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美國扼制,日本能到什么程度?

謝邀,也發展不到多強大。這一點和日本的民族特性有很大的關系。

日本人是一個特別注重工匠精神的民族,換句話說就是在技術上太過于較真兒。

從正向來說日本的這種工匠精神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事物是有雙面性的,這又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細說一下:

這是一臺光刻機,尼康生產的。在上世紀末,全世界的所有光刻機幾乎都是尼康和佳能的。很意外吧?并不是荷蘭貨而是日本貨。

在當時日本的確是統治了整個光刻機的市場,并且吊打所有其他國家友商。

不過日本人認死理,拒絕了臺積電的工程師的改進方法,認為臺積電提出來的用水泡著芯片刻蝕的方式不靠譜,繼續研制他們的干刻機——沒錯,臺積電的工程師后來找了荷蘭人,發展出濕刻機。濕刻機一面世,日本的光刻機產業也就倒臺了。

他們的工匠精神就造就了ASML這個光刻機大廠。倒不是尼康當時認為濕刻沒有太大前景,而是和他們的工匠精神有關,當時尼康覺得干刻技術還有潛力可挖,在ASML浸潤刻錄機出來后幾年,尼康的干刻技術的確還有點發展,但技術已經翻篇了。

這種工匠精神往往會用很大的力氣挖掘現有的工藝的改進點,而不會分出一些精力去研究更新的技術。這樣的案例在日本很多高科技企業中也是比比皆是,例如我們在PS3游戲機上看到的Cell芯片,也是大力氣挖掘現有技術的一個例子。

更有甚之,日本的第五代戰斗機驗證機“心神”。

這已經是日本航空工業最高的水準了。

上面搭載的發動機XF5-1,也是日本最高水平的發動機。

這臺發動機是不是看著很眼熟呢?

看這臺:

日本在美國的F-104搭載的J79發動機基礎上研制了自己的發動機,優化和改進很多,是這臺2帶戰斗機上的標準引擎放到了現在日本的五代機上!

斷斷續續半個世紀一直在改進這臺發動機的設計,工匠精神?或者說是有點“軸”?

第二個問題則還是日本民族性的問題——排資論輩比任何國家都厲害。

日本雖然說是除了歐美之外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但是這種獲獎來自于排資論輩。

類似于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小林誠這些獲獎者,如果大家有機會查到維基百科就會發現,這些人的名字詞條中大部分都有父親的名字,當然了所有人都是媽生爹養的。都有爹是不奇怪的事情,關鍵是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爹大部分也都是各個日本研究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家學淵源吧?還有剛剛提到的小林誠,他爸爸倒不是科學家或研究所負責人,但他表哥……海部俊樹,日本的第76屆首相而已。

還有發明藍色激光二極管獲得2014年諾貝爾獎的天野浩,他爸爸不厲害,但他哥哥是九州大學部工學研究科大學部教授兼福岡工學院院長……日本最新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活動中梶田隆章,更是一個傳奇,他在2015年獲獎、他的老師小柴昌俊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獎、他老師的老師(剛才有提到)在1965年獲獎師徒三代都獲得諾貝爾獎是一段佳話,但反過來想,獲獎人這么集中在一個小團體內是不是排資論輩的結果呢?

任何的科技研究,排資論輩都是最恐怖的,而日本的確也像是工匠精神一樣做到了極致。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雖然日本的科技、教育比較發達,但其科技、教育在某些領域已進入緩慢發展甚至停滯階段,整體發展動能不足,況且日本的人口規模、領土面積、內部消費市場、資源等有限,即使沒有美帝的限制,日本也不可能發展到多么的強大 !!!🙂

  2. 就你聰明,哈哈

  3. 文章是好文章,本來想夸兩句的,但是文章里有個反復出現的詞實在太搶鏡了,忍不住要說說:論資排輩,這是個成語,固定用法,你硬要寫成排資論輩雖然我也看得懂,但是你不別扭嗎?

  4. 日本人不是太較真,是太軸,太死板,輕易不會做出改變,不能與時俱進。

  5. 軍事力量將僅次于美國

  6. 不認同這個觀點,日本的大問題是缺資源,嚴重依賴外面市場,若是地大物博,不敢想象,也正是這個原因,難成超級大國

  7. 要不是前期美國人的扶持,日本啥也不是

  8. 與其說🇯🇵是工匠精神,不如說是在極度匱乏各類資源的情況下,選擇的無奈的深度升級或者說堅持的道路。\n技術路線一旦確立,如果去變更研發思路,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資資源的投入,而🇯🇵往往缺乏這方面的準備和承受能力。\n正如文中所說,日本技術的傳承往往還依托師徒關系,而研發技術換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這種投入往往形成了巨大的機會成本,投入不見得都有有效的產出,所以同步的不能放棄原有技術路線同步投入,這是🇯🇵的現實不能承受的,所以往往只能一條道走到黑,無論是光刻機,等離子,太多行業都是這樣的例子。\n所以不要盲目崇拜所謂的🇯🇵工匠精神,那是適應🇯🇵國情的產物。

  9. 有道理。就像日本的車一樣,用了幾十年的老技術,現在還在用。看看我們大陸特別是比亞迪搞了多少新技術出來。光從這一點日本人就不行。不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