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梳哪種發髻穿什么盔甲,原來兵馬俑資訊量這么大


去過秦始皇陵兵馬俑景區的游客都會被眼前景象震驚,四個陪葬坑、八千余件兵馬俑,十分之壯觀,自1974年發現至今,已挖掘四個坑,面積共2.5萬余平方米。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和考古發掘為我們研究秦代的軍戎服飾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最詳細的的古代戎裝實物資料,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的鎧甲按形制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僅能護胸腹,應是比較原始的鎧甲,這類鎧甲在整個俑群中數量很少,
第二類可分為兩種。一種前身下緣呈三角形,長度至小腹下,有的以整片皮革做成的披膊,有的則沒有。鎧甲的甲片顯得小而薄,可能是模擬鐵甲片,甲片的表面、鎧甲的胸前、兩肩和后背,都有彩帶做裝飾,穿這種鎧甲的都是將軍俑;另一種前身下緣平直,長及胯下,披膊也是用甲片編綴而成。這種鎧甲的甲片比前一種略大,也可能是模擬鐵甲片,但鎧甲上沒有彩帶裝飾。穿這種鎧甲的人官職比將軍低,但比步兵、騎兵俑要高。
將軍俑↓


軍吏俑↓


第三類鎧甲數量最多,騎兵俑和步兵俑都穿此類鎧甲,騎兵的比步兵要短一些,有的有披膊,有的沒有,這一型鎧甲的甲片都比較大,而且厚,有學者認為是模擬皮甲,
跪射俑↓


第四類是馭手專用甲,甲身形制與第三型差不多,但甲片較小,甲身要長得多,有豎起的盆領和長及手背的甲袖,仔細觀察這些鎧甲,發現都是在右側腋下開襟,甲片固定不用繩帶,而是用甲釘,模擬鐵甲的四周都有包邊,而模擬皮甲的則沒有。
秦代的戎服,上自將軍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褲,士卒腿上裹有行纏,足穿靴或履。戎服外腰間多束腰帶,腰帶用皮革制成,鎧甲里面所穿的應可能是絮夾袍,這從厚厚的翻卷起的衣領、袖口和袍服衣紋處可以看出來。在全部的兵馬俑中,只穿袍而無鎧甲的約占有三分之二,所以有學者將這種袍服理解為絮衣并解釋為一種軟甲,
兵馬俑的發飾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類為幘,有兩種:一種為騎兵俑、軍吏俑頭上所戴,可能是用皮革制成,罩于發髻之上,用帶系于頜下,另一種為將軍俑頭上所戴,發掘簡報稱之為鹖冠,第二類是冠,為騎兵所戴,在兵馬俑中出土數量很少,其形制與后來漢代的武冠很相似,第三類則是帽,還有部分兵馬俑則露著發髻,發髻則有多種梳法。


靴履主要高筒靴、方口齊頭履、方口翹尖履等,另外,從穿袍服的俑上可以看到,戎服外一般都束腰帶,腰帶用皮革制成。陶俑最初出土時有的是著色的,其中袍服主要有紫色、淺紫、朱紅、粉紅、綠、粉綠、藍、淺藍、黑等色;鎧甲主要是赭色,上面的甲釘以及編綴的繩帶和包邊有白、中黃、橘黃、朱紅等色。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