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近乎完人!她一來賈家,很快就被賈家上下接受,與人打成一片,姐妹們也喜歡她,傾倒于她的隨和溫厚個性,博學睿智風采。寶釵的品行為人完全符合古人對賢妻良母的標準,不怪賈母都喜歡她。
(第五回)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玩。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
(第二十二回)誰想賈母自見寶釵來了,喜他穩重和平,正值他才過第一個生辰,便自己蠲資二十兩,喚了鳳姐來,交與他置酒戲,
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寶釵的好日久見人心。林黛玉不喜歡薛寶釵,除了金玉良姻之外,還有嫉妒風頭被搶之意,這與史湘云不喜歡林黛玉,二人偶爾有齟齬一樣,都是小女孩被搶了關愛造成的小性兒。隨著年紀增長也就好了,
所以,日后湘云、黛玉還是好姐妹。林黛玉也終于認識到薛寶釵的好,兩人情同骨肉姐妹,連賈寶玉都詫異“是幾時孟光接了梁洪案”!
曹雪芹說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和光同塵于塵世中如魚得水,又能保持住品德和底線,這樣的薛寶釵誰能不肅然起敬?
不過人無完人,就像林黛玉小缺點很多,大缺點沒有,薛寶釵恰好與之相反,小缺點幾乎沒有,但百密一疏仍有一個致命大缺點,對她的結局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丫頭鶯兒曾說寶釵有幾個世人不知的好處絕非虛言。可好處之外的缺點,當局者迷,需要讀書人自己發掘。
林黛玉說寶釵與人為善是藏奸,事實證明是她“自誤”了,寶釵對人好是赤子之心,不是藏奸,
至于薛寶釵的兩個污點,一,滴翠亭前急中生智借林黛玉躲避小紅發現“偷聽”的尷尬;二,金釧兒死后“漠視”勸慰王夫人節哀順變,不過人之常情。薛寶釵下意識反應脫身,對林黛玉沒造成任何傷害,而金釧兒死了寶釵也不用如喪考妣,晴雯死后,林黛玉還不是有說有笑點評《芙蓉女兒誄》。不是沒有同理心,而是事不關己人之常情!
薛寶釵最大的缺點都不是以上,而是她對命運的過于妥協,造成她“傷人害己”。
薛寶釵的價值觀完全世俗化。她認同那個時代給女性賦予的規矩,薛姨媽帶她來到賈家謀求金玉良姻,等同賣女兒,寶釵明知卻默默忍受,甚至配合金玉良姻做進一步的謀劃,對林黛玉造成很大“傷害”,
寶釵當然也委屈,她借《柳絮詞》說“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上青云能做啥?唯有獲得自由罷了,賈寶玉被打后,薛蟠錯口說寶釵對賈寶玉有意。寶釵羞憤回去哭了一夜,是她宣泄心中委屈的悲情,
薛寶釵不具備林黛玉控訴“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勇氣,也沒有“尸身余氣楊公幕,豈可羈靡女丈夫”的反抗精神。她知道薛家的自救之道,就是犧牲她攀附達官顯貴做靠山,以保證薛家不倒,卻依然忍辱負重,
薛寶釵身為女兒,不能夠選擇既定命運,是那個時代所有女兒的悲劇。敢于反抗的人,如張金哥,司棋、鴛鴦、晴雯、甚至黛玉的結局都悲劇。賈探春那么強勢,結果也是順從家族之意遠嫁異國他鄉。
然而順從不等于認同。賈元春都心有不甘地說出“當初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代表她的抗爭。薛寶釵卻是完全地接受命運對她的安排,
都說“晴為黛影,襲為釵副”,事實上花襲人從沒有一刻放棄對以我的救贖,她是賈家死契買來的丫頭,要么主人開恩放出去隨便嫁人,要么年紀到了在賈家配小子,她不甘心才會犧牲清白與賈寶玉偷試“上位”,還有那小紅,絞盡腦汁為接近賈寶玉,只為了上位。在怡紅院折戟沉沙,馬上投奔王熙鳳不說,更是轉移目標掛上了賈蕓。
花襲人和小紅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可薛寶釵從來沒有為自己努力過。賈家的現實,她或許當局者迷,看不到最后的悲劇,但賈寶玉是否合適作為薛家的靠山,她不可能看不出。
薛寶釵對金玉良姻的安排完全配合,主要在于思想深處認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普世價值觀。也接受女兒當為家族犧牲的命運。盡管忍辱含垢,她仍舊在賈家留戀不去,直到黛死釵嫁后被寶玉所“棄”,蹉跎一生,
薛寶釵當然有大勢所趨的身不由己。可何嘗不是她過于順從薛家施予她肩上的不公命運,她“雪下抽柴”,結果卻“金簪雪里埋”,正是一生為家族所累的體現,如果換成王熙鳳,豈能逆來順受!
不喜歡薛寶釵,世故圓滑,太老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