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伊萬曾經回答過一些讀者的提問,向大家簡單介紹了現代海軍中水面艦艇上的衣、食、住,當時咱還另外挖了一個坑,說將來可以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戰艦上的生活,所以今天,大伊萬決定開始填這么一個坑,當然,從作為人類“航海黎明”的大航海時代一直到近現代、當代海軍,每個歷史時期水兵的艦上居住、生活條件都不一樣,也經歷了非常長的流變過程。故而,咱們只能將這一系列文章分成好幾篇以饗讀者,今天咱們先來談第一篇:大航海時代的水兵艦上生活。
這幅1891年的版畫展示了紀念葡萄牙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的游行
大航海時代的歷史背景
咱們都知道,從15世紀初期開始,一方面因為西歐地中海沿岸商業城市與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的增殖進程開始出現;另一方面因為歐亞大陸中部的地緣政治環境不穩、傳統的沿陸地前往東方的絲綢之路有被奧斯曼土耳其阻斷的危險,西歐一半是主動、一半是被動地進入了海洋時代;而與此同時,古代大陸由永樂大帝統治的明王朝由于拓展海外影響力、順帶還有“查訪建文帝下落”的需求,也開始派出船隊,向著印度洋方向進發。
鄭和下西洋航線示意圖:底線字為出航到達點,紅線為路線,政權邊界以1405年為準(圖源:互聯網)
在這種情況下,東西方互相呼應,共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的大門,只不過,由于古代大陸以國家力量作為后盾的“朝貢貿易”、“七下西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單純的宣揚國力、發展朝貢國的行為,龐大的船隊很難實現自負盈虧,幾乎只是單純的“吞金巨獸”的存在,故而,在雄心壯志的帝王去世后,憑借國家意志推進的進入印度洋的行動很快就難以為繼、鄭和寶船船隊的盛況也再也沒有出現在印度洋上,古代大陸的海上貿易很快萎縮到了東南亞、日本一線,長期停留在了近海貿易階段。
鄭和寶船模型
而相反,盡管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初期船隊規模、船只噸位等相比鄭和寶船遠遠不如,卻在一開始就以“找到香料之路”為目標,開啟了殖民時代的大門,達伽馬、麥哲倫等冒險家駕駛的小型帆船,從西非、南非甚至印度等地滿載香料、黃金而歸后,盡管往往會付出死亡80%以上船員的代價,卻能輕易賺得十余倍的利潤。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大量的皇室與民間資金向冒險家手中涌來,直接導致西歐的航海業、制圖業、軍工業(制炮與制槍)、造船業有了巨大的進步,更進一步導致西歐的“大航海時代”相對于古大陸,進入了可以自負盈虧的良性循環軌道,實現了后來居上。
自然,有了橫渡、前往印度洋的大型商船隊,肯定就會有配套的、用于承擔護航任務的海軍艦艇,更會有敵對國家的、用于實施海上破交的私掠船(即海盜船),而在很多種情況下,這兩種船只其實就是一種船,很多私掠船船長其實也享受著皇家賦予的各種頭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著名海賊王、在環球航行中發現了合恩角與德雷克海峽、參與過英西“無敵艦隊”海戰、曾經擔任過普利茅斯市長、還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爵士頭銜、堪稱人生贏家的弗朗西斯德雷克。而西方世界最早的正規海軍力量,就在大航海時代的風浪里,也在蓋倫帆船船隊的護航與破礁作戰中,出現了最初的雛形。
總之,伴隨著西方世界海軍的發展與作戰體制的成熟,到18世紀左右,西方各主要軍事強國海軍正式開始形成六級艦體制:
其中第一級艦到第三級艦被稱為戰列艦,它們的特點是船體較長、噸位較大,配備有三到四層艦炮甲板,全艦火炮數量可以高達80到100門,定額水兵在500人到900人左右,戰列艦建造采用的木材極其厚重、建造極其復雜繁瑣、造價高昂,航速相對較慢,故而一般不輕易出動參與破礁或護航作戰,而是作為艦隊決戰時的絕對主力,實施戰列線交戰,歷史上著名的戰列艦包括英國皇家海軍名將納爾遜的“勝利”號,拿破侖遠征埃及時作為艦隊旗艦、由布呂埃斯海軍上將指揮的“東方”號,以及作為西班牙王國海軍旗艦存在的“至圣三位一體”號等,
停泊在樸次茅斯港的“勝利”號
而從四級艦到六級艦則被稱為“重型巡防艦”、“巡防艦”和“護衛艦”,相對于一到三級戰列艦,它們的特點是噸位相對較小,但是船型比較狹長,航速也相對較快,配備有一到兩層火炮甲板,全艦火炮數量在30門到60門、全艦的艦員定額數在200到400人左右。由于建造相對簡單,航速比較快,在大洋上的機動速度也較快,故而海軍四級艦到六級艦更多地承擔著遠洋勤務、大洋破交、船隊護航等任務,在遂行艦隊決戰任務時則可以作為己方“偵察艦”,前出確定敵方大艦隊的方位,為己方大艦隊的行動提供依據。
水兵的生活
但是,不管是一級艦還是六級艦,從17到18世紀蓋倫帆船的設計來看,所有的西方海軍水面艦艇的艙室設計、水手的工作與居住情況都是差不多的:
從艙室設計來看,由于彼時的船舶設計、造船施工水平的相對落后(畢竟還是木質船體),所有的戰艦只有簡單的艙室分區,一般包括帆船前部的帆纜艙與燃料艙,船體中部的火炮甲板與火藥、軍械艙(同時也兼做水兵的住艙),船體后部的高級軍官與參謀人員住艙、操舵艙,以及位于火炮甲板下方的貨艙、壓載物艙等等。這種艙室設計,決定了艦上的所有水兵都只能擠在原本就非常擁擠的火炮甲板、貨艙和軍械艙內,在各種零碎的兵器之間休息,而且早期甚至連床都沒有、只能在甲板上席地而睡或者倚靠著各種貨物、火炮睡覺,一直到16世紀西歐的海船上引入了不用的時候可以收起來、使用的時候可以放下來、關鍵時刻還可以兼做備用風帆/桌布/裹尸布的吊床,普通水兵與下級軍官才算是有了自己的棲身之地,但是這也僅是比席地而睡好一些而已。
法國、西班牙、威尼斯的蓋倫帆船
居住條件
在軍艦上“睡”得不怎么樣,“食”、“住”等等事務就更不怎么樣了:先說“住”,咱們前面說到,大航海時代的軍艦,在艙室分區上,只有較大的功能分區,沒有較小的功能分區,且軍艦上缺乏住艙、所有的水兵和下級軍官都只能睡在火炮甲板與軍械艙的吊床上,這還不算,由于戰艦船體設計的落后,大航海時代的戰艦也不具備現代戰艦常備的通風、空調系統,甲板下方的艙室要通風,要么就指望打開火炮炮口蓋(在風浪天氣不允許打開,避免海水倒灌),要么心靜自然涼。在大多數時間火炮炮門都不允許開啟的情況下,加之艙室內人員異常擁擠、又沒有足夠的淡水洗澡,可想而知,這味道有多么難聞。而如果戰艦是遠航加勒比海區或者東南亞、印度尼西亞這樣的熱帶海區,所有的水兵都是一身臭汗,艙室里的味道可能比平時難聞十倍以上,
艙室內人員異常擁擠
這還不算,眾所周知,大航海時代的艦船,都是由層層疊疊的橡木板制造而成的,盡管在制造過程中橡木板需要經過泡水、陰干、上油等防水程式,且在建造過程中還需要填充桐油、瀝青等防水材料,但木頭畢竟是木頭,在海水中泡了太長時間之后,依然免不了會滲水、受潮等。這意味著,水兵們還要忍受三個問題:一是無時無刻不從底艙泛上來的潮氣,這些潮氣會誘發水兵濕疹、風濕病等頑疾;二是到處都有、以船艙木板為食的船蛆、老鼠等動物,這些動物往往會傳播各種傳染性疾病,乃至導致水兵喪命;三是一旦船體滲水,就需要融化貨艙中預備的瀝青進行修補,這些瀝青融化與散逸的味道同樣非常難聞,還有致癌作用。故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大航海時代的水兵們,在風帆戰艦上的居住條件都不能用好來形容,更像是住在水上監獄里。
取走外殼后的巨型船蛆
吃飯條件
“住”得不怎么樣,“吃”得那就更慘了,其實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后,歐洲的農業生產力開始發展,歐洲農民的飲食比中世紀早期進步了很多,餐桌上也開始出現各種鮮肉、咸肉和裸麥烤面包了。相應的,海軍風帆戰艦上理論上也確實不缺各種肉類,但問題在于:在大航海時代早、中期,人類還沒有搞定食品長期保鮮儲存技術,所有的食品與飲料,不管是鮮肉、蔬菜還是飲用水,只要擱上一周左右就會開始腐爛。而西歐海軍的遠洋勤務又非常繁多,經常要跑跨大西洋或跨印度洋航線,不可能像古代大陸的海船那樣始終維持在沿岸地區行動、隨時都可以靠港補給,故而,大航海時代的風帆戰艦,在“吃”上大概只能遵循兩個原則:靠脫水和腌制來保存食物,靠酒水來代替淡水,在這種情況下,你想吃得多好是不可能的,能填飽肚子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種咸肉一看就沒啥食欲
以大航海時代、一直到近代左右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艦上的伙食、飲品基本可以用“老三樣”來形容:咸肉、硬餅干和酒。咸肉包括咸牛肉和咸豬肉,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咸肉”并不是咱們現在過年腌制的臘肉,而是單純的“咸”加上“肉”。它的制作方法很是驚悚,需要先將大塊牛肉、豬肉浸泡在過飽和鹽水中,等肉浸滿了鹽水后再“一層肉一層鹽”地層層疊疊碼進橡木桶里封好,這樣制作出來的咸肉倒是真的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甚至可以保存三十到五十年之久,比如英軍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還發現過在特拉法爾加海戰時期制作的咸牛肉,但是,這種肉除了咸味也沒有別的味道了,在食用的時候需要先在水里泡上好幾天、才能用來烹制食用,即使如此,用水烹制的咸肉依然散發出一股奇特的怪味,很多水兵形容這種味道“簡直與木乃伊差不多”,
1854年出爐的海軍餅干
而“硬餅干”也不是咱們通常印象里的“雜糧餅干”,它真的只是“硬”和“面餅”的組合,類似于一種幾乎不加任何調料、經過過分烘烤后甚至也沒有多少水分的硬面餅,而這一切的制作目的只是為了讓它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做成這個樣子的硬餅干,這味道可想而知,與吃土也沒啥區別了。而這還不算,盡管硬餅干理論上確實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但卻無法防止它被昆蟲啃噬,諸如船蛆、象鼻蟲一類的小昆蟲會在硬餅干內安家做窩,據說有些硬餅干因為生了太多的昆蟲,甚至會自己在桌子上“走動”起來,不過,這些昆蟲對于大航海時代的水兵來說,反而是極其寶貴的維生素來源,畢竟在罐頭食品發明前,諸如敗血癥一類的維生素缺乏疾病對于水兵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
飲水條件
至于“酒”,在大航海時代的戰艦上,很大程度上是水的替代品,其實戰艦在出航的時候,是同時裝運了水和酒兩種飲品的,其中水是煮沸后放涼的涼白開,而酒則包括啤酒與朗姆酒兩種,在出海后,水兵們一般首先飲用涼白開,但即使是白開水也放不了幾天,大約一周之后,所有的涼開水都已經發綠發臭了。此時涼開水就不能再飲用、只能用于做飯與盥洗(當然,也只有高級軍官才有此福利)一類的活動了,所有的水兵改喝啤酒,
相比白開水,橡木桶里的啤酒可以盛放相對長一些時間,但也放不了太久,半個月左右后啤酒也開始發酸、不能飲用了。此時所有的水兵一律改喝大航海時代水兵的“標準飲品”朗姆酒。相比啤酒,朗姆酒的釀造要更為廉價,它的原材料就是拉丁美洲制糖廠在甘蔗榨汁并制糖后剩下來的下腳料糖蜜,是一種黑乎乎、甜味較重的粘稠液體,釀造成朗姆酒后酒精度驟然提高,且帶有濃重的甜香味,其保存期限和口感無疑比發臭發酸的白開水與啤酒要好上許多,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高度酒,朗姆酒讓兵士們在喝得眼神渙散的同時,還可以有效麻痹水兵們繃緊的神經,緩解水兵們在大海上漂泊造成的緊張感,可以勉強起到“安慰劑”的作用,
中高級軍官的生活條件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大航海時代的水兵生活,艦上的中高級軍官生活還是略有保障、比較舒服的:以諸如艦長、艦長的私人密友、領航員、艦上槍炮長與海軍陸戰隊長之類的“高層人士”來說,他們普遍在艦艉有自己的獨立房間。其中艦長甚至可能會有自己獨立的臥室、餐廳兼會客室、辦公室等,在一些大型戰艦上甚至有空間能放得下一架鋼琴、還能舉辦小型宴會,諸如拿破侖在遠征埃及的途中,在自己的座艦“東方”號上就曾多次舉辦宴會或學術研討會,召集隨艦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地理學家等就學術問題展開討論,
尼羅河口戰役,“東方”號在這場戰役中爆炸沉沒
而在食品方面,艦長與中高級軍官也是可以得到優先保障的,部分艦船在出航時,可能會在艦上攜帶一部分活雞、活豬甚至活牛,不用說,這些肉食、以及產出的蛋奶類,都是優先供應給艦上高級軍官的。部分軍官(比如遠征埃及時的拿破侖)甚至會在艦上儲存自己的葡萄酒與全套的咖啡、茶具等,用于舉行宴會時飲用,西歐海船上往往會裝載的榅桲凍這種熟制果醬,肯定也是優先供軍官們享用。最后,即使是在戰艦上,高級軍官們也依然有仆人隨侍,他們負責為軍官烹制食物、打掃房間、熨燙軍服,還可以兼做軍官的私人衛士等,他們的存在有效地提升了軍官們的生活質量,當然了,也在戰艦上形成了最早的階級劃分,這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海軍傳統”的一部分。
特拉法爾加海戰后的紀實漫畫《“歐律阿羅斯”號上的被俘的法國海軍將領》,被俘的法軍統帥維爾納夫看著正在用餐的英國水手說:“噢,難怪你們打得這么好!你們吃得這么好,喝得這么好!”
到大航海時代結束、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水面艦艇的居住條件與原先并無區別,但在飲食保障上倒是出現了新的變革:伴隨著罐頭食品的出現,近代海軍似乎有了徹底擺脫“老三樣”、靠罐頭補充新鮮熟制食品的可能性,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罐頭第一次大規模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卻造成了人類探險史上前所未有的慘案、堪稱北極探險史上的“死亡大進軍”,具體情況,咱們下次接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