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最滲人的紀念品,送人“棺材”當禮物?還成了當地特色文化!




01

柳宗元和柳州棺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小時候大部分朋友都背誦過這篇短小的詩歌《江雪》,這首詩好就好在意境深遠,蕭瑟的冬季,漁翁江上垂釣,以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詩歌是感情的文字化表現形式,這首詩歌的作者柳宗元先生,到底是遭遇了什么?


柳宗元出身河東柳家,家族名人輩出。

論出身,柳宗元是妥妥的河東望族;論才華,他一生詩文作品600余篇,后來名列唐宋八大家。

可是,論人生際遇,他這一輩子只能說是——顛沛流離!

難道是他官運不通,寫不了科舉的文章?

并不是,柳宗元21歲就中了進士,堪稱少年得志。但他不幸生在大唐的遲暮時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風流早已不再,面對的只是大廈將傾的亭臺樓閣,


為了讓大唐重振雄風,他和王叔文、劉禹錫等人,大著膽子玩了一把“永貞革新”

但可惜,這場大變革只持續了180天就失敗了,

王叔文被殺,柳宗元則被貶永州,《捕蛇者說》和《江雪》就是寫在這一時期,

而被貶永州十年之后,柳宗元又被放逐到了柳州,這一年他已經42歲了。

對于這隔山隔水、一片蠻荒的柳州,柳宗元傾注了余生所有的生命熱情:修孔廟、開學堂,除迷信、破舊俗,消奴婢、降賦稅嗎,興水利、促生產。


尤其要說一下,這里的柑橘——就是他引入的。

幾年之間,柳州大治,柳宗元的付出雖然得到了回報,可是他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西元819年,46歲的他客死柳州。

“葉落歸根”,柳宗元即使不說,他也想死后與先祖、家族長眠在一起。

熱情好客的柳州人明白這個傳統,就為他打造了一副厚重的棺材,載著他,回歸故鄉。

只是,山高路遠,千里跋涉,又何其難哉?從廣西到山西,現在也不容易啊!


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當柳宗元的遺體到達河東老家時,不僅完好無損,面目也還栩栩如生。這簡直就是唐朝版的水晶棺嘛!

這讓柳宗元成為了柳州棺材的“帶鹽”人!

02

金庸古龍也是棺材粉

正是因為柳宗元,柳州棺材,成了天下聞名的“網紅棺材”,唐代以后,世人無不以擁有柳州棺材為一大人生目標。后來,柳州棺材甚至贏得了“死在柳州”的爆款評價,

不光柳宗元,連金庸、古龍也是柳州棺材的鐵粉!


熟悉“笑書神俠倚碧鴛,飛雪連天射白鹿”的同學們都知道,在金庸的筆下,棺材可不是個常見道具,盡管如此,金庸還是在他的名作《鹿鼎記》第三十三回中直接寫道“柳州盛產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馳名,”

這廣告打的,真的是“無縫銜接”!

與金庸相比,對于重口味的古龍來說,棺材,就非常常見了:

《天涯明月刀》決戰前夜,傅紅雪躺在棺材里。《圓月彎刀》丁鵬修建圓月山莊,宴請江湖豪杰,卻有人帶著棺材上門。《陸小鳳傳奇》神秘極樂樓去一次就要進一次棺材……


古龍不少小說里只要與棺材、棺材鋪有關的,而這些棺材,幾乎都是“柳州牌”的:《天涯明月刀》公子羽:“那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是特地從柳州運來的”;《邊城刀聲》第二部第九章是這樣寫的:“拉薩城里最大的一家棺材鋪叫‘柳州林記’”,

正是金庸、古龍武俠小說的加持,眾多武俠迷都對“死在柳州”印象深刻,

03

最名貴的棺材

柳州棺材這么有范兒,古人重視,近現代很多人也對它情有獨鐘,

1935年,曾任廣州衛戍司令的陸軍少將高景純在柳州逝世,按照他的遺愿,其家人為他花費銀元2000余元,定制了一副特大號棺材,用的是一截重約1000公斤的大棺木,棺高1.33米,長2.33米,頭尾刻有雙龍戲珠和五囚捧壽等浮雕,華貴講究,出殯時竟出動32人才抬得動,且葬器豪華貴重,因此轟動一時,


2000銀元是個啥概念?當時一般知識分子的月薪也就10塊銀元不到,2000銀元,幾乎就是普通人一輩子的積蓄了,

據說,這副特大號棺材,成為柳州棺材史上最名貴的一具棺材,

柳州棺材如此轟動,也不外民間有諺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食在廣州,死在柳州”

“死在柳州”,正是對柳州棺材質量的最高評價,意為柳州棺材質量好,是死者最好的歸宿。

柳州棺材究竟好在哪?


一是木質質量,柳州地處西南地區,氣候濕潤,森林資源豐富,自古盛產油沙杉、楠木、香樟木等質地上好的木材,為棺材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加上柳州水運便利,運輸粗大木料成為可能,曾經的柳州棺材,據說非百年木料不成,

二是工藝,柳州棺材在設計上融合了古代的雕刻等技術,制作較為精美。如今,在柳州,路邊大大小小的棺材店幾乎隨處可見,不僅賣裝人的棺材,還賣不裝人的棺材,比如,不少商店、路邊攤、旅游景區,都有大量的小棺材工藝品售賣。

所以,文章開頭,小張給大哥老王帶的那口棺材,真的是人家柳州的特產!

04

大陸人的棺材文化和情結

古諺語有云:“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對于死亡,這是我們古人非常看重的一個過程,


人們篤信相信一口好棺材,能保存尸首的完好,讓靈魂飛升極樂,仙壽恒昌,保佑子孫興旺發達,福祉綿長,因為諧音,棺材更有“升官發財”的寓意。因此,死后擁有一口好棺材,成了無數人的一個心結。

所以,對于死后長眠棺木的選擇,古人也就格外重視:上好的棺木材料有楠木、杉木、梓木、香樟木等,民間常用的材料則有柏木、松木、柳木、桐木等等。棺木越好,那也表示喪葬規格越高,很多人一輩子攢錢就為買個好棺木,所以我們才有“棺材本”的說法。

在火葬全面推行之前,無論南方、北方,在農村的廂房里,往往都備著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有的是老人在自己年老之后,為自己提前準備的;而有些,甚至是從娘家陪嫁來的!

此外,古人入殮時,還要身穿壽衣,口含珠寶,壽衣,往往是一輩子舍不得穿的絲綢等面料。至于口含珠寶的用意,古人認為珠寶可以辟邪,也可以防腐,比如慈禧太后嘴里,就含著夜明珠。而乾隆帝口里含著的則是——玉蟬,因為在古人看來,破土而出的蟬是可以重生的,這正是“魂兮歸來”的含義。


無論棺木,還是其他講究,其實都是我們古人對逝者的美好祝福。從中,我也都可以看出,古人對喪葬的極端重視,

而最高規格的棺材無疑要數“黃腸題湊”了,這種高規格的棺材可不是有錢就能擁有的,因為這是——帝王專用。

當然,如果皇帝特許,諸侯和重臣也能得到特許——比如,霍光死,漢宣帝“賜給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對于死者,這絕對是人生殊榮,


如今,隨著火葬的推行,棺木已經逐漸淡出了我日常的視線,但如果,你收到了一副做工精美的小棺材禮品,并不需要過分的驚訝,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