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育政策的變化,出現了很有意思的社會現象:本該是生育最佳年齡的80后家庭,不敢回應政策生養二胎,而許多70后雖然已經錯過了生育的最佳期限,卻很想生,為什么會這樣?
一、思想意識的差異
兩代人看上去僅僅差了十歲,但十年也會帶來很大變化,70后生長的年代,大都偏貧苦,那個時代的家庭很熱衷于多生子女,認為人多力量大,添一個孩子無非是增添一雙碗筷的事,
而那個年代對孩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基本的生存階段,社會普遍認為,能將一個孩子養大成人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再加上,70后本身就是多子女家庭,從小生長在眾多孩子之間,早已習慣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而獨生子女政策讓他們只能養育一個孩子,鮮明的對比感使其更懷念多子女氛圍,
其次,有些70后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思想,若第一胎是個女孩便成為整個家庭的遺憾。為了帶給家庭新活力,他們也更愿意接受第二個孩子的到來,
而80后的生長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已經與70后產生了很大差異,開始有了除溫飽之外的更高物質需求,他們的普遍受教育程度偏高,開始懂得生養孩子蘊含的更多意義。
不僅需要給予孩子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還應該同時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易被忽視的關愛,
所以,他們對生養孩子抱著更深的責任心,在未確保自己真的具備養育第二個孩子的能力前,他們不太愿意去做未知的嘗試,
二、生活環境的不同
70后的第一個孩子,大都已經長大成人,擁有了獨立自我,不再需要父母勞神費心,而70后的工作也早已安定下來,生活略顯枯燥與乏味。
這時候,他們能抽出多余時間來迎接第二個孩子,為生活增添一份樂趣,也可以再次追憶為人父母的時光,
他們也擁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承擔孩子的日常開銷,不用將自己的精力同時投放在兩個孩子身上,
反觀80后,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大部分精力都想投在工作上,本來房貸、車貸等資金就尚未償還完畢,高額的教育資金更是經濟的巨大支出,
此外,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還需要父母照顧,生孩子也并不是兩個人的事情,需要與老大溝通交流。
很多家庭因為沒有詢問過老大的意見,最終導致孩子之間很難和諧相處。不僅造成了老大的心理創傷,也為老二帶來了不愉快的情感經歷。
因此,80后會將孩子的意見考慮在內,謹慎思考整個家庭能否接受二孩的到來。
通過對第一任孩子的照顧,很多80后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平日光是陪孩子玩耍都已經很累了,若再加上第二個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決定是否生育二孩需要綜合考量。生孩子不再像過往的年代,僅追求生育的數量。社會轉型讓個體逐漸意識到孩子背后的深刻意義,父母更應為其謀深遠。
如果沒有經濟條件與足夠的精力支撐,那么二孩對于家庭來說只能是累贅。生養二孩的意義對不同的家庭與環境而言,都是不同的,
如果真的為二孩做好了一切準備,那么,孩子對整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提高了生活質量。–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70后,三胎準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