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設備,雞肋or神器?

2012 年4月,Google Glass(google眼鏡)亮相,它是一款“拓展現實”眼鏡,具有和智能行動電話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訊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沖浪、處理文字資訊和電子郵件等,但由于設計成本及實際應用等問題始終沒能量產上市。

這一具有科幻性質眼鏡的發布喚醒了科技巨頭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探索,這一片未耕之地有著無限的活力與商機,這一年,也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



“智能可穿戴設備”意如其名,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設備。市面上最常見的品類就是手環和手表了,華為、小米、蘋果都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基本保持一年一更新的頻率。今年3月6日,OPPO公司也推出旗下首款智能可穿戴設備OPPO Watch,正式宣布入局,


從1975年Pulsar小算盤手表帶來可穿戴設備的概念開始,2012年google智能眼鏡的問世,2013年中星、騰訊、百度、小米紛紛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足以證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可期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IDC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預計達到3.96億臺,其中智能手表市場份額占比23%,IDC預計五年內的復合增長率將增加為12.4%。單看大陸市場,2020年第二季度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出貨量為2658萬臺,同比增長4.1%,前5大可穿戴設備廠商分別是:華為、小米、蘋果、步步高以及奇虎360,


(圖片來源于:科技美學公眾號)

從Google Glass亮相至今,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也有8年了,這一領域的發展遠不如智能行動電話那樣“日新月異”,作為智能產品,它們的更新顯得非常“穩定”,以手表手環為代表的設備更新并沒有人們期待中的“科幻感與新鮮感”,雖然時不時有新的功能作為補充,但是從用戶角度出發,這些設備并沒有變為剛需,設備廠商似乎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的解決策略就是將產品的“非必需性”與用戶的“必需性”進行系結,很多廠商開始向健康運動、醫療等方向入手。在設備與技術自身的進步有限時,商家正在試圖與應用程式一起打造出一個生態系統,以改善人們的健康運動體驗,而不僅僅是“計步”。

以Apple Watch Series 6為例,能通過創新的傳感器和 app 測量血氧水平;能時時留意用戶的心臟健康;能在優化的全天候視網膜屏上,看清各種健身資料。當然,心率監測、睡眠監測、智能呼叫、付費等功能都是標配,


蘋果的改變也是在發布Apple Watch 4之后,此前第二、三代的Apple Watch似乎也在尋找用戶的口味,并沒有帶來很多驚喜。在第四代發布會上蘋果直接將Apple Watch 4稱為“健康的終極守衛者”,這意味著Apple Watch從一開始的時尚輕奢定位轉向運動健康。

蘋果的轉型也提醒了各大廠商,這個領域競爭的核心不止是“嘿,Siri,今天天氣怎么樣?”而是細致入微、貼心周全的生活服務。

在步入人工智能時代的今天,智能可穿戴設備似乎仍是小眾所愛,得知發布會預告后,人們翹首期盼的也只是新款行動電話的性能,而非手表手環的迭代。它到底是雞肋,還是神器?

從用戶角度考慮,實在缺乏必需性,專業的健身知識、運動知識還不夠普及,對于絕大多數用戶來說,智能手表和手環中的運動監測只是數字的不停上漲,至于心率對于運動的效果,消耗熱量的科學性也并不清楚。換句話說,這個東西可有可無,對用戶造成不了多大影響,這些復雜的運動資料也并未刺激用戶堅持鍛煉,更沒有提升用戶運動的愉悅感,

但,你試試沒有行動電話?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基本上很少有智能穿戴設備可以脫離行動電話使用的,常規操作是設備要與廠商的APP系結,在APP上實現運動、睡眠等資料的同步。其實,部分用戶選擇穿戴設備的目的就是為了脫離行動電話,增強小設備的體驗感,而脫離了行動電話,設備的資訊提示功能有時候會因為連接問題而失效,所以,這些設備的實用性并不強。

其次,產品的同質化嚴重。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智能穿戴設備都具有計步、心率監測、睡眠質量監測這樣的基本功能,所以用戶在選擇時其實不是選擇功能性,而是選擇品牌。所以大多數廠商開始在外觀上做文章,推出顏色紛繁,材質不同的表帶和表盤來吸引用戶,但其實,要想真正贏得用戶,靠的還是前沿科技創新和精良的工藝設計,


未來幾年,智能穿戴設備還會是時代翹楚,仍會有眾多資本入局,但基本方向已經明了,一是以智能運動為主的資料監測及分析,各大廠商應該會繼續細分運動種類,資料統計種類,實現簡單資料采集向復雜資料采集轉變;二是以大健康為主的資料監測及分析,監控人體機能的變化,心跳、心電圖、呼吸等,守護人體健康;三是實現物聯技術,脫離以行動電話為主的中轉技術,拓展到鞋服、運動器材等裝備上,這樣會具有足夠的推廣性,

智能穿戴設備的迭代喚起了大眾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視,隨著大健康理念的盛行,智能可穿戴硬體很有可能成為人們應對慢性病的最好工具,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于此。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洗掉

作者:言思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