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興杰,經濟專欄作家
1
父母年紀漸大了,我們作兒女的,就考慮接他們到大城市生活。他們不肯——這在意料之內,大城市繁華熱鬧,是年輕人競逐的世界,老人短住尚可,一長住就心煩氣躁,到縣城買房住呢?他們也不喜歡。
父親說,現在農村有超市和快遞,上網也很方便,一切都很好了,反倒是住在縣城里,太憋屈了。說什么也不想當“城市人”,
我理解父親所說的“憋屈”什么意思,其實主要指的就是住房條件,在縣城買房住,只要住的是不是別墅,而是普通商品房,基本只有一種生活狀態:五面墻一面窗,根本走不開。想要散步,得坐電梯下樓,在小區里遛彎。小區里看似人挺多,可是誰也不認識誰,
還是住在鄉下小宅舒服啊,前庭后院空間寬敞,大門隨時打開,鄰居們自由來往隨意走動,多么自在。
如果院子寬闊的話(這好像很普遍),還可以種一畦菜兩排花,沒事就把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夏天了納涼,冬天點一盤火,老哥幾個放開侃。這樣的生活,不是很愜意嗎?
不得不承認,父親的說法很有說服力,每當假期,我也喜歡回農村老家,住著寬敞舒適的農村大房,很自在;農村基本都通硬化道路,一輛車代步,十幾分鐘到鎮上,半小時到縣城,宛如美國式郊區生活,看起來,這確實也挺棒的,
當然,我不免也有遺憾:現在農村生活雖說也舒適,總體還是孤寂冷清。農村工作機會少,購物不豐盛,娛樂也沒得選,醫療條件很差,看病都往城里跑,倘若能在城市生活,享受城市生活的繁榮便利,還能有農村式的宅院生活,那該多么美好啊,
2
這種美好的生活展望,基本是一種奢望。大陸的縣城,哪怕十幾萬人小縣城,城區面積方圓兩三公里,也要蓋十幾層幾十層的高樓,
我曾到西北一個貧窮的縣城,全縣只有一個商品房小區,也是幾十層高的水泥森林拔地而起,這種樓房狹窄局促,千篇一律,沒有審美性可言,但它們就是在大陸城市流行了幾十年,還有越蓋越高的趨勢,
這種公寓樓房,明明就沒有舒適性可言啊。
公寓住宅是一個個扁平的小盒子,內部空間狹小,格局單調,無非廚衛臥室和客廳,家家如此。打開一個小小的門,就是狹窄的樓道走廊。隔壁鄰里閉門相對,樓上樓下互不相識,近在咫尺的鄰居沒有社交可言。
小區是有公共空間的長椅板凳,但人們不會真的社交。乘電梯或爬樓梯太麻煩,很多人不愿下樓,
年輕人住這樣的小區,不會覺得有什么——甚至覺得省心,很酷。但人總歸有真實世界的社交需求,孩子需要伙伴,老人需要朋友,成年人之間也不妨偶爾聚飲。
一個交織融洽有人情味的社區環境,才能撫慰人心,這恰恰是公寓住房缺乏的。無怪我父親這樣的農村人不愿到城市養老——還是那句話,短住幾天還行,時間一長就要憋出病。
公寓住宅對孩子特別不友好。傳統時代,寬敞的家和熟悉的環境,是孩子的樂園和草地,他們可以盡情奔跑,揮酒熱情,大人也不用擔心他們的安全,而在公寓住宅,家長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誡他不要放肆奔跑,因為那樣可能招致樓下鄰居投訴。
在公寓住宅內養孩子,所需的管教約束特別多,帶孩子特別費勁,父母特別累,有研究表明,居住空間越狹窄,年輕人越不愛生孩子,我以為這個結論大體靠譜,
住公寓住宅,大家墻貼著墻住,一個小區動輒幾千人,表面看起來,人與人的距離變近。實際上,所有人都盡力培養小心翼翼,不打擾別人的生活習慣,
既不要打擾鄰居,也不要打擾家人,非常有禮貌,也非常壓抑,這大概是我每一次回農村老家,就不由自主地大聲說話、縱情大笑,心情格外開朗的原因,
3
如果說大城市人口眾多,土地稀缺,大部分人只能住公寓樓房,多少還能理解;為什么大陸的縣城,也到處蓋十幾層幾十層的高樓呢?為什么非把人生生擠在一起呢?
我猜到了一些人會給出的錯誤理由,我先簡單地反駁一下,
1)
缺地說
城市土地不足,只能蓋高樓,才可能滿足城市化帶來的住房需求,
這種說法很荒謬,任何在大陸城市生活并細心觀察的人,都能注意到,大陸的城市發展從不缺土地。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它們的城市內部和郊區外延,都有大量土地可供開發,更不要說各地的二三線城市,各地小縣城。
城市化三十年,大陸幾乎所有城市面積都在翻倍增長,大量土地被開發出來,或者被荒棄,與此同時,高樓住宅拔地而起,這顯然不是一句“土地不足”所能解釋的,
2)
成本說
蓋高樓成本低,如果都蓋成獨棟洋房小別墅,成本太高啦,老百姓哪是買得起,
建設相同面積的住房,蓋高樓的成本確實比建小洋樓低得多。不只開發商建筑成本低,政府的水電道路等基建成本都要低得多,公寓樓房的出現很合理,因為它便宜——正如所有行業都有便宜貨。
大陸房地產的詭異在于,高樓別墅太流行,幾乎橫掃一切,以至于很多有錢人想改善居住,也只能選“大平層”,真是匪夷所思,
3)
偏好說
大陸人就是喜歡住樓房,覺得住平房落后,住樓房先進,這是一種現代化崇拜。
這種說法莫名其妙,但值得一駁,“大陸人喜歡住樓房”,真實含義是喜歡新式住房的優點:房屋保暖、安裝空調、熱水設備、家具家電、抽水馬桶。
這些豐富的內容被簡化成“喜歡樓房”,顯然是誤讀。和西方國家的人民一樣,大陸人對寬敞舒適的住房需求,也是一樣的。
4
駁完這些錯誤觀點,再來談一談:大陸的縣城為什么蓋那么多高樓住宅?原因很簡單。土地制度。大陸的城市土地是國有的,它的利用需經規劃審批,開發商建設住房,需從政府那里拍賣獲地,政府大體也采取嚴格控地的政策。
建設用地是寶貴的,開發商獲得土地之后,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創造更多住房價值,獲取更多收入;政府出于節約用地和節省基建投入的考慮,也鼓勵高樓住房的模式。
2021年來,即使調控政策不斷出臺,房企拿地的熱情依舊不減。根據統計,截至3月31日,大陸50城市一共賣地7020.99億,同比猛增26%,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當然,也有一些開發商會建設昂貴的別墅住宅,價格讓普通人望而卻步,這也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普通人考慮買房時,默認選便宜的公寓樓房,別墅則屬于富豪,
別墅、小院的住宅模式,是不是就貴到高不要攀?從建設成本來看,當然不是這樣,建房子最大的成本是土地價格。而地價又取決于土地供給,因此,大陸縣城流行高樓房的根本原因,就是建設用地的供應模式,
以大陸作對照:農村宅基地的流轉和用途雖然受限,但農民在建設住房方面,仍享有較多自由,農民相對自由地建設住房和小院,有些發達地區的農民,甚至蓋起小洋樓,他們的住房品質超過了城市人,
再以國外作對照:同樣是“一線城市”的英國倫敦和日本東京,由于土地制度寬松,他們的居民住房條件也要好得多。擁有更多自由空間,擁有更多福利,
5
最后說一說最近住建部的一則消息,
3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通知,就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公開征求意見,通知提出,要限制縣城居住建筑高度,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占比應不低于75%,
縣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過18層,確需建設18層以上居住建筑的,應嚴格充分論證,并加強消防應急、市政配套設施等建設,
看到這一則消息,我的內心是復雜的,縣城高層樓房的弊端,被越來越多人看到。消防是個大問題,市政配套不完善,住起來不舒服——這些都需要被看到,
那種迷信“蓋高樓”的歪風邪氣,確實該剎一剎了,大陸的土地夠多,城市化不應只有“蓋高樓”一條路可走。
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究竟是什么導致過去幾十年,“高樓病”從大城市蔓延向小縣城,甚至一些鄉鎮的房地產項目,也在蓋高樓。是不合理的土地供給制度,
如果只是叫停“蓋高樓”,而沒有從源頭解決“供地”問題,少蓋高樓的結果只能是,房子減少,有些人買不上。這將是一個更壞的結果,我的希望是,通過“少蓋高樓”的政策,促進縣城土地供應的增加,
大陸城市不缺土地,也不缺會蓋好房子的人,大陸經濟在快速發展,人民理當享受更好的住房條件,縣城土地最多,承接大城市人回鄉養老的需求非常迫切,
倘能放開土地管制,允許更多土地用于建設住房,并且不給予細微具體的規劃,相信會有一大批別墅興起。這些別墅不是供給有錢人享受,而是普通人也能買得起。希望我們能早日看到這一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