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英聯邦指的是英聯邦王國,還是英聯邦的國際組織呢?
英聯邦王國是一個邦聯制國家,而英聯邦則是一個國際組織,兩者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但都跟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關于英聯邦的形成,還得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
世界一戰后,英國的實力受到重創,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大幅下滑,海外各大洲的殖民地、保護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和國家獨立運動熱情高漲。在殖民體系逐漸瓦解的情況下,英國很難再像19世紀那樣完全控制各個殖民地了。
但是英國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霸國,又不愿斷絕大量海外利益,怎么辦呢?
于是英國王室以退為進,提出了一項妥協條件,那就是同意給予各殖民地或被保護國主權獨立地位,在政治地位上與英國的國家地位平等,但獨立出去的殖民地或自治領需要與英國共同組成英聯邦。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在法律上確定了各英屬自治領的主權獨立地位,這些新獨立的英屬自治領基本都加入了以英國為核心的英聯邦,標志著英聯邦的正式形成,大英帝國名存實亡。
這個時候英聯邦已經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各英屬自治領與英國組成英聯邦的國際組織,二是各英屬自治領與英國組成英聯邦王國。
英聯邦組織:各成員國主權平等,與英國沒有任何政治隸屬關系
英聯邦組織現有成員53個,成員分別是:
- 亞洲:孟加拉國、文萊、塞浦路斯、印度、馬來西亞、馬爾蒂夫、新加坡、斯里蘭卡、巴基斯坦
- 歐洲:馬耳他、英國
- 非洲:博茨瓦納、喀麥隆、岡比亞、加納、肯尼亞、南非、萊索托、馬拉維、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塞舌爾、塞拉利昂、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
- 北美洲: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加拿大、多米尼加、格林納達、牙買加、圣基茨與尼維斯、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南美洲:圭亞那
- 大洋洲:澳大利亞、斐濟、基里巴斯、瑙魯、紐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所羅門群島、湯加、圖瓦盧、瓦努阿圖
這52個成員與英國的關系純屬國家間的合作關系,還能享受英國給予的各種福利待遇,比如英國倫敦是全球金融中心,英鎊又是世界儲備貨幣,強大的經濟體量,能給予英聯邦各成員國關稅優惠,推動成員之間的經貿往來。
除了經濟福利方面之外,還有教育福利,英國規定在英聯邦組織內各成員之間實現學歷互認、成績互認。若某個英聯邦成員國的學生即使讀了一個最差的大學部并取得了本科學歷,到了英國工作,他也承認你的本科學歷。
英國是聯合國五常成員,在政治影響力、經濟發展力、科技創新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他一定會優先照顧本組織內部的成員。
因此,很多小國弱國都情愿加入英聯邦,在不損害主權的前提下,還能獲得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英聯邦成員可以自由進出,不受英國限制。非洲小國岡比亞就是典型的例子,岡比亞曾在1965年加入英聯邦,但在2013年時任岡比亞總統賈梅與英國鬧了矛盾,就果斷退出了英聯邦,甚至還揚言今后永遠也不會加入。4年后,賈梅總統下臺,新上任的巴羅總統為了獲得更多資助,來解決岡比亞大陸的貧困問題,又申請加入了英聯邦。
不過,英聯邦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最大的差異就是外交領域的區別。只要是英聯邦成員,他們之間相互建立外交關系后,互派高級專員來行使外交大使的職責,高級專員辦公的府邸不稱為大使館,而是高級專員公署。
比如同屬英聯邦組織成員的新加坡和巴基斯坦建交后,巴基斯坦駐新加坡的外交機構為“巴基斯坦駐新加坡高級專員公署”,外交官稱呼為“巴基斯坦駐新加坡高級專員”,這種外交稱謂是英聯邦組織成員的特屬。
英聯邦王國:各成員國主權平等,但奉英國國王為本國元首
英聯邦組織內部,又有17個成員不想割裂與英國的關系,他們就與英國另外組成了英聯邦王國,以英國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為本國的元首,形成了一個共主邦聯,成員分別是:
- 北美洲: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加拿大、格林納達、牙買加、圣基茨和尼維斯、圣盧西亞、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庫克群島、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圖瓦盧
- 歐洲:英國
這17個英聯邦王國成員全部實行英國的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以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由各自議會選舉產生。各成員國總理推舉一名本國人士當選為總督,并報請英國女王同意。
總督就是英國女王在各英聯邦王國成員的代表,享有國家元首的地位,主要承擔接待外國元首來訪,接受外國大使提交的國書等象征性的國家禮儀職責,并不能干涉總理施政。
比如加拿大第26任總督伍冰枝,在1999年就任時得到了英國女王的授權同意,成為加拿大首位華裔總督,同時兼任加拿大三軍總司令,加拿大議會通過的一切法律議案必須由總督簽字后才能生效。
以上就是英聯邦王國與英聯邦組織的區別,這兩大邦聯和組織模式已經成為了英國維系世界影響力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