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市即破發,知識付費不被看好?



美國東部時間3月26日,大陸最大的問答式在線社區知乎正式在紐約上市,證券代碼為“ZH”。 但其開盤即破發,報8.05美元,較9.5美元的發行價下跌15.3%,截至到3月29日,知乎股價報8.44美元,較發行價跌超11%,市值約47.51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知乎在2019年和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10.04億元、5.18億元,而對于這種業績表現,知乎在招股書中坦言“仍然處于商業化初級階段”。截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網用戶3.7億,積累了超過2.6億個問答,與2019年的1.3億相比是翻倍增長,問題數量也已經超過了4400萬個。

考慮到美國中概股股價暴跌,公司尚未盈利,知乎破發似乎也顯得合理,但另外一方面,用戶數持續增長的同時,“小眾精英知識分享社區”的標簽越來越模糊,知乎正在變成“大眾化知識內容平臺”。

最大的問題在于,到目前來看,知乎的整體規模依然比較小,知識付費復購率也不高;未來多元化的可增長空間,還看不到方向,

比較來看,知乎跟微博,跟百度,甚至跟短視訊平臺的性質類似,都是以由用戶生產內容主,但是,由于知乎在內容生產上對質量要求比較高(問答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性),所以知乎的參與規模(至少提供高質量答案的用戶規模)就不可能有微博,或者短視訊平臺的用戶那么廣泛,

在當下這個時刻,美國資本市場監管收緊,3月2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了臨時最終修正案,以執行由美國國會要求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要求。所以普遍性地,美國的投資者們對中概股都抱有謹慎的態度,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本質上,還是在于公司未來的可增長空間,股價,其本質所表現的就是對公司未來的預期。

那么,未來的知乎會更像誰,它未來的盈利空間會不會有新的突破?

01

慢公司知乎

知乎是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線的,但它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 2007 年,這一年,蘋果發布了 iPhone,當時還在《環球企業家》做總編助理的張亮,如今也是知乎的聯合創始人,發起了一個群體部落格 apple4us。

這里聚集了一群對蘋果感興趣但背景卻各不相同的人,每天討論關于蘋果的各種問題,當時的狀態是,每個人只能給出其中一部分問題的答案,但把這些答案串聯起來,它就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

當時,周源也在這個群組里。他回憶說,這個東西可能是個產品邏輯,只不過當時大家都在工作,這個事情就沒實質性下文,但它有點像一顆種子,種下了,

apple4.us 的組成要素有三點,一個生發好話題的通訊組(郵件列表),一個有更新推送的內容發布平臺(部落格),一群有各自專業知識和經驗并樂于分享的人(用戶),

2010年8月,歷經第一次創業失敗,重整旗鼓的周源開始做知乎,

2010年底,知乎開始內測,并在2011年1月26日正式上線,最初他們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問題,創始團隊的五六個人經常半夜兩三點回家,但好在,周源一路有“貴人”相助——在知乎最早的200位用戶里,有李開復、王興、王小川、徐小平和馬化騰等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知名VC,在知乎發展的前40天里,這些人創造了8000個問題和2萬個回答,

2010年12月到2013年3月之間,知乎的用戶數量只有40萬人,知乎一直堅持用戶體驗第一,一切反用戶體驗的決策都保持謹慎態度,


CEO周源2017年的一封內部信提到,“拿機構帳號舉例,我們創立之后前 4 年,一直是不允許機構帳號注冊使用知乎的,因為我們擔心,如果允許了,會不會破壞社區氛圍,會不會傷害用戶的體驗”。

這種理念使得公司商業化時間較晚,從2016年開始,知乎進行了商業化嘗試;2017年7月開始,知乎才開始了商業化團隊的組建,2017年,內部成立了商業廣告和知識服務兩個事業部。

從最初的小眾精英聚集地,到現在的大眾化社交平臺,從2020年的一個種子想法到2021年上市,相對于其他互聯網公司,知乎走過了10年光陰,所以知乎被貼上了慢公司的標簽,

02

知乎的難題

知乎最早用戶群體是典型的小眾高知人群,并被外界貼上專業、高質量的標簽,對知乎的品牌形象塑造起到正面作用,所以,在起步的初期階段,知乎被冠以“小而美”的標簽,與豆瓣、果殼們這類小眾的互聯網公司相似,它不像抖音、快手一樣快速大眾化,并且迅速地積累用戶之后,從短視訊延伸到電商領域,

但是,小而美畢竟無法做大規模,更加難以實現高效的商業化,

2019年之后,知乎面向大學部生群體、三四線下沉市場等群體進行了全面擴列。這些可以在知乎熱門問題中觀察到。比如考研、四六級,以及各個學校的期末考試、學術問題都是知乎熱門的常客,大學部生群體構成了知乎的“新知”力量,

慢慢地,知乎成為了一個五花八門的哈拉場。在知乎的熱榜等熱門問題欄目中,可以看到更多家長里短、日常生活類的問題,也有很多關于衣食住行、母嬰寵物等大眾關心的問題,

根據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月活躍用戶中,知乎女性用戶占比43.1%,一線用戶和新一線用戶的比例為52.6%,二線城市的MAU的比例為21.2%。有78.7%的用戶在30歲以下,

但是,“小而美”與“大而雜”似乎永遠是個悖論,一旦放開之后,用戶規模上去了,但是內容的質量就開始大幅度下降,

知乎的價值導向簡單明了,專業人士提供專業回答,但時間一久,那些僅深耕某一領域的知乎大V,開始回答他們不了解的問題,由于其長期積累的權重,很大概率回答會排名第一,這在某種程度上擠壓了優質低影響答主的生存空間,

另一個現象是,隨著用戶數不斷增多,輸出的內容質量不斷降低。正經科學普及關注度少得可憐,青春傷感、狗血戀情故事甚囂塵上,廣告軟文更是防不勝防,讓知乎似乎失去了精英社區的風采。

打開知乎網站首頁,隨處可見的是關于“長得丑的男生如何變帥”“你在酒店做過最喪心病狂的事是什么”“怎樣追女生才不會成為舔狗”之類的話題問答,并且下方的用戶評論量往往數以千計,

03

知乎的盈利模式

2C端的互聯網公司賺錢的模式往往不外乎三種:廣告、電商(實物,服務,知識等)、游戲,知乎說到底是一個知識性的平臺,短期內切入游戲幾乎不可能。那么,知乎的營收當下及未來,是怎么做的,又應該怎么做?

2019年、2020年,知乎的營收來自于廣告、付費會員、其他、商業內容解決方案四部分。2019年,知乎廣告業務貢獻了5.77億元營收,占比86%,付費會員貢獻了8799.7萬元,占比13%,這兩個板塊是知乎的營收主力,

2020年,知乎的廣告營收占比從86%降到2020年的62%,營收額為8.43億元。付費會員營收3.2億元,占比從2019年的13%漲到2020年的23.7%。

對很多生產內容的互聯網公司來說,比如說微博,百度,資訊類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等等,廣告幾乎都是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知乎也不例外。

另外,知乎還積極嘗試了另外兩種收入來源

第一是知識付費。過去幾年,知乎在知識付費上可謂絞盡腦汁,嘗試了所有可能路徑,問答收費的值乎、知乎live、知乎電子書等,但這個營收渠道的問題在于,留存度極低,知乎里面的內容大部分是零散性的,不像得到或某些公號大V的系列培訓課程,所以用戶花錢買某些點狀知識的意愿很低,

第二就是付費會員。2019年知乎推出鹽選會員,將從前付費產品一一整合,即用戶只要成為會員,app所有功能所有內容便可向其免費開放,這被外界看作知乎探索付費模式的一個轉折點。

2020年,知乎月均付費用戶從2019年的57.4萬增長到236.3萬,付費率從1.2%提高到3.4%,

付費率不斷提升是一個好信號,但相比其他平臺,這個規模還不夠“性感”。2020年四季度,B站月均付費用戶1790萬,同比增長103%,整體付費率由2019年四季度的6.8%增長至2020年四季度的8.9%,

另外,CEO周源不止一次地在公共場合表達過知乎做視訊的決心,抖音快手的崛起,B站上諸多知識類視訊的火爆,無一不證明視訊化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在視訊業務推進中,知乎可謂不遺余力,

知乎曾在2018年和2020年4月1日分別推出“視訊專區”和“B乎模式”,但是,因為內容娛樂化、版式和設置類似B站等原因沒有走遠,

知乎視訊內容資訊龐雜,盡管也有知識、生活、娛樂等內容,但競爭力遠不如B站、西瓜,而隨著各大巨頭重金挖角,知乎或將面臨著創作者持續流失的風險。但知乎若想要實現進一步飛躍,視訊化又是其不得不跟進的部分,

如何把娛樂化、內容破碎的視訊,與知乎的總體調性相結合,是知乎在解決的問題,目前知乎上最受關注的視訊仍然是嚴肅類知識類視訊,

作為一個定位于知識化內容生產的互動平臺,知乎在視訊領域的嘗試要比抖音、快手以及B站難得多,因為知乎核心用戶的要求會高許多,能夠做出具有較高質量的知識視訊內容的用戶畢竟在于少數(有多少人能夠像羅翔那樣講法律又生動,或者又有多少人能夠像馬未都或者梁宏達那樣能夠生產有質量的視訊內容),即使能做出來,為何不考慮主流視訊平臺呢?放在知乎平臺會有更多人付費嗎?

04

知乎路在何方

直到今天,相對于其他諸多互聯網公司,無論BAT,ATM,還是后起之秀快手、抖音等等,知乎依然顯得小眾,

如果失去了精英用戶對于高質量內容的生產,知乎的標簽會變得非常模糊不清,而其存在的基本商業邏輯也會游離不定。

到目前為止,以圖文內容為主要的生產平臺,與知乎可算是處在同一陣營的,一是百度,微信公眾號,頭條,二是微博,微頭條,百度是搜索引擎,它提供內容的方式有一部分是用戶生產(比如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問答等等),微信公眾號的覆蓋面就更廣,但是相較于知乎來說,百度,微信,頭條的可獲得內容量更大,資訊更加全面,

但用戶依然用知乎的原因是其高質量的內容以及較少的營銷資訊,

而微博的內容不是以“有用”為導向,而是以“娛樂”為導向,但是,危險的是,從目前來看,似乎知乎正在滑向微博的場地,越來越狗血,越來越八卦,


在未來,知乎不管要走哪條路,應該繼續高度專注于內容的“有用”性,徹底與“娛樂”劃清界限,

對知乎來說始終堅持生產質量的內容應該由兩個方面:

第一,鞏固生產高質量內容的大V,持續邀請一些社會專業人士進駐知乎,比如說羅翔,張宏文等等,

第二,知乎應該開辟新的內容PGC(專家生產)頻道,類似于百度百科,讓有些常識性的問題,產生標準化的答案,比如說,三星堆是什么?有哪些新發現?

第三,知識性內容的承載方式不一定非要視訊,其實音頻也可以,最近比較火的clubhouse或許能給一些啟示,與大V們一起暢聊,是不是一種很好的收費模式呢?

周源在知乎上市時已明確表態,“知乎將錨定‘服務創作者’這個圓點,向內優化服務,向外拓展突圍。我準備拿出一部分股權,與一些陪伴知乎成長的優秀創作者分享”,

但如何避免創作者把用戶導流到自己私域,而是將根據地駐扎在知乎,成為了知乎的下一個難題。

參考資料

1、鳳凰財經,《知乎上市首日破發,是時運不濟還是業務難行》, 2021年3月27日

2、北京商報,魏蔚,《知乎破發,知識付費的隱疾》,2021年3月28日

– END –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