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悄然微笑
首發:娜姐的光影筆記
新一季的《吐槽大會》里,易立競battle馬思純環節,嘉賓們紛紛表示“太狠了”,
但盡管場上硝煙彌漫,明眼人也很容易看出,一向以“毒舌”著稱的易立競,這一次面對馬思純,卻展露出無比溫柔的一面。
正如她自己所說,她是一個“遇強則強”的人。面對因抑郁癥而長胖的馬思純,她下不去那個嘴,
我很喜歡易立競,
看她的節目,時常想起《小王子》里的話:
“看東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01
易立競的微博認證是:前《南方人物周刊》主筆,
她當過文化、財經、社會新聞記者。
1999年,煙臺海難。她去煙臺尋訪海難幸存者。
她的前同事楊瀟認為,易立競對災難的敘事和拍攝的圖片,重現了那個悲愴而恐懼的時刻,
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易立競在入職《南方人物周刊》后不久,前往河南艾滋病村。
很難界定易立競怕不怕,
你說她怕吧,不去就行了嘛,一個采訪而已;
你說她不怕吧,除了攜帶采訪工具,她還帶了糖和匕首,
糖用來哄孩子,匕首用來防身,
她去的前一年,村里一個艾滋病人因忍受不了家人及村鄰的歧視,先后殺了5戶人家8口人。
易立競去對遇害者家屬進行回訪,
采訪結束后,天色已晚,她搭上從鎮上來的黑車返程,車行至荒郊野外、兩邊都是墳頭的地方,停了下來,司機要求,在已談好價錢的基礎上加錢,否則,就將她扔下車。
她驚得將匕首緊緊地握在手中,電話界面調到110,故作冷靜地問,加多少?
對方說加10塊,
10塊錢就足以讓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撕破臉!易立競內心的震憾可想而知,
她對記者工作一直懷揣敬畏之心,力求“保持一個新聞人最純粹的標簽”。
有讀者評價她的與眾不同,“我想那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易立競曾經置身于黑暗,體會過絕望,因此尊重陽光下的所有生命,”
易立競回應說,“他懂得了我。”
從艾滋村回來后,她選擇“從這個陣地上撤離”,專注于人物專訪。
02
采訪影視名人,社會名流,讓她成為“大陸頂級人物訪談記者”。
她認定,采訪是一個求證、發現、重新思考的過程,
為此,她不計成本地投入,
李亞鵬預約2年,采訪4天;陳佩斯預約5年,采訪3小時;采訪崔永元,在不進食的情況下持續7個小時;采訪柳云龍,由于她的激發式提問,采訪時間一再被延長;采訪趙本山,她在片場外一等數天,
她和其他記者一樣,確定好采訪人物,就會通過各種渠道搜索人物資訊,
哪怕被訪者的資料有成千上萬個條目,她如果不翻到最后一頁,就不肯罷休,在點滴資訊中,尋找新發現。
在采訪過程中,她一直遵從四不原則:
不迎合、不回避、不輕薄、不盲從,
她問孫紅雷:接《戰國》這樣的戲,是錢砸得太狠了嗎?
她問李誕:你知道《吐槽大會》越來越不好笑嗎?你聽過評論說《吐槽大會》已經變成洗白大會了嗎?
她懟萬茜:你說不喜歡參加綜藝節目,可你參加過《舞林大會》,而且還參加過兩屆,
她問郭敬明:抄襲風波和保護知識產權有矛盾嗎?你覺得作家圈接受過你嗎?
為名人歌功頌德,其實是最容易做的事情,
可易立競說,“我不想做一個談笑風生、百度百科式的東西。”
她的希望是,“與這些爭議人物探討爭議,探究個體生命內心世界的思考與真相。”
她冒犯式的提問,讓演藝圈這群“被放大鏡照著的螞蟻”呈現出思想和性格,展露出盔甲和軟肋。
沒有她的采訪,我們不知道,出身大家族,星途坦蕩的海清,曾一度將買彩票當成寄托,經常塑造強勢女性角色的她,是個被媽媽要求每晚11點前必須回家的乖女兒。
我們也不知道,自小被保護得很好,一畢業就演主角的黃曉明,一度抑郁得想要結束生命,
更不知道娛樂圈人緣極好的汪涵,是個不折不扣的宅男。
每個人都有一道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所以,她的筆下有了:《病人崔永元》《趙本山:上春晚我不快樂》《李亞鵬:我不是放浪形骸的人》。
如果我們想看完美的偶像,就看娛樂新聞、綜藝節目就好,易立競的訪談,只會讓人接近更加復雜的真相,
03
易立競對被訪者的付出,不動聲色。
首先,考慮到每個被訪者的需要,她的采訪場地不固定。
就拿她帶俞灝明去死亡體驗館來說。為了確保安全,她先行體驗,才帶對方前往。
這個決定,讓很多人覺得易立競陰險、無禮、專往人痛處戳,
我們不妨來聽一個故事,
黃曉明在抑郁癥期間,拍攝《大陸合伙人》。其中有一場戲,婚宴過后,三個好朋友解開多年的心結。在佟大為、鄧超離去后,黃曉明哭得肝腸寸斷。
哭戲是黃曉明主動加的,感動導演多年的陳可辛。網友也覺得它是黃曉明的演技巔峰。
其實哪里是演戲,是黃曉明通過類似場景,相同情緒的經歷,演活角色的同時,治愈了自己。
不敢觸碰的傷痛,就像膿包,一天不挑破,它就一天不結痂。
易立競選在死亡體驗館采訪俞灝明,是她對他的善意:高質量的關系,本身就是一場療愈,
易立競在采訪韓紅時,會幫她準備好茶壺茶葉,找一個能聽見火車鳴笛聲的屋子。
9歲那年,韓紅獨自一人坐火車從成都出發,到北京投奔阿么和叔叔。路過隧道,就害怕地捂住眼睛,直至今天,
她陪同韓紅參與緊急救援,見縫插針地采訪。韓紅抱著嬰兒下車后,她急于跟上,不想衣服被車掛住的場景,我連續看了三遍。
那是一個新聞人對被訪者的感同身受!
2008年,對京劇領軍人物王佩瑜有著特殊的意義。先是與她情同父女的恩師王思及去世。兩個月后,汶川大地震讓她再一次面對死亡,
易立競帶她來到地震遺址,她主動談及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災難”,
采訪馬薇薇時,她去馬薇薇的家里,與她的朋友共餐,融入到她與朋友互動的日常,
其次,她善于撬動被訪者的內心,
她問馬薇薇關于原生家庭,后者的眼淚瞬間滑落,表示在父母有生之年不想談及。
易立競沒有繼續追問,
中場休息后,馬薇薇提到黃執中對她說:你性格中所有欠揍的部分,都因為你的痛苦而顯得不那么討厭了,
易立競對馬薇薇有了如下對話:
所以他們寵著你,
非常,
讓著你,
非常,
慣著你。
非常非常,
這是你的幸福,從某種程度上,老天是公平的,讓你缺失的一部分東西,會從另一部分給予你,而且會給得足足的,
看到這里,我淚流滿面,那是一種怎樣的理解與懂得啊。
張含韻說演員改變自己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認知,
易立競敏銳地捕捉到她“熱愛演戲這個行業”,
張含韻的眼圈立馬紅了。
易立競說,演戲或許是你離開家以后,唯一一個可以全然交付自己的地方,不用拘著自己,不用謹小慎微,不用做乖乖女,不用在意別人怎么說……
對面那個說自己“從不在別人面前哭”的女孩,哭著對易立競說“謝謝”,
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沒有例外。
在她營造出的“話場”里,很多名人全然交付自己,說出自己的隱私,她從不拿它們當噱頭,
這與其說是職業操守,不如說是她的溫柔和敏銳,是她對人始終有一份善意和懂得。
04
她完美嗎?當然不!
她說,沒有追問的采訪,猶如沒有深挖的金礦。
要她在采訪過程中,既保持談笑風生,又要傾聽共情被訪者,還要一再追問,她做不到,
她不愛笑這件事,曾經困擾過很多人,在采訪梁家輝時,節目制片人甚至坐在她的斜對面,一直用手勢提示她“笑”。
但后期剪輯時,她要求剪掉所有自己笑的部分,因為那不是真實的自己。
她說,“笑就是對被訪者的尊重嗎?我尊重你的方式是提出與之相匹配的問題。”
她采訪和做人都力求真實,因而,也就不難理解她的犀利、剛、硬核、以及毒舌。
一個人只有對自己誠實,才能要求別人對自己誠實,不是嗎?
易立競從不在意被采訪者是否完美,而在意對方是否誠實。我們也不必強求她戴上假笑的面具吧,
我看到過一個對她的評價,深感認同:
“她完美地融合了職業記者的肅穆感和一個女性的敏銳,從幕后的文字記者走到鏡頭前,易立競始終堅持著一個記者的初衷——無限地接近真相,無論是新聞真相,還是人性真相,”
易立競冷面的背后,是溫柔;強硬的背后,是對真相的探索,
參考資料:
《南方人物周刊》主筆易立競:采訪是一場硬仗
專訪易立競:在她面前,明星摘下“面具”李
亞鵬:我不是放浪形骸的人
《定義》《易時間》《吐槽大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