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女遭閨蜜殺害,作案動機曝光:未成年女生,為何痛下殺手



2014年7月27日。凌晨。日本長崎。

警察叩響了一座單身公寓的門。

開門的是少女奈美(化名),

警察向她出示搜查令,

她一臉平靜,甚至有點冷漠,

倒是進門后的警察,差點嚇失了魂,

奈美身后的床上,仰面橫陳著一具尸體,

從身形看,也是一個少女。

但是,頭被鋸了下來。左手也被砍斷。

鮮血四濺,染紅了整片床單,

地板上有一把鐵錘,一張鋼鋸,同樣血跡斑斑。

受害者身份很快確定,

她叫松尾愛和,15歲,高中生。


這個女孩,是奈美的閨蜜!

當天久久未歸,父母苦尋無果,晚上十一點報警求助,

此時,警察正好找到奈美住處,

“全部都是我做的,”

“這些工具都是我自己買的,”

面對警察,奈美沒有猶疑,掩飾,恐慌,

面無表情,靜如水,冷若冰。

接下來的話,讓警察更加頭皮發麻:

“我跟愛和沒有矛盾。”

“我只是想試試殺人”。

“想試試看分尸”。


時間調回到案發前,

7月26日早上,松尾愛和接到好友奈美的電話。

“出來見面吧,”

松尾愛和欣然應允,

當地時間三點,兩個人在佐世保市中心一起購物。

在逛了幾個小時后,松尾愛和覺得有點疲憊。

奈美又主動提議,就近去她的公寓休息放松一下,

奈美為了準備出國留學,已經從家里搬出。

現在獨自生活在一棟單身公寓里,

沒有父母同住,孩子更放松,

松尾愛和很高興地答應了,

她跟母親傳簡訊,說自己晚上七點回家,

松尾愛和沒有想到,

此去公寓,她會有去無回……


“啊”!

寂靜的房間里,

突然響起少女的一聲慘叫,

聲音凄厲,透著無盡的絕望。

奈美手里的錘子,正不斷滴著血。

當時,愛和正在看漫畫,奈美悄無聲息得站到愛和身后,舉起錘子,

一下,兩下……

鮮血很快濺了奈美滿身。

她沒有停手, 不知過了多久,奈美才放下手中的錘子,

癱在地板上的愛和,已經血肉模糊,

看著奄奄一息的閨蜜,愛和面無表情。

隨手拿起地上的遛狗繩,緊緊勒住愛和的脖頸。

無辜的愛和可能至死都不明白, 幾分鐘前還有說有笑的閨蜜,為何會對自己痛下殺手,

但對奈美來說,

“游戲”才剛剛開始。

她拿著鋒利的鋸子,用解剖書上學到的知識。

熟練得割開了閨蜜的身體……

案件一經報道,日本輿論引發大動蕩。

時年十五歲的高中生,無冤無仇,分尸解剖自己的閨蜜。

理由居然是為了一窺人體內臟,

奈美的殘酷可怕,令人膽寒,

一時之間,輿論甚囂塵上,

所有人都想知道,奈美為何手刃閨蜜,眼都不眨?

這個冷血少女殺手,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成長經歷?


這一切,都要從她的家庭說起。

奈美家境優渥,令人艷羨,

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律師,人脈寬廣,

父母關系親密,對奈美也非常好。

奈美本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頭腦聰明,成績優異,

在體育、美術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天賦。

但當記者把話筒遞向奈美的親戚朋友時, 得到的評價卻不一樣:

“這是一個有點奇怪的孩子”。


“她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脾氣古怪,一意孤行,

事實也如此, 奈美六年級的時候,趁著老師不注意,偷偷給同學的飯里加了漂白粉。

差點害死全班人!

奈美的這種古怪性格,并沒有隨著年紀漸長而消失,

相反,她的行徑更加詭異。

接觸了解剖學后,她對解剖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一探究竟,她把罪惡的手,伸向了一只無辜的貓,

弱小的貓被她捏在手里,百般虐待,

等到玩弄夠了,又將它開膛破肚。

在她眼里,這只貓的生命不值一提,

就是一個供她玩弄的工具,


奈美走上這條路,與母親的去世不無關系。

2013年10月,奈美最敬重的母親患癌去世。

這對于奈美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喪母之痛,讓她不能自已。

而雪上加霜的是,父親把一個新女人帶回了家。

“她是誰?!”

父親輕描淡寫道:

“她將會是你的新媽媽,”

奈美跟好友這樣訴苦:

“媽媽才去世多久,他就帶回了新人!”

“媽媽怎么樣,他都是無所謂的嗎?”

奈美本來就稀薄與脆弱的情感,還被父親這樣無視。

事后復盤,應該是這件事,斬斷了奈美對人類情感的最后一絲眷戀,

另一方面,對奈美的父親而言,女兒的反對,就是在挑戰他的權威,

父女一次次激烈的爭吵,讓奈美對父親心懷怨恨,

3月2日,終于忍無可忍的奈美,決定“報復”,

當晚,奈美殺心頓起。

她潛入父親的房間,抄起立在墻邊的棒球棍,猛地砸向父親的頭部,

只是力氣太小,沒有擊中要害,

父親驚醒后,掙扎著連滾帶爬才躲過一劫。

驚魂未定的繼母選擇了報警,

警察很快趕到,以殺人未遂逮捕了奈美。

但很快,由于父親于心不忍,她被釋放了。


但是,奈美的精神反常愈發嚴重。

案發前數日,繼母曾嘗試跟她對話,奈美微微一笑,對繼母說道:

“我想殺人,”

一句話,讓她冷汗直流,

奈美的父親也連夜帶奈美就醫。

在醫院的建議下,夫妻撥打了兒童咨詢中心的電話,

“不好意思,我們只提供日間服務,”

對方在電話那端說道,

奈美的父親只好無奈作罷。


跟對方把咨詢的時間定在了28日。

但一切為時已晚,

26號,奈美用行動證明,這句話不是她的一時玩笑,

犯案后,奈美想過逃跑,

她特意換掉了身上的帶血衣物,

目擊者也證實,她在五樓扔掉了自己的智能行動電話,

只是她深知,她漏洞百出的表演,無法打敗血淋淋的事實,


案件被報道后,奈美一家人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奈美54歲的父親,向受害者父母致歉,

只是事情已成定局,再誠心的道歉也于事無補。

外界猜測紛紛,批評與質疑如潮水涌向他們。

10月,奈美父親疑似不堪重負,上吊自殺,留下身懷六甲的妻子。


次年,長崎縣兒童中心的心理醫生被判有罪。

罪名是被指無法妥善處理奈美的心理狀況。

那真正的兇手奈美呢?

由于日本少年法的規定,以及奈美的精神鑒定,

她得以躲過法律的制裁,被送往了醫療少教所,接受改造教育,

至此,奈美殺人案落幕。


這個結局,令人無比憤慨,又扼腕嘆息。

憤慨的是,施害者沒有付出沉重的代價;

嘆息的是,受害者如花的生命被斷送掉,

事實上,奈美這樣的冷血少年殺手,

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

這類群體,具有典型的反社會人格障礙。

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是一種犯罪型人格障礙,

我們無法用常人心態去揣測他們的想法。

也無法理解他們的行徑。

醫學研究顯示,反社會人格人群具有如下特征:

1、無社會責任感;

2、無道德觀念;

3、無恐懼心理;

4、無罪惡感;

5、無自控自制的心理能力;

6、無真實或真正感情;

7、無悔改之心,

奈美們殺人,往往沒有理由,也不會受到自身良知的譴責,

反社會人格成因復雜。

除了遺傳、大腦發育不良外,童年的精神創傷、不和睦家庭關系、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和不良社會環境因素在致病上起著重要作用。

回顧奈美的成長經歷。

她的異樣行為,早有端倪。

可惜的是,她父母并沒有引起重視,

如果奈美更早得接受精神治療,

她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個冷血少年殺手,

我們已無從得知,

傷害已經造成,我們能做的就是規避傷害。

當然,是否屬于反社會人格,需要更專業的人士與機構來判斷,


那么,我們普通人該怎么辦呢?

只能借助醫學常識,并結合人生經驗來估算概率。

如果體察到自身的反社會人格特征越來越重,

應該盡早求醫,并向身邊最信任的朋友交心,尋求他們的理解與幫助,

好消息是,反社會人格只是情感模式異于常人,并不會必然成為犯罪者。

這類人一樣可以很好地融入社會,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履行社會責任。

他們并不天生嗜好侵犯他人,只是對他人的痛苦非常鈍感。

比如,有香港記者就曾經爆料,

人見人愛,人緣超好的影帝劉青云,很可能就是反社會人格。

壞消息是,反社會人格在社會中并不少見,他們包攬了一半以上的惡行刑事犯罪。

美國兩次全國性的調查結果顯示,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總體患病率約為3.5%,男性較高,達到5.5%,女性只有1.9%。

那么如何識別身邊的疑似反社會人格者呢?

1.語言極端。

經常發表明顯反常識且極端的觀點,并且快速地羅織語言試圖說服他人。

尤其是為“殺人、搶占、欺詐”等言行辯護,

2.情緒操控,

對方很容易左右你的情緒,

使你作出你平時不會作出的決定,

或者認可(或諒解)某類反社會行為。

3.行為反常。

例如打小就說謊成性、虐待小動物、偷盜縱火等,

4.享受他人的痛苦。

對痛苦沒有同理心,沒有共情(但有些人可以表演得很有同情心),

在他人(或影視)描述痛苦場景時,會有不易察覺的笑容,

無論對方多么自律,多么優秀,出現多項上述特征,都有可能是反社會人格,

對普通人來說,本文的極端案例是極小概率的存在,

但是,反社會人格特征,每個人都容易遭遇。

保持警惕,把握好私人邊界;

保持獨立,不輕易被他人左右;

保持友善,不拒絕外部合作;

不輕易輕視、漠視、羞辱他人;

始終以寬容與理智待人;

這樣,即使遭遇極端人格,受侵害的概率也會降到最低。

事有反常,人有變態,

但常情與常理,始終是于人于己最有利的武器。

作者:單翼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拋棄情感的束縛,近乎機器般的思考行事,太可怕了!

  2. 反社會人格者都應該人道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