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甄嬛傳》里最可怕的人,最終死于過分理性!


● 作者 ╳林宛央● 來源公號 ╳宛央女子

● 配圖 ╳來自網路,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___

因為要寫《甄嬛傳》劇評,我現在無事的時候,就會把《甄嬛傳》翻出來看一看。昨天天氣很好,躺在自家滿溢陽光的小院子里,一口氣又把《甄嬛傳》看了25集。

沉下心來看的時候,確實能看出一點從前忽略的東西。

比如,剛開始追這個劇的時候,看到評論里有人說“幸好眉莊不愿意爭寵,要不然一定會是甄嬛強勁的對手”,會覺得很認同,

現在再聽到這種話,我是很不以為然的。

眉莊有家世,處處符合皇上的審美標準,這是她的優勢,但她的宮斗技能,實在拿不出手——她根本連最基本的防范意識都沒有啊,

“假懷孕”事件被人一擊而中,就是因為沒有防人之心;

后來落魄到被禁足,還是不懂自保,連別人送進來的飯菜也不留意,還是敬嬪這種局外人留了個心眼,用銀簪子驗出了毒,幫她撿回一條命;

這就算了,明知道自己是被華妃害成這樣,華妃身邊的周寧海送來給她的茶具,她竟然連懷疑都不懷疑,就那么用了起來,


眉莊也就是沾了一點甄嬛的主角光環,若不然,真的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回。

甄嬛的宮斗技能不錯,但其實關鍵時刻也還是靠運氣——甄嬛的孩子,總是來得特別是時候,

那么《甄嬛傳》里,有沒有完全不靠運氣,每走一步都靠心機和手段的呢?

有的,那就是曹貴人,


曹貴人這個人,和眉莊完全相反,出身卑微,長得一般,也沒有任何琴棋書畫的才能,按道理講,非常不符合皇上的審美,可偏偏就是這么一個人,能在皇后的雷霆手段下,保得住自己的孩子,

憑的是什么,就是一般人完全比不上的心機,可以把壞運氣轉化為好運氣的手段,


曹琴默人如其名,話不多,總是抱著溫宜沉默地坐著,但,話說的少了,眼睛看見的就多了,心里琢磨的也就多了。

甄嬛在和槿汐哈拉時,說過一句話:“揣摩出皇上的心思才能受寵,揣摩出其他人的心思才能活著。”

這句話用來形容曹貴人再合適不過,縱觀全劇,沒有比曹貴人更懂察言觀色,也更懂揣摩人心的了。

宮中妃嬪和皇上第一次去圓明園消暑時,甄嬛恩寵正盛,有著掩飾不住的自信和優越感,自以為在皇上面前她是個例外,可以想聊什么就聊什么,因此提到了果郡王就滔滔不絕,

但曹琴默就立馬看出皇上在年輕的果郡王面前是有自卑感的(皇上時常嫌棄自己歲數大,雖然他掩飾的很好),因此看似不經意地說皇上假借果郡王身份和甄嬛幽會,很有情趣。

這一句話,立馬就把皇上的自卑心拱到最高,果不其然,皇上開始懷疑甄嬛到底愛誰?

這一句話的挑撥,后來伴隨了甄嬛一生,也成為了皇上的一塊心病,他們的關系從那時起就已經有裂縫,終其一生都要用更大精力去彌補,

這就是曹貴人的高明之處,殺人于無形之中,還能不留任何把柄。假扮果郡王的事,是皇上干的,提到果郡王不知避嫌,還滔滔不絕說不停,是甄嬛自己干的,

甄嬛只能吃悶虧,真要和曹貴人計較,反而更坐實了她對果郡王有好感這件事。


華妃和甄嬛,確實都很能懟人,但很多時候這倆人話雖多,我覺得都是在抬杠,整部劇中,懟得最重要害的就是曹貴人這一句話,而且曹貴人永遠不戀戰,不炫耀自己會說話,通常都是話說到位了,就絕不多說一句,以免旁生枝節,

所謂一句頂萬句,就是這么個道理。

而甄嬛好幾次就是吃虧在話太多,說白了就是能的。

甄嬛前期也有點被皇上捧殺,所以她自信過了頭,其實根本沒有揣摩出皇上的心思。

想為眉莊伸冤,抓住華妃把柄那一次,很明顯皇上并不想處罰華妃,蘇培盛看得明明白白,來和皇上一唱一和,給皇上遞臺階,說即使要處罰華妃,也等到明天早上再說,皇上就遞了個暗話,說那好,別走漏風聲就行。


大家可以多看幾次這個片段,其實皇上是在暗示蘇培盛想個法子去給華妃透漏點消息,讓她自救。

可甄嬛沒看透這一層,認為皇上一來最寵自己,二來又有實質性證據,一定能扳倒華妃,因此不依不饒,最后搞得皇上都有點煩了,反而開始怪甄嬛是不是賊喊捉賊。


曹貴人則是立馬就get到了皇上的意思,反應過來既然甄嬛抓住證據的消息到了華妃這里,但懲罰旨意沒到,就說明皇上心里是不愿處罰華妃的,

因此,曹貴人把皇上心里想的分析給華妃聽,說有罪當罰,有功自然當賞,娘娘不能只指望皇上念舊情,更要給皇上現在最想要的東西,有了這一件大功,皇上就有臺階下,也能替娘娘擋住悠悠之口。


果然,事情后來完全按照曹貴人和蘇培盛預料的那樣發展,華妃拿出治療時疫的方子,給了皇上一個借口,皇上高高興興地堵住了別人不服氣的嘴。

我每次看到這一幕,都感慨,可惜了曹貴人生在那樣一個時代,又進了宮,若她生于現在,又或者當時是個男兒身,那一定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才,

除了很會察言觀色之外,把別人心里所想琢磨的透徹之外,曹貴人還足夠心細,十分懂得忍耐和克制。

抓住了浣碧的錯處,不當時立馬揭發,而是留好證據,放長線釣大魚;

借華妃之手殺死淳貴人,也是一舉三得,既表示對華妃的忠心,又把消息告訴甄嬛,賣甄嬛一個人情,還為日后扳倒華妃時不牽連自己留點余地,

害甄嬛的手段也極盡高明,不心急用毒使甄嬛立死,而是來日方長而利用藥性慢慢摧毀甄嬛的意識,既不容易讓人察覺,還能不留證據。

這樣聰明的人,按道理是可以像端妃一樣,一直活到最后的,怎么就在華妃死了之后,很快就下線了呢?

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所有人都錯估了皇上對華妃的感情,以為皇上之前不處置華妃只是因為忌憚年羹堯,包括甄嬛,包括曹貴人,

我之前寫文章的時候說過,甄嬛穿故衣被貶不過是皇上想尋她一個錯處,甄嬛那時做的兩件事都惹怒了皇上,一個是話多干政又碰巧和皇上意見不一樣,另一個就是皇上覺得是她逼死了華妃。

大家可以看一下39-42集,就會很明顯地發現,從始至終皇上是非常不情愿讓華妃去死的,他對華妃有動心有愧疚有不忍,那種感情很復雜,很特別,但是甄嬛想要摧毀這種感情。

曹貴人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她在年家失勢后,為了不讓自己受牽連,一個勁兒去摧毀皇上想要留下的這份感情,不停地建議皇上處死華妃。

很多人不明白那么聰明的曹貴人為什么會在這里犯下一個最低級的錯誤——忘恩負義。

我卻覺得這非常符合她的人設,曹貴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把感情放在最末位的,認為凡事合了別人的利益,就自然可以成為一條船上的人,這是她后來能和甄嬛合作的原因——感情不重要,目的一樣就行。

她曾經無數次摸準了皇上的薄情,行對了事,所以這一次也想當然認為皇上的目的,和她一樣——都想讓華妃死。

因此就算被罵“忘恩負義”也無所謂,她覺得自己是在給皇上遞臺階呢,

曹貴人算準了一切利益,唯獨算不準人的情感,



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理性務實如四郎那樣的人,也有感性的時刻。

也難怪最后連太后也要處死曹貴人,因為恰恰是在那個時刻,皇上和太后都發現,這個女人是比男人更可怕的存在——除了對女兒留有溫情,她對任何人都可以不帶一點感性色彩,

太后那么精明,尚且對宜修有不忍的時刻;皇上那么薄情,也有對華妃愧疚不舍的感情。

而曹貴人是全劇唯一一個,對旁人,心里一點柔軟也沒有的人,

她的心機和手段確實可以成就大事,但問題是,一個人的心,不應該只放得下這些,總要留一片空間,盛放一些真情實意,

皇上不舍華妃什么呢,不舍的是,只有華妃對他全心全意。

曹貴人死就死在,誤以為所有的輸贏都在手段、心機、利益之中,她不知道,人生真正的輸贏,從來都和感情有關,

一個人擁有了感情和心機,那叫強大,像甄嬛,也像太后。

但如果只有心機,摒棄感情,則會讓人害怕。

于是曹貴人最終活成了皇上口中的“很聰明,也夠狠毒”,活成了太后眼里的“如此狡猾陰毒,怎么能留”,她冷血到連帝王都要打個顫,又怎么會被帝王所容?

還是那句話——不怕什么都想要,就怕一個人什么都可以不要。


-轉發和點贊都是鼓勵-

本期作者:林宛央。公眾號:宛央女子。 瀟灑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灑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qiuxiangjie0122。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甄嬛傳里沒有這樣的情節

  2. 有必要踩低《甄嬛》抬高自己嗎?格調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