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勒得-切希爾
當我們面對那些可能出現在花園中的野生動植物時,可能會對它們的學名感到困惑。事實上,即使采用各種分類依據和方法,有關這些物種的分類至今仍有爭議,
傳統的分類主要依靠形態學特征,然而,一旦不同的物種表型(譯者注:“表現型”的簡稱,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個體,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性狀特征的總和)相似,就可能會產生分類錯誤。現代分類學則依據進化生物學資料,但也會出現多樣的物種劃分。
因此,為了簡化物種概念,書中所有物種被劃分為兩個大類(并非代表嚴格的分類方法),分別是動物(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植物、真菌),便于大家理解。
脊椎動物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 兩棲動物和魚類。雖然魚類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本文并未涉及魚類,因為很少有人擁有可以喂養野生魚類的花園,如帶有湖泊、小溪、河流或海灘的花園。同理,海洋生物也未列入。
無脊椎動物包括所有進化上較為原始的動物種類,除內骨骼外,它們還有堅硬的外骨骼以及柔軟的身體,擁有外骨骼的如昆蟲、甲殼動物、 蛛形動物、馬陸和蜈蚣。
植物可以劃分為有花植物和無花植物兩大類,有花植物通過種子繁殖,而無花植物則以孢子繁殖。前者包括禾草、花卉、藥草、攀緣植物、灌木和喬木,后者包括蕨類、蘚類、苔類和藻類。真菌也產生孢子,包括毒蕈、蘑菇、霜霉 和白粉菌。而地衣則是藻類和真菌的復合體,這也被稱為共生,意味著它們之間具有互惠互利的關系。苔蘚植物是自然界的拓荒者,能夠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生長,如石頭、磚塊和屋頂瓦片的表面,
所有的花園都是由特定的動物和植物組成的,不管是屋頂平臺、陽臺、后院、城市綠地、郊野荒地或鄉村庭院,而動物和植物都深諳生存之道,不斷開拓適宜其生存的生境(譯者注:指物種或物種群體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事實 上,通常少有那些僅由特有物種形成群落的地方,因為它們總在那些無須和其他物種競爭即可 獲取資源的地方生長。
如將不同的花園看作特定野外生境的模擬,我們會期待一些物種在某一角落安頓自己,而花園中也確有相應的位置供其利用。一些花園能夠提供許多這樣的位置,而另一些則可能只有一到兩處,這沒關系,因為所有的花園加起來將是一個巨大的生態位、微生境、生境和環境景觀工程,只是規模大小的問題,
事實上,城市也可以為野生生物提供廣泛的 生存空間,有時甚至超出其原有的生活地區。因此,城市也可成為一些原本不在此生活的野生動植物的家園,當然,確有一些物種不能適應城市和城鎮生活,這也是有必要在一些適宜的地方建 立動植物保護區的原因。
當前,大量的土地用于農業生產,而單一耕作、放牧和種植等活動導致這些土地已經不適宜野生生物生活。雖然花園與其他用地相比占有的比例不是很大,卻是野生生物良好的棲息地,因此,花園作為野生生物潛在的適宜生境占有相當高的比例。由于城區的大多數土地是公路和建筑物用地,花園作為適宜生境在城市中所占的比例甚至更高,之所以說“潛在”的生境,是因為通過改善花園生境增加這種潛力,為此,最重要的是構建利于野生動植物藏身的生境,這會增加它們獲取資源的機會,
一只蝴蝶落在大葉醉魚草花叢中,
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真菌,為其提供生活、繁衍和覓食的生境是吸引野生動植物的前提條件。當然,多種多樣的生物意味著特殊資源需求增加,但滿足所有物種的共同基本需求,將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樣性(不同物種的數量)和增加 物種豐度(某一物種的個體數量),
原則一:模仿自然
請允許花園不那樣整潔、 保持雜草叢生和原汁原味,讓一切順其自然,相 信大自然會安頓好一切,生態學家稱之為自然演 替過程,如此這般,野生植物將有機會生長,因 為它們不再被冠以雜草的標簽,緊接著,無脊椎 動物隨之遷入和定居,然后是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所有的動物們依次行事,
“五星級”昆蟲酒店。
在不經意間,你的花園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野生”叢林,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生物,自成體系。 因為演替是一個動態過程,這一生態系統也會隨 時間改變,依著生態系統法則,先鋒植物會被次 生演替植物逐漸取代。
原則二:引入循環模式
確保花園生境處于 不同的演替階段。如此這般,就能夠隨時優化花園生境中的物種數量,使其成為自然界的演替作品,如通過砍伐大樹以騰出生態位,通過火燒以 清除森林植被等,隨時進行的演替過程可以保持 生態系統的健康。
原則三:模仿自然生境的轉換
大自然中常 常發生著生境的轉換,如清除灌木下濃密的雜草 后,草地變為林地,同樣,一些生境也會變得寸 草不生、干旱或被水淹沒,當然,也有從陸生生 境向水生生境的轉換,形成池塘和湖泊,這被稱 為河口生境,
原則四:模仿自然生境的整合
各種自然生境形成了不同的微生境,如腐爛的樹樁、伐倒的原木、巖石、山洞和池塘,都為特定的物種提供了棲息、隱藏、避難、繁衍、取暖和冬眠的場所。由于長期的進化繁衍,野生生物的天性驅使它們 尋找適宜的生境安家,以確保其獲得食物等資源 的機會,
原則五:模仿自然生境的功效
樹干上的洞、 樹皮后的裂縫可以作為動物筑巢、棲息和冬眠的 場所,這些生境在森林中普遍存在,同樣,懸崖 或堤岸處適宜動物居住的壁凹、裂縫在大多數花園中是不存在的,因此,有必要引入人工裝置來模仿動物棲息的洞、孔和藏身處。而通過設計建造各種盒子、架子、小窩和巢穴,就可以在花園中適當的位置滿足不同動物的安居需求。
原則六: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
通過在室外放置食物可以為動物提供食物,當然,食物要易于被動物發現。但是,最好的辦法是花園中有自然生長的食物來源,如播種適宜的草本植物吸引無脊椎動物成蟲和幼蟲覓食,
與此同時,植物也會結出自己的種子和果實,如此這般,一個基本的食物鏈就形成了,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物種都能各取所需,池塘也非常有用,可以成為吸引水生和 兩棲無脊椎動物的生活圈,
另外,池塘周邊的水生環境既能使無脊椎動物免于干燥,也能為大型動物提供飲用的淡水;枯木分解和腐爛后,可為動物提供食物,為植物提供營養,朽木形成了獨特的生態 系統。由此可見,花園可以通過以上方式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所需,進而構建健康的生態系統,
原則七:用土著種取代外來種
雖然這為許多園藝學家所排斥。許多外來植物因其絢麗的葉和稀奇金貴的花而在花園中大行其道,但是,它們在當地生態系統中并無一席之地。這些外來種侵占了自然景觀中本該是土著植物的地盤,后者是和當地動物長期共存進化的,
這對于熱心園藝 的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對博物學家是極其有用的,如此這般,如果你的花園是一個光與影的精美的調色盤,對本土野生動植物而言可能就是一片生態荒漠,不要讓美麗僅存于旁觀者的眼中,盡量讓你的花園看上去像是森林一角,這會引來自然之母的關注。總而言之,做那些與被稱為園藝 學家們建議相左的事情,你的花園將走上正軌。
遵循以上原則,可能意味著你無法擁有一個精致絢麗的花園。但是,想想我們的目的是找尋雖有瑕疵卻無限美好的大自然,這往往是我們漫步鄉間時雖然贊賞卻不能言表的特質、一種本能,因為我們同樣來自原野。自然世界的管理與秩序、均一、整潔無關,而是一種隨機和有序之間引間微妙的平衡,
與此同時,還要考慮野生動物的活動和遷徙。許多動物會飛或爬越樹、籬笆和墻,從一個花園到另外一個花園。讓動物們的生活簡單起來,最好保持其地面活動的暢通無阻,如果發現你的花園來往自如,它們便更喜歡進入園中并生活于其中。
對四處覓食的動物來說,它們其實將幾個花園看作領地。如果為其造訪花園提供便 利,在權衡收益和時間、能源成本以及受傷或被捕獲的風險后,它們將不再困惑,值得關注的是,動物們如何看待它們的世界,畢竟生存和繁衍是所有生物的首要問題,
最后,需始終牢記于心的是我們的花園常常在模仿本地自然生境中的某種型別,如混合型林地和草地、森林和草原,為此,可以預期某種生態系統型別中的動植物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盡量不采用屬于其他生態系統的物種造園,即使這些物種可 能因其所在的非典型生境接近花園而散落園中,
一只女貞天蛾安靜地停在小女孩的手上。
我們的家園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組成該系統的植物和動物經常處于流動狀態, 并且這種流動性是以年作為單位的,其流動性源于自然演變、人工干擾或者二者兼有,
回顧歷史,幾千年來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了自然生境的削減,雖然一些物種適應環境的變遷并和人類一道共存下來,但是大多數物種的數量減少確實是因為可供它們生存的生境越來越少,
通過設計營造原生態的花園,為野生動植物提供安家之 所,定會改變現狀。一旦眾多的“野生”花園棲息 地出現,野生動植物就可以在各處形成由亞種群組成的集合種群。雖然彼此分隔,這些亞種群間仍然有機會彼此交流,既保證了健康的基因流動,也為這些物種拓展新的生境提供了保障。
一只蝴蝶發現某個不一般的日光浴場所!
此外,這也有助于加深人們對綠色廊道重要性的認識,這些區域之所以被稱為“綠色廊道”, 是因為其為因城市化而中斷的不同棲息地內野生動植物的交流提供了途徑。除了花園本身,綠色廊道還包括公園、綠地、游樂園、荒地、運動場、 高爾夫球場、校園、墓地、綠籬、林蔭道、鐵道 線、邊界線、河流和溝渠,
城區內少有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缺乏綠色植被的現象,但道路的直線特征使其成為野生動植物間交流的屏障,為此,作為動植物溝通橋梁的綠色廊道發揮著連接 并允許野生動植物在白天和黑夜自由交流的作用。
毋庸置疑,野生動植物依賴遍布城區的綠色廊道和生境網格維持其群落的繁衍與生存。當前,綠色網格在整個城區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并且隨著城市或城鎮中心向外拓展,綠色廊道的比例也得以增加。
任何物種都在盡力適應環境以求生存和繁衍,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會勇往直前。不同物種的適應性存在很大差異,相比較而言,一些物種更加適應城市環境。盡我們所能打造原生態的花園,就有可能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更 多機會,園中更多的物種也會因此受益,
關于作者:
杰勒得-切希爾,著名生態學家和博物作家,寫有《自然野趣–花園秘事》一書,已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翻譯,并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