蔽光線,不勝痛楚,
然而,就在岳飛承受著喪母與目疾的雙重痛苦時,偽齊軍隊乘機來犯,攻陷了唐州(今河南唐河)。宋高宗趙構下詔,催促岳飛帶兵前去襄陽。
(本文圖片皆出自電視劇《精忠岳飛》)
二、兩次帶病北伐
其實,在平定楊幺之后不久,岳飛就上奏朝廷,請辭軍職,其中一個理由就是目疾,岳飛在札子中寫到他的病情:“ 兩目赤昏,飯食不進”,仍致“四肢墮廢”,實在不能再勝任兵戎之職。
岳飛的請求被趙構拒絕,數月后,岳母在岳家軍駐地鄂州(今湖北武昌)去世,岳飛赤足扶靈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廬山葬母。按當時禮法,岳飛必須丁憂三年,為母守孝,
岳飛因母喪與目疾,再度請辭軍職。然而,此時趙構需要的是以戰求和,以戰求存,抗金良將岳飛,是他手中的一張王牌。因此,趙構再三拒絕了岳飛辭職的要求,并要求他立即起復(官員守孝期間應召赴任),
嚴令之下,岳飛領詔,七月到達襄陽。月底,岳飛率領岳家軍,進行了南宋的第二次北伐。
岳家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牛皋統領,直指偽齊的鎮汝軍。另一路由王貴、董先等統領,先西北方向進軍,再多方出擊,兩路軍隊所向披靡,收復了商州(今陜西商洛市一帶)全境和虢州(今河南靈寶市至欒川縣一帶)的部分地區,并獲戰馬一萬匹。岳飛此役,是南宋立國以來首次大規模反攻,
趙構給岳飛的御札中寫道:“聞卿目疾小愈,即提兵東下,委身徇國,竭節事君,于卿見之,良用嘉嘆!”給予岳飛高度褒勵,贊嘆他帶病征戰的忠君愛國精神。
然而,岳飛的目疾卻愈發嚴重。到九月,他雙眼腫痛,終日昏沉,已經難以理治事事,十月,岳飛雙眼已不能視物,每日服食湯藥,卻全然無效。趙構聞奏,派遣太醫與醫僧前去軍中,為岳飛療疾,并指示,軍中細事可交給部下處理,大事一定要由岳飛親決。又敦促岳飛提兵東下。
十一月,偽齊聯合小部分金軍,一共五萬多軍馬,分兩路反攻南宋。
此時岳飛目疾雖經治療,仍未痊愈,時有反復,然而趙構催促他出兵的札子到了,軍情告急!
岳飛在回復的奏札上寫道:“目疾雖昏痛愈甚,深惟國事之重,義當忘身”。個人傷病在國家大事前又算得了什么!
岳飛率軍進行了第三次北伐,岳家軍連夜渡江,支援前沿部隊。王貴,張憲與牛皋等將在各路擊敗敵軍。岳飛親自帶兵欲攻取蔡州,但蔡州城易守難攻,若長期戰斗,岳家軍將糧草不繼,于是,岳飛下令撤軍,
岳家軍一退,偽齊伏兵立即出擊,意圖圍殲岳家軍,被王貴打退,負責殿后的董先與偽齊退兵僵持不下,岳飛親率大軍前來接應,偽齊軍隊望風而逃,岳飛領兵緊追不舍,最后趁敵軍埋鍋做飯的時機,岳家軍伏兵出其不意,四面合擊,大敗偽齊軍。俘虜偽齊幾十員將領,幾千名兵士,并俘獲戰馬三千匹 。
岳飛第二次與第三次北伐,正處于目疾的劇烈發作期間。但岳飛仍然能運籌帷幄,調兵如神,甚至身先士卒,最終大獲全勝,徹底粉碎偽齊軍的反攻,也為岳飛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添上濃重的一筆,
而糾纏了岳飛多年的目疾,終于漸漸痊愈了,
三、趙構的心疾
這兩次北伐取得勝利后,岳飛信心大增,他全力推行的“連結河朔”的工作也取得很大進展,將來南宋軍隊揮師北上,淪陷區的北宋遺民,將會一呼百應,成為一支奇軍,與宋軍同心協力,共同抗金!
趙構也對岳飛青眼有加,加封他為正二品太尉,為武官中最高級別,與韓世忠、劉光世及張俊并列。甚至信誓旦旦,要將包括淮西軍在內的全國七分之五的兵力,都交給岳飛掌管:“中興之事,聯一以委卿,”
岳飛感激不已,寫下奏折《乞出師札子》,提出他籌謀已久的全盤作戰計劃,并展望:三年之內,“盡收故地”!
趙構讀了岳飛的奏折后,親筆批示“有臣如此,夫復何憂。”并承諾,以后岳飛怎么用兵,他都不干涉。
然而,正當岳飛躊躇滿志,渴望出兵時,趙構卻出爾反爾,食言了,
岳飛的北伐計劃遭到宰相張浚的強烈反對,他聯合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樞密使秦檜提醒趙構:不要忘了祖訓,不要讓岳飛掌握太大軍權,這觸及了趙構的心疾,
趙構即時反悔,連寫了三份語焉不詳的札子給岳飛,又派張浚出面,轉彎抹角收回之前的皇命。岳飛的一腔熱血頓作東流,
趙構自登皇位起,就一心乞和,但金國根本不屑,追得他逃到了海上,不得不召集軍隊應戰。但最終意圖,仍然是以戰績換取議和籌碼,北伐中原,收復故土,只不過他看到兩次北伐勝利后的一時心血來潮罷了。
趙構的心疾,從來都不是被金人侵占的大宋故土,不是被擄掠到金國受盡污辱的皇親舊臣,更不是淪陷區水深火熱中苦苦盼望王師的北宋遺民,
趙構的心疾,對內是忌憚武將在抗金中不斷壯大,他沒有能力控制,對外是害怕金國南侵,不讓他守著半壁江山茍且偷安醉生夢死而已。
四、大小眼將軍何在?
紹興八年(1138年),在岳家軍將士們拼死奪得兩次北伐勝利的基礎上,趙構不顧朝野強烈反對,派秦檜為代表,跪拜金使,與金國簽定了第一個和約:南宋對金稱臣,
岳飛悲憤交加,他負疚于身居要職卻不能領兵北上一雪國恥,更恥于與趙構為首的投降派為伍,他多次請辭軍職。這時,目疾再度成為他請辭的一大理由,
紹興八年(1138年)辭職奏札:“眼目腳疾,時時發動”。
紹興九年(1139年)辭職奏札:“舊患目昏,新加腳弱”,
趙構一概回復:“不允”,
逼于形勢,趙構對岳飛仍然器重有加,但是,君臣之間裂痕早已無法彌合,更是主戰派與投降派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紹興十年(1140年),金國毀約南侵,趙構痛心疾首,驚惶之下,下詔各軍迎戰,
岳飛進行了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北伐。
在岳家軍連連大捷的大好形勢下,趙構卻在一天之內連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飛從前線召回,北宋遺民攔馬痛哭,岳飛悲嘆:“十年之功,廢于一旦”!
紹興十一年(1141年),求和心切的趙構,與金國進行了第二次議和。懼怕岳飛已久的金國提出議和條件:“必殺飛,始可和”,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一月,趙構下旨:“岳飛特賜死”,除夕夜,岳飛被害于大理寺中。
數月后,按照和約,金國送還了趙構的母親韋太后,
韋太后在金國久聞岳飛威名。因為岳飛有目疾,發病時眼睛看上去一大一小,所以金國人又稱他為“大小眼將軍“。
韋太后問前來迎接的南宋官員:“大小眼將軍何在?”
官員們面面相覷,良久,一官員回道:“岳飛已死。”
岳飛之死,是大陸歷史上的一個黑暗時刻。有人嘆息:岳飛最后真的瞎了就好了,說不定趙構就放過他了。
真能放過他嗎?岳飛有目疾,趙構卻是有心疾。岳飛沒有瞎,但趙構的心,真瞎了,
參考資料:南宋·岳珂《金佗稡編》、元·脫脫《宋史》、明·郎英《七修類稿》、王曾瑜《岳飛新傳》、周云逸《目疾與岳飛北伐》
岳家軍,戚家軍,大陸歷史上唯二以將領姓氏命名的軍隊,可惜都沒有善終[困]
[驚嚇][驚嚇][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