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入殮師》
國外的墓志銘文學由來已久,有的人選擇一首 長詩 ,有的人“行 色匆 匆”只愿留下 姓名。
愛爾蘭詩人葉芝的墓碑上刻的——“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Horse man,pass by.”出自他的晚年作品Under Ben Bulben ,
王爾德的墓志銘同樣來自他的詩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這首詩是王爾德在獄中所作,對于狂熱的緬懷者來說,“親吻”王爾德的墓碑是最好的紀念方式。
對私生活極為保密的毛姆甚至連墓碑都沒有留下。
用多少字,能夠概括人的一生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令你印象深刻的墓志銘。)
托馬斯·哈代
Thomas Hardy
1840-1928
19世紀英國最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弗吉尼亞·伍爾夫稱他是“英國小說家中最偉大的悲劇作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還鄉》、《無名的裘德》等。
托馬斯·哈代的骨灰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的詩人角(Poets’ Corner),在這里,他的鄰居有威廉·莎士比亞、簡·奧斯丁、勃朗特姐妹和查爾斯·狄更斯等。
哈代的心被安葬在多塞特郡(Dorset)的一個教堂,他的父母也葬在那里。
墓碑上刻著:“Here lies the heart of Thomas Hardy O.M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
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短篇小說大師。代表作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短篇小說集《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人性的因素》、《英國特工阿申登》、《紳士肖像》等。
毛姆于1965年12月在法國尼斯去世。
毛姆沒有墓碑,他的骨灰被撒落在坎特伯雷國王學院(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圖書館附近的玫瑰叢下。
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
1882-1941
英國作家,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代表作《到燈塔去》、《自己的房間》等。
伍爾夫的骨灰埋在了她住的鄉村小屋的一棵榆樹下,
石板上刻著伍爾夫作品《海浪》中的一句話:”Death is the enemy. Against you I will fling myself, unvanquished and unyielding, O Death!”(死亡就是那個敵人。死亡啊,我要朝著你猛撲過去,決不屈服,決不投降!)
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1896-1940
美國小說家,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夜色溫柔》等,
菲茨杰拉德的墓志銘選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最后一句:“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博爾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
阿根廷作家、詩人、翻譯家,西語美洲文學之父。代表作《小徑分岔的花園》、《老虎的金黃》、《博爾赫斯談話錄》等,
博爾赫斯1986年因肝癌在日內瓦病逝。
他的墓志銘是一句古英語:“…and ne forhtedon na”意為“Be not afraid”,出自博爾赫斯翻譯并經常討論的詩 The Battle of Maldon。石頭的背面刻有一艘北歐海盜船。船的上方是古北歐語Volsunga Saga中的一句話:“Hann tekr sverthtt Gram ok leggri methal their abert”。船下面寫著:“De Ulrica a Javier Otárola”,Ulrica和Javier是博爾赫斯筆下的人物,博爾赫斯與伴侶用這兩個名字稱呼彼此。
埃利亞斯·卡內蒂
Elias Canetti
1905-1994
英國籍德語作家,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大師之一,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迷惘》、《人的疆域》、《群眾與權力》等。
卡內蒂安葬于瑞士Fluntern公墓,墓碑上的銘文是卡內蒂的簽名,
切斯瓦夫·米沃什
Czesław Miłosz
1911-2004
美籍波蘭裔詩人、作家、翻譯家,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流亡者,“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詩集《冬日鐘聲》、《在河岸邊》,政論集《被禁錮的頭腦》、回憶錄《米沃什詞典》等。
米沃什于2004年在波蘭去世,被安葬于極具歷史意義的Skałka教堂——這里埋葬著最出色的波蘭人。
拉丁文銘文寫著“愿你安息”,波蘭文意為:“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too, is love。”
梅·薩藤
May Sarton
1912-1995
美國著名詩人、小說家、日記體作家,被譽為“人類精神的探索者”,代表作《過去的痛:梅·薩藤獨居日記》等,
梅·薩藤的墓碑是一只鳳凰,是1976年她收到的禮物。鳳凰是梅·薩藤選擇的象征,寓意著浴火重生的精神。她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The Phoenix Again
On the ashes of this nest
Love wove with deathly fire
The phoenix takes its rest
Forgetting all desire”
巴克敏斯特·富勒
R. Buckminster Fuller
1895-1983
美國建筑師、設計師、發明家、思想家和詩人,代表作《設計革命:地球號太空船操作手冊》、《關鍵路徑》等。
在墓碑上,富勒這樣定義自己:“Call Me Trimtab.”(叫我配平片。)
配平片——一種可以幫助穩定大型船只或飛機的小型控制部件,用微小的力量就可以改變主體的方向,
波伏娃
&
薩特
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代表作《第二性》等,
讓-保羅·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法國作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代表作《惡心》、《存在與虛無》等。
波伏娃與薩特長眠于巴黎蒙帕納斯公墓(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
他們會收到紀念者留下的捷運票和吻,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
Eduardo Galeano
1940-2015
烏拉圭記者、小說家,代表作《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行走的話語》等。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骨灰送給了家人和朋友。
馬塞爾·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法國藝術家,代表作《泉》、在蒙娜麗莎的臉上畫胡須,相關書籍《杜尚傳》、《語錄杜尚》、《杜尚訪談錄》。
杜尚是無神論者,他被埋葬在法國魯昂公墓,
墓志銘為:“D’ailleurs, c’est toujours les autres qui meurent.”(況且終究,總是他人死去,)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1932-1986
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代表作《伊萬的童年》、《鄉愁》等。
這是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與妻子的墓碑,位于法國的公墓(Sainte-Geneviève-des-Bois Russian Cemetery),
墓碑上的俄語墓志銘意為:“看見天使的人,”
太經典了!!!
一個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