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是唐朝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就是唐玄宗,他在還不是太子的時候,憑借自己的謀略和勇氣,和自己的姑姑聯盟,鏟除了韋后的黨羽,把自己的父親李旦扶上了皇位,后來李旦把位子讓給了兒子,自己被迫退居二線。
當了皇帝的李隆基,立刻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決裂,他先下手為強,率先鏟除了太平公主的同黨,把太平公主逼到了南山佛寺,后來隆基的父親為太平公主求情,李隆基沒有給父親面子,把太平公主干掉了。
那么,隆基和太平公主本來是鐵桿盟友,為什么他一當上皇帝,就把太平公主殺了呢?其實答案很明顯,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權利的爭斗是不能夠發善心的,那一定是你死我活的斗爭。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因為利益走到了一起,后來又因為利益分道揚鑣,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我們就來具體看看,他們之間的矛盾是如何一點點地越積越深,最終變得不可調和的。
在說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們的之前的唐朝的歷史,讓大家對唐朝的皇位繼承有個大概的印象,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之后,成了大唐第二任皇帝,他在位時的唐朝,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復蘇和發展,非常繁榮,后人把這段時期成為貞觀之治,
后來,唐太宗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李治,李治這個人也不錯,對于政事那也是勤勤懇懇,跟他父親很像,可是有一個問題,李治體格一般,總生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李治的皇后武則天趁機把持朝政,李治病亡后,武則天看到自己的兒子也不成器,還不如自己當皇帝,于是就取而代之,成了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一方面能夠知人善用,促進了王朝的發展,但是也殺了不少李家的人,后來,武則天也病故了,大臣們又把江山還給了李家,武則天的兒子李顯第二次成了唐朝皇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恩怨情仇就從這里開始了,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李顯,李顯是武則天的親兒子,在唐高宗李治死后,李顯就繼承了皇位,但是這個李顯沒啥大本事,凡事沒主意,啥事都得問問自己的媽媽武則天,用現在的話說,李顯就是一個十足的“媽寶男”,你說你是老百姓,你“媽寶男”也就媽寶男了,
可你是皇帝,身為皇帝,還一點決斷都沒有,處處問媽媽,武則天就像現在的大多數父母一樣,恨鐵不成鋼,看著自己窩囊兒子,心里不是滋味,但是,李顯要是一直這么瞇著也還可以,他不光啥事都問媽媽,他還怕老婆。
他有個老婆就是韋后,這個韋皇后是李顯的第二個皇后,在李顯還是太子的時候,她就跟著李顯,成了太子妃,李顯對這個老婆是寵愛有加,這一寵愛,有些舉動就有點過分了,他受韋后的指使,積極擴充自己的勢力,但是李顯組建自己的小圈子這件事惹怒了武則天,武則天把他廢掉,趕出了長安,武則天隨后當上皇帝。
后來,武則天為了鞏固權力,殺了許多李唐的宗族,李顯也看得是膽戰心驚,天天在驚恐中度過;成了廬陵王的李顯和自己的老婆韋氏,受盡了人生的冷暖,同甘苦,共患難,在困難中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但他不會想到,這個自己深深信任的老婆,有一天會為了權力置自己于死地,
西元705年,武則天已經82歲了,她必須考慮自己的繼承人問題,本來她還在猶豫是否應該把皇位還給李家人,朝中宰相張柬之等人趁武則天病危,在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幫助下,把張易之和張宗昌這二人給殺了,武則天被逼把皇位傳給了李顯,
李顯重新登上皇帝寶座之后,看在韋后和自己在一起共患難的份上,更加地感激這位皇后,所以,韋后非常受李顯的寵愛,但是韋后也不是省油的燈,說起來,唐朝早期還真是比較奇葩,那就是女人都比較強悍,都十分有野心,也許是武則天給帶的好頭,后來的什么韋后,太平公主,都對權力十分感興趣,想方設法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這個韋后和武三思勾結,把持朝政,重用自己家族的人,朝廷上形成了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一黨,和以韋后為首的韋氏一黨,共同把持的局面。這韋后一掌權,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也興風作浪,賣官鬻爵,揮霍無度。
這個事情看在李顯的眼中,他非但不管,還處處縱容韋后一黨,對于她們的要求,都一一準許,韋后的勢力越來越大了,韋后和武三思不停地迫害和排擠朝中忠良,最后她們把手伸向了太子李重俊,她們對太子十分輕視,甚至公開辱罵太子為奴才,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太子李重俊終于忍無可忍,把武三思父子給殺掉了,
本來李重俊想把韋后一起殺了,可惜沒有成功,李重俊被身邊叛徒殺害,這樣,韋后沒有武三思的制衡,太子李重俊又死了,她前進的道路上已經沒有絆腳石了,唯一一個眼中釘就是皇上李顯,
西元710年,韋后和安樂公主一起,把李顯給毒死了,李顯怎么也不會想到,謀害自己的居然是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女兒,而這一切都源自一個權字,
韋后把李顯給干掉了,她也想弄個女皇干干,她就立了一個小皇帝,自己把持朝政。韋后身邊的人,也看透了韋后的心思,為了邀功,宰相宗楚客極力慫恿韋后效仿武則天,自己成為女皇,因為他擔心當時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會阻止他們,所以,韋后一伙兒想要除掉李旦和太平公主,以絕后患。
放下韋后一伙先不說,我們來說說,李旦和太平公主,李旦這個人能力一般,但是的兒子可不一般,這個兒子就是李隆基,李隆基和自己姑姑太平公主心里很不服氣,他們一直在關注著韋后的一舉一動,當他們得知韋后一伙兒要向他們下手的時候,他們秘密商議,準備先下手為強。
當時,李隆基都沒有把自己的謀劃跟父親李旦說,自己就做主了,他說自己一個人干的事,自己一人擔,事情成了,那是祖宗保佑,不成,我也死而無憾,不可連累父親,于是,他和太平公主發動了宮廷事變,李隆基帶領兵將殺了韋后的黨羽,韋后也被殺掉,事變成功后,李隆基廢了原來的傀儡皇帝,擁立父親李旦為皇帝,他隨后被立為太子。
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以后,之前他和太平公主因為韋后這個外敵存在,他們可以成為政治同盟,但是這次,外部矛盾已經消除了,他和太平公主的內部矛盾成為了主要矛盾。太平公主因為擁立李旦,立了大功,李旦對她也是十分地器重,
這樣一來,太平公主這個野心家,也開始對權力產生了欲望,她也學習韋后等人開始干預朝政了,這太平公主對權力產生了興趣,那么,她就想鏟除身邊對她有威脅的人,這個人無疑就是李隆基,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李隆基是太子,太子在將來是要接替皇位的,作為未來大權在握的人,肯定是自己這個渴望權力的人的威脅。其次,李隆基這個人太強悍了,他當初和自己密謀除掉了韋后,可以說是有勇有謀,這絕對是自己的一個勁敵,
最后,李旦越來越聽信李隆基的話,而李隆基這個人不聽自己擺布,雖然自己是李隆基的姑姑,但是李隆基十分地不聽話,而且還有除掉自己的心思,因為這些原因,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逐漸白熱化。
看到太子李隆基和自己妹妹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身為皇帝的李旦十分為難,一方面是自己的兒子,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妹妹,他們都是自己的親人,而且對自己登上皇位都有大功,自家人,有點小矛盾都是小矛盾,畢竟是親人,
李旦錯誤地估計了問題的嚴重性,生性軟弱的他終于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太子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主要是權力之爭,那么,我就提前讓太子繼位,自己的妹妹一見大勢已去,也就死心了。
于是,他說干就干,太平公主反對都不好使,立刻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自己當太上皇去了,李旦這一讓位,沒有平息雙方的怒火,反而在這把火上澆了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多暗中較勁,要除對方而后快,
西元713年,李隆基又一次發揮了他的果敢決絕的長處,他搶先動手了,他派兵把太平公主一黨鏟除殆盡,太平公主無奈,逃入了佛寺,三天后,她見躲著也不是辦法,只好回到家中,李旦一看,太平公主大勢已去,就出面替太平公主求情。
但是,權力斗爭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只要太平公主一天不死,那李隆基的皇位就一天坐不踏實,于是,他沒有給太上皇面子,把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賜死了,至此,李隆基終于除去了太平公主這個最大的敵人,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親人,也曾經是戰友,但是為了權力,他們開始了你死我活的爭斗,這里面沒有對錯,自古成王敗寇,太平公主上臺也許同樣會有一番成就,而李隆基顯然干得也不錯,所以,他們本身都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們生在了一個帝王家!可悲可嘆!
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人不狠站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