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怪獸充電上市,成為共享充電寶的第一股,
共享充電寶,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之一,從誕生之初,就質疑聲不斷,很多人認為是被過熱的資本推上去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也許,我們要理解它能成立背后的原因和基本邏輯,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到底什么是共享經濟,
原教旨主義共享經濟
網上有一個段子:
這件事,兩個人都覺得自己賺了,是因為“結婚”提高了房子的資產使用率,而這是通過共享實現的,
最早共享經濟這個詞出來,是因為兩家特別了不起的公司,Uber和Airbnb。Uber共享汽車,Airbnb共享房子,
在美國,有一個老太太,兒子去讀大學部了,有一個小房間空著,于是她就把它租出來,叫做Airbnb,
Air是飛機票,第一個b是bed,就是一張床,第二個b是breakfast,就是早餐。意思是你去旅行,訂一張機票,飛到一個地方,可以住在當地人家里,第二天早上還會有一份早餐,
這樣,就把閑置的資產(房間)用起來了。
早期的Uber也一樣,是公司員工下班的路上,順路捎個人,還能聊哈拉,把閑置的座位利用起來。
大家覺得這公司太厲害了。把這個世界上大量富余的閑置的資產,從所有者手上,分享給有需要的人來使用,大大改善了整個社會的資產使用情況。
網上開始流行一些段子,比如:
Airbnb并不擁有一家酒店,但市值卻比全球最大酒店集團萬豪(Marriott)還要大。
Uber并不擁有一輛汽車,但卻比全球最大租車公司赫茲(Hertz)還大,
為什么能做大?
因為以前我即使想做順風車生意,但不知道要帶誰,想乘車的人,也不知去哪兒找車,供給和需求兩端都太分散,所有權和使用權即使能分離,使用率也不高,
只有在互聯網時代,大幅提高了匹配效率,共享經濟才一下子火遍了全球,
這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商業模式,叫原教旨主義共享經濟,
原教旨的核心有兩點:
第一,資產的供給端是存量的、且分散的,即已經存在的分散的資產;
第二,資產的需求端也是分散的,即使用者是隨機分散的。
它解決了資產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問題,從而提升了使用效率。
但這只是共享經濟里的一種形態。并非全集,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情況變了。
為了追求使用效率,下班順路接人的情況變少,而專門買一輛車,做專車司機的情況越來越多,還出現了專車公司。
這些車,不再是閑置資產,而是專門購置的,不是存量,而是增量,
同時,資產的供給端原本是分散的,也開始向專門經營的人集中,
于是,共享經濟出現新的形態。
—2—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租賃經濟
共享經濟發生了特別大的變化,為什么?
因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更高效的租賃經濟。
什么是租賃經濟?
煙花三月下揚州,你心情大好,想劃船,我想你大概率不會為了劃一次船,而買條船放瘦西湖吧。你會租船,一小時、兩小時,
你住在內陸城市,不會去買一艘游艇,當你住在海邊可能會買,因為你對游艇的使用率很高,你發現一年用20次,年年用,租的費用已經大于擁有它,還不如買合算,
所以你想擁有一個東西,是買還是租?
這要算一筆經濟賬。取決于擁有的成本和使用效率。
假設一條船成本1萬元,使用壽命是5年:
你每年劃一次,每次就要花2000元。如果租一次是200元,你肯定選擇租,
反過來,景區的人不這么看,他們選擇買這條船,用來出租給游客,
如果1年有200天能租出去,一天5小時,那么1年能租出去1000次,5年就是5000次,一次200元,這條船總共能創造100萬的價值。
這是理論上的數字,中間沒有考慮交易成本、獲客成本、人工成本等,
但只要這筆賬能算過來,這個商業模式就是合理的。
景區運營的人,擁有這條船的所有權,他出讓一部分時間的使用權,零售給你,在某一特殊時間點上,你擁有了使用權,
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對雙方都有利,這件事情的本質,叫租賃經濟,
從傳統意義上講,你坐飛機、火車,都是租,你租了一個座位某段時間的使用權。
我上一輛車是2010年買的,去年我把它賣掉了,換了一輛特斯拉,賣掉的時候,你們猜這輛車總共開了多少公里?
5萬多公里。
10年才開5萬多公里,太少了,意味著這輛車我的使用率是極低的。
購買一輛車,你一天開2小時,而出租車司機一天可以開10小時,也就是說,這輛車有8小時都被浪費掉了,
如果充分發揮使用價值,把這8小時賣掉,就可以創造更多經濟價值。
一件東西,當所有者使用效率沒達到極限時,都可以拿來租賃,
而且曾經我買車的錢,平均下來每天我可能花了200元在這車上。如果所有用車的時間,都改為打車,便宜很多,這時,滴滴的價值就體現了,
變買為租,這筆賬算下來,對我也是有利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共享經濟,就充分挖掘了效率的價值,對雙方有利,
首先,把這類可租賃的資產,供給端集中,便于管理,又能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穩定性;
其次,把租賃的資產與用戶更高效地結合,提高資產使用率,
資產集中化的Airbnb、滴滴打車,都更高效了,
效率提升了,它就是一個先進的商業模式,無論形態怎么變,本質不會變,
所以說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更高效的租賃,目的是提高資產使用率。
—3—
超級租售比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看,為何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能火爆投資圈?
再來算一筆賬。
我經常騎共享單車上班,來回一趟是30分鐘。
如果我花800元買一輛腳踏車,意味著我一天只騎30分鐘,使用效率很低,
理論上這輛車,一天可以租出去4小時,每半小時收費1.5元,一天的收益是12元,按800元的成本算,大約兩個多月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加上公司運營成本,假設收的錢一半花在運營上了,那么折算在回收期里,就算四個多月收回成本,
四個月后的錢都是賺的,能賺多久呢?
這要看一輛車投放后,多長時間會被報廢,一般是兩到三年。
相比之下,共享汽車和房屋,就沒這么容易收回成本,
所以腳踏車就屬于一種特殊的租賃生意,稱之為超級租售比。
什么是超級租售比?
就是能夠極短時間收回成本。
資產本身的價格不高,而使用頻率特別高。雖然單次使用價格不高,但它與使用頻率相乘后得到的租金收益與資產價格的比例特別高,于是就實現了“超級租售比”,
擁有超級租售比,并且成本、運營和折舊的賬能算過來,就是個可行的生意。
所以現在買腳踏車的人越來越少,但騎車的人卻越來越多,因為共享單車解決了租售之間的效率問題,
那,共享充電寶呢?
同樣擁有超級租售比,
一個充電寶,成本按69元算,加上其他設備,就當100元來算。現在借一個充電寶已經漲價到半小時2元。假設一天借出2小時,一天能掙8元,那么12.5天就能掙回來,
再加上運營成本,如果一個月能收回成本,這也非常迅速了。
在超級租售比的情況下,能迅速收回成本,背后隱藏著的超級利潤,這個商業邏輯是成立的,所以,共享充電寶能受到資本青睞,火爆投資圈。
為什么共享雨傘不成立?
因為大家都只在下雨的時間用,需求時間過于集中,并沒有富余的時間。
所以說,真正的共享經濟,基本都回歸到了租賃經濟。
今天主體能成規模的,能上市的,邏輯都是成立的,并且基本上都是租賃公司。
最后的話
我以前寫過一段話:
發展到今天,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已經脫離了傳統經濟。
但是再繼續發展,“互聯網”本身會變得不再特別,而是成為所有商業模式的基礎——當互聯網融入到所有商業模式中間的時候,“互聯網”這三個字就不特殊,不重要了,
總有一天,“共享經濟”這四個字也會變得不特殊,不重要,因為我們會發現它最終回到了我們所熟知的基本的商業模式——租賃,
也許有一天,我們不提“共享經濟”,而是提“更高效的租賃”的時候,就是進入了真正成熟的階段。
今天,怪獸上市,從此“共享經濟”四個字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