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美食文化,可以說是大陸歷史上的“鼎盛期”。據我所知, 宋朝的飯館與小吃被美國《生活雜志》,評為“一千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百件大事”,看來我大宋已經征服了全球的吃貨們,
而在一眾眼花繚亂的饞嘴美味里,餅,是最受歡迎的吃食之一,宋朝餅業自然也特別興盛。《燕翼癖謀錄》就記載過,當年宋仁宗剛出生,父親宋真宗龍顏大悅,馬上下旨讓御膳房做包子賞給大臣們,宋人愛餅果然名不虛傳,
我們現在流行“地攤經濟”,其實在商業繁榮、“大街買賣晝夜不絕”的宋朝,地攤商販更是活躍,不少小百姓靠擺地攤發家致富,《夷堅志》里講到一個逃荒的吳十郎,擺攤幾年后,“資業頓起,殆且巨萬”,看完真是令人羨慕,
那么要是在宋朝,一個賣餅的小販,要怎么在餅業競爭力突圍、躋身富豪圈呢?
一、把握宋人嘗鮮心理,創新餅的品類
如果是我是那賣餅的小販,首先要做的必定是改良產品,
之所以先從創新餅的品種起步,其實源于宋人對美食求新求異的潮流,
在《湘山野錄》里提到,宋真宗重視農業生產,粟、麥、稻等谷物產量豐盛穩定,以面食為主的北方,餅的品類非常繁多,看宋代黃朝英的記載,這里的“餅”,指的是當時所有面食的統稱,
當然,我們現在所說的“餅”,在宋朝也做到了極致:筍蕨餅、灌漿餅、薄皮春繭餅、蝦肉餅、肉油餅、糖肉餅、太學餅……由此可以看出,在餅的制作方面藏著商機,
我還發現,那時上至官貴下到百姓,都追求美食的新穎和文化,“凡飲食珍味,不較其值,惟得享時新耳。”也就是說,為了吃到新鮮珍稀的美味,消費者花大價錢也在所不惜,
所以,改良產品完全可以復制現在“月餅”的商業模式,重磅推出火腿、野生菌、榴蓮、皮蛋等新餡兒為原料的餅食,甚至可以定制私人口味的“餅”,比如“東坡肉餅”“辣子雞餅”等;餅的外形同樣不落俗套,心形、小動物形、字符形(高中進士之類)等,
二、搭配宋朝網紅美食,拓展顧客群體
《三國》里曾說,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經商的成功路徑,少不了跨界合作這一項,
在我看來,宋代百姓對水果和茶飲的高需求量就是第二個商機,現在餐飲行業都講究“搭配銷售”,在主推菜品的基礎上增加輔食,滿足不同吃貨們的需求,這個方法同樣可以用在餅業的突圍上,
百姓吃飯時少不了一份“水果拼盤”,里面裝有新鮮水果、曬干的果脯、香藥果子等。當時運輸業的發達,更是加大了宋民對水果的癡迷,北宋時期,金橘、龍眼、荔枝、甘蔗、芭蕉干等熱帶水果已成餐桌家常。
除了水果,帶有保健功能的茶飲也是百姓的心頭好。養生觀念成熟的宋人,習慣早晨喝藥茶、中午喝飲料,甘豆湯、鹿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梅花酒、紫蘇飲、椰子酒等,都是日常比較受歡迎的茶飲。
如果在賣餅時,搭配不同的水果和茶飲組成多個“套餐”,或者把自己做好的餅,委托給果業和茶飲業的同行進行代售,拓寬了顧客群體,銷量一定會比單售好。
不僅如此,我還建議打通賣餅的渠道,主動和酒樓談合作,
在北宋的汴京,有七十二座高端酒樓,被民間稱為“七十二正店”,這些酒樓類似我們今天的五星餐廳,吃飯的群體主要是達官顯貴,假如做的餅能得到他們的青睞,之后何須再為生意發愁呢?
三、花樣吆喝宣傳品牌,吸引人潮買餅
地攤廣告是生意制勝的關鍵。
細看名作《清明上河圖》,你會發現商家小販的宣傳意識很強:畫中的廣告招牌有23塊、燈箱有4個、廣告幌布10面,這只是戶外的固定宣傳方式,還有另一種流動的傳播奇招,便是“吆喝”,
最厲害的一個賣餅人,是《雞肋篇》里宋哲宗時期的一個小廝。
為了讓大家關注自己的新品類——環餅,他另辟蹊徑,在街頭表現得垂頭喪氣,叫賣道:“虧便虧我也。”也就是“吃虧的也就是我了”的意思,引得眾人好奇,紛紛搶購他的環餅。
路過皇后的瑤華宮時,他還是如此吆喝,最后被開封府衙役懷疑是奸人抓走,審問過后發現并無例外,府里棒打他100棍后將其放出,這個小販之后便一瘸一拐的叫賣:“待我放下歇則個。”表現出喜劇的窘態,逗樂大家的同時,自己的生意更好了,
因此,借鑒環餅小販的經驗,我會用特別的廣告詞突圍競爭。比如“年之遇節,不贈禮予親友乎,如定要贈,便擇環餅也”,致敬那句經典: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
靈活變換叫賣的方式,也是當時廣告的有趣手法。
《武林舊事元夕》里南宋末年時,就記載有專業的叫賣選拔賽,臨安知府會海選出一批顏值高、聲音好的人。
比賽一開始,他們就會“市食架盤,歌叫競入”,唱歌叫賣有特色的人自然能招攬大生意,“有一夕而至富者”,想象一下,這是不是類似我們今天的說唱或者喊麥文化?
四、邀請名人代言,舉辦促銷活動
大家也許想不到,名人帶貨和活動促銷也能出現在宋朝。
文學大家蘇東坡,是出了名的美食達人,東坡先生在海南儋耳做官時,和一個做環餅的老太太是鄰居,在老人家的多次邀請下,蘇東坡為她的餅鋪寫下一首詩: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自此之后,老太太的餅名聲大噪,不少人慕名來買,
我記得葉夢得在《避暑錄話》里談到一個故事,在江西賣墨的商人潘衡,說自己得到了蘇東坡真傳的制墨秘方,吸引大家爭相購買。
當葉夢得向東坡先生的兒子確認時,才知道真相,潘衡確實在海南的時候拜訪過蘇東坡,但傳授制墨方法純屬杜撰,還好他們家的墨質量不錯,沒有影響名人的口碑。
而當時的活動促銷,影響力也不輸給名人帶貨,
比較出名的一個例子,是評酒會的為期十天的活動。首先,商家提前張貼告示邀請百姓品酒;等到美酒開沽之日,各家 “排列整肅,伺候點呈”,
“點呈”,其實就是做廣告的時間,商家會組織一個大型隊伍,用大長竹挑起高高的白布,寫上之家的廣告語進行,比如“高手酒匠,醞造一色上等高酒”等文案,
最后,是商家的表演熱場環節,鼓樂齊鳴、雜耍戲劇、熱情歌舞,通過熱鬧的氛圍帶動現場的美酒品嘗和售賣。
延續名人效應和活動促銷的思路,賣餅時也能進行創新。玩游戲試吃、答題猜謎送餅、在戲劇里冠名、給名人免費訂購獲得代言權等,都可以大膽嘗試,
五、靈活調整攤位,重視外賣服務
宋朝的商業文明遠高于唐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制度,要想在餅業里突圍,我認為利用好制度優勢也非常重要。
宋太祖在乾德三年就下過旨意:“令京城夜市至三古以來不得禁止。”沒有宵禁的限制,城里的夜市能開到三更才散場,到了五更又重新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而且,宋代還廢除了坊市分割,鄉村和城鎮的集市都能隨處擺攤開店,
有了政策的扶持,餅業生意在經營的時候,自然也要有所調整,
我覺得,一方面應該靈活處理營業時間,分時段外出賣餅。城鎮和鄉村的消費習慣不同,也決定了售賣的黃金時段不同,城鎮偏愛夜市,鄉村更注重晨、午這種正餐時間,
另一方面應該靈活調整擺攤地點。臨安水系繁多、大小橋遍布,擺攤肯定首選橋邊;汴京四通八達,那路口的C位是絕不能錯過的;如果發現人氣高漲的“網紅店”,到其屋檐下或者店旁邊,蹭個熱度效果也會不錯,
假設餅業生意已經小有名氣,那就可以嘗試外賣服務了,從3000 萬到首次破億,大宋的人口漲幅可謂迅速驚人,如此多的人口也為勞務用工提供了便利,
餅業想要擴大規模,不妨開啟外賣服務,讓喜愛面食的顧客,隨時隨地都能享受美味,從而節約自家的時間成本,投入更多的生產之中。
六、結語
我把300多年的兩宋時期,看作是大陸飲食味道的轉折點,這時的口味非常接近現代,南北飲食文化融合,民間食品行業繁榮,應該是吃貨們最想穿越的朝代,
而大宋自上而下的商業保護舉措,無疑給商販和商家制造了更多商機和致富可能,小販的社會地位也普遍升高,甚至有了進朝為官的真實體子,
在如此寬松的環境下經營餅業,能否突出重圍、逆襲成為富商,就看你是否能在產品種類、售賣技巧、宣傳方式、渠道等方面創新出奇了。
宋人的筆記“十九皆涉飲食”,在這個“愛餅時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發展餅業呢?
參考文獻:
《東京夢華錄》
《夷堅志》
“會說話就多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