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明朝宮廷救火根本”不慌”,古代皇城有何消防體系?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這句詞選自晏殊的《清平樂·金風細細》,清平樂本是宋朝的詞牌名,而如今它又多了一重身份便是電視劇的名稱,


“正午出品,必屬精品”,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因為其服化道的精美和精湛細膩的臺詞,而廣受好評。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清平樂》不同于以外的清宮戲、宮斗劇,它雖然不是歷史劇但卻是以真實的史實為基礎的。當人們看慣了后宮女人們的勾心斗角,自然會對這樣一部略帶清新之作頗有好感。主要講述的是宋仁宗時代,前朝和后宮中所發生的事情,既然有后宮,自然也繞不開皇后。

1. 名將之后,處變不驚

劇中的曹丹姝,曹皇后乃為開國功臣曹彬的后代。宋庠曾評價道“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所以,在郭皇后被廢時,以呂夷簡為首的眾多大臣才力主推薦丹姝為后。首先,便是她的身份;其次,她的為人。

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電視劇中曹皇后都是端莊得體,美麗大方。在劇中因為其太過循規蹈矩,所以使得仁宗頗有微詞。在歷史上的她,也頗具巾幗風采,當機立斷。甚至還曾經一度平定過叛亂,對于張貴妃的囂張跋扈曹皇后也是一忍再忍,并未過多刁難,

可以說曹皇后是母儀天下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評價其“人倫風化歸三世,王室功勞屬兩朝”,不僅在仁宗一朝有所作為,更是盡心竭力的輔佐養子趙宗實也就是宋英宗趙曙,從無半點不軌之心,


2. 臨危不亂,從容鎮定

在歷史上,有許多曹皇后“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記載。但是在電視劇的連載中,只更新到了她處理火災的事宜,當然,這也是有事實根據的,《宋史》記述,慶歷八年正月幾個近臣侍衛犯上作亂,并且不斷的殺戮宮女,

而太監卻說是宮女犯了規矩在接受懲罰,曹皇后明察秋毫知道是有人造反,而且她斷定了士兵們必然會縱火,于是她先是攔住了皇帝出門查探,而后命令救火之人全部剪掉頭發,天明后論功行賞,太監們提水跟著叛軍。果不其然,他們燒毀了許多簾幕但是都被太監們接著用水撲滅了,沒有鑄成大錯。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曹皇后正在與皇帝商議事情。但是卻突發地震,而后釀成了火災,曹皇后臨危不亂,指示各部門各司其職,并且察看各宮中的情況還有后廚的情況。而且還令人去追查震源,安撫百姓,

而皇帝看著她的背影,忽然想起了那個為自己遮風擋雨的大娘娘于是對其頗為感激。而且曹皇后還是想的非常周到的,她將自己的轎輦送到了兩位太妃那里以供其暫時歇腳,不論是歷史史實還是電視劇中,這場火災都是真實存在的。

(二)、天子腳下,救火完善

北宋有許多都城,但還是以皇帝所在的東京汴梁為主。在古代,皇帝位列九五之尊也是一個國家的主心骨,所以,他的安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清平樂》中,仁宗要御駕親征但是眾多大臣紛紛提出抗議,不能拿他的生命去冒險。


戰場上刀劍無眼固然危險,但是皇城之中的火患也是不容小覷的。就像西晉兵庫的大火,一下子就燒毀了晉朝百年根基,

1. 反應迅速,各司其職

《清平樂》中曹皇后吩咐任都知去各宮殿樓閣察看火勢。“諸班有都都虞候指揮使、都軍使、都知、副都知、押班”,都知是宋朝宦官之職位,屬于內侍省,也就是說皇城中的大小事宜,均由其管轄,

由此,便可看出皇城中起火先是由都知聽從皇后調遣而行事的。《宋史》“仁宗不豫,中夜促召,茂則趨入扶衛,左右或欲掩宮門”。張茂則在歷史也是確有其人的,乃為仁宗的近臣侍衛,而起火以后,他負責的便是去太妃那邊勘探,還有去儀鳳閣,看皇帝心愛的女兒,

仁宗一朝,講究以孝治天下,雖然兩位太妃并不是自己的生母,但也是先皇的女人,所以,對他們的孝敬該做還是要做的,也就是說在宋朝起火以后,每個職位都有自己應該負責的事情。任都知作為內侍省負責找尋火源,檢查各處的情況,而皇帝的侍衛,則負責去照顧和安撫重要的人員,

2. 水火無情,嚴加把控

在電視劇中關于救火情景的演繹,只有短短的六分鐘,并且,它將起火歸咎于地震所以后來就是說仁如何安排救災事宜,有宋一朝,火災發生不在少數,而且古代沒有現代如此先進的消防設備,也沒有專門的救火隊員,所以皇城救火的任務主要還是宮中之人負責。


但是宋朝宮外,汴梁城中確實有自己的消防員,因為后宮多是女流,所以沒有安排,《東京夢華錄》“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又于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瞭望”。

宋朝專門成立了望火樓,一旦城中哪處發生火災便可以及時的撲救。“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汲水撲滅,不勞百姓”,而且這些在城中的士兵、衙役們也會立刻變身消防員,而不勞煩百姓。

此外,宋朝還設立了“潛火兵”,可以理解為專門潛入大火之中的人,也可以理解為潛伏進火源內部,將隱患消除之人,他們整日在街頭巷尾宣傳防火知識,一旦發生火災便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救災當中去,

(三)、救火祖訓,代代相傳

皇城之中,天子腳下,一絲一毫的差池都可能釀成大錯,君主就像是天下的主心骨,如果他一旦遭遇不測那么輕則朝堂風云突變,重則天下兵戎相見,所以,對于安全問題,賢臣良將們更是不敢有半點懈怠之心。

1. 偏安一隅,不忘救災

“青有威名,賊當畏其來”。狄青在做樞密院副使之時,在汴梁的家中舉辦祭祀鬼神的儀式,以求出征順利,然而,當時他的家中火光滔天,

許多人都以為,大將軍府邸著火,而望火樓的士兵見狀“馳白廂主,又報開封知府”。潛火兵大批量的趕到,卻發現是一場誤會。但由此可見,東京城中的救火系統非常之完善,


“靖康之變”以后,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帝而后設臨安為行在,此時的南宋偏安一隅,內憂外患紛亂重重,但是高宗卻仍然沒有忘記保護防火事宜。紹興三年,他親自下達詔書“被火處每自方五十間、不被火處每自方一百間各開火巷,約闊三丈”,

在臨安城中,趙構建立了防火巷,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安全通道。不止京城,在地方上許多官員也積極回應其號召,衰甫在擔任徽州知府時,率先建立了“防虞員”和“潛火卒”。而且撥款籌措出最為先進的消防設備,頗受寧宗的贊賞。

2. 多管其下,嚴防嚴控

古代雖然沒有如此先進的消防設備,但是正因如此防火意識絲毫不遜于今人,《夢梁錄》記載,東京城中雖然都是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勾欄橫踐中都有磚石結構的防火墻,這也可以解釋,《清平樂》中曹皇后為何要讓任都知去檢查各樓閣之間的屋檐,

此外,雖然古代很早就掌握了建造高樓的技術,但是皇宮內院,很少有這種建筑。大都是以低層宮殿為主,因為樓層過高一旦失火人力很難撲滅,皇宮里的植物,也有一部分水性植物。比如藻井和惹草,一旦發生火災也能夠幫助控制火勢蔓延。

古代人心思縝密,雖然沒有先進的設備但是懂得防患于未然。而且東京府還實行嚴格的火禁政策,《宋刑統》“諸庫藏及倉內皆不得燃火,違者徙一年”。如果在倉庫中發現火源,負責者則要面臨為其一年的流放,

《資治通鑒》“今后如有遺火,仰探火軍人走報巡檢,畫時赴救,都巡檢未到,即本廂巡檢先救”。如果因為撲救不及時,而造成重大損失的那么就要責任到人。而且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也會不吝其賞,


就像曹皇后,在命令太監救火時讓他們割掉一節頭發,第二天找自己領賞。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大家都是苦寒出身自然會為了這些獎賞而奮不顧身。也顧不得生命安全,也顧不得被叛軍所殺。

盡管如此,宋朝的火災還是屢禁不止,《宋史》中有記載的火災,不論大小開封城就有四十四次這還僅僅是北宋年間,因為宋朝實行經濟開放政策,所以首都例外繁榮興盛。那么,發生火災就不足為怪了,

結語:

《清平樂》服化道的精美,俘獲了很多觀眾的芳心,但不能將它當作正史來看,很多地方都與歷史史實有些沖突。但大體上還是遵循著仁宗一朝的脈絡走向。當然,清朝的宮斗劇已經使人們審美疲勞,所以宋朝的電視劇會令人耳目一新。

參考文獻:

《宋史》

《東京夢華錄》

《夢梁錄》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