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河南濮陽,當年“澶州軍變”的發生地,圖源/圖蟲創意▲后周太祖郭威畫像。▲后唐莊宗李存勖,郭威正是在他的手下逐漸轉型。▲后晉高祖石敬瑭,契丹人的“兒皇帝”。▲后漢高祖劉知遠。▲后周世宗柴榮,在他手上,后周有統一天下之勢,
當漢隱帝劉承祐的死訊傳入郭威軍中,他的部將們都明白,后漢王朝即將改姓“郭”了。
然而,令眾將意想不到的是,郭威并沒有稱帝,而是下令收兵,進宮覲見太后,向太后表明自己起兵造反實屬無奈,若不是皇帝殺光了自己全家,還步步緊逼要奪自己的性命,也不至于有今天這樣的收場。
同時,郭威懇請太后出來主持大局,自己從旁輔助,重立新君,共襄國是。
太后接受了,不過,在劉承祐專注于討伐郭威的同時,契丹人已經悄悄地摸到了兩國的邊境,準備趁亂越過北境防線,殺入后漢,如今還需有人前去抗敵才是。
為表忠心,郭威答應了由其率領大軍北伐契丹。
當大軍渡過黃河,駐扎澶州(今河南濮陽)時,軍中的士兵突然嘩變,士兵翻墻進入郭威的住所,將一面黃色的軍旗披在他身上,對著他山呼萬歲,稱天上有一股紫氣直沖郭威頭頂,郭威當為天下之主,
郭威只得“順應”軍心天意,答應登基稱帝,史稱“澶州軍變”。
唐朝滅亡后,大陸歷史進入了“拉大旗作虎皮”的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后唐、后晉、后漢等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四方割據、攻伐不斷的環境下,百姓的生活質量可想而知。
相比生活困苦的蕓蕓眾生,郭威(904—954)早年的日子更是不好過。
關于他的身世,歷史上有兩種不同說法,一種說他原本姓常,父死后,隨母改嫁,遂改姓郭。另一種說法則指其出身官宦家庭,父親郭簡原為順州的市長(后晉順州刺史),因戰陣亡,幾年后其母病逝,淪為孤兒。
無論哪種記載,都充分說明了郭威早年貧寒、孤獨成長,
由于缺乏家庭溫暖,郭威自小便學會了打架、酗酒,還在脖頸后紋上了一只小麻雀,儼然如今浪跡江湖的“古惑仔”。人送外號“郭雀兒”,
多年混跡江湖,也讓他身上沾染了一些俠氣,懂得辨別是非曲直,為以后爭霸天下做好了鋪墊,
18歲那年,郭威開始了新的人生,
安史之亂后,唐朝中央皇權不斷衰落,地方藩鎮坐大。節度使們不但可以子承父業,還可以自設衙署,自理財政,完全一個個割據的“小王國”,在這些“小王國”里,統帥們都是惜命的。為了保證自身安全,節度使們需要一支完全忠誠于自己的親衛軍,即“牙兵”。他們既充當節度使的保鏢,也是整支軍隊中最精銳的武裝力量。為了收買人心,節度使通常會許以重酬,慰勞牙兵,如若牙兵們犯了罪,通常也會得到姑息,久而久之,牙兵們仗著節度使的倚重,變成了一群群兇神惡煞的驕兵悍將,
進入五代時期,“牙兵制度”由于種種弊端而廢棄不用,但節度使擁有自家私兵的傳統卻被完好地保留下來。
經過常年混戰,各方勢力多少都出現了些兵員不足的情況,當時,澤潞節度使李嗣昭在攻打鎮州(今河北正定)時陣亡,其子李繼韜承襲父位,到處招兵買馬,企圖割據一方,
斗雞走狗、游手好閑的郭威也想闖出一份大事業,于是便報名投了軍。這一年,他18歲,
2
入伍之后,郭威憑著闖蕩江湖多年的一身好本領,迅速在新兵中脫穎而出,成為李繼韜帳下的一名親兵,因其孔武有力、剛性好斗,李繼韜對他青睞有加,即便犯了錯誤也舍不得批評處罰,
當時,李繼韜的軍隊駐扎在上黨城(今山西長治),城中一戶賣肉的屠夫經常缺斤少兩,欺壓同行。郭威聽聞后,決心好好懲治他一番,
在某次醉酒之后,郭威來到肉攤前假裝買肉,要求屠夫按自己的要求切肉。切肉過程中,郭威故意斥責屠夫切肉不專業、服務不周到,惹惱了專心切肉的屠夫,對方也不是吃素的,一見郭威純粹來找茬,立馬擺出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瞎嚷嚷著:“來!你有種往我肚皮上來一刀!誰不刺我,誰孫子!”
郭威順勢拿起攤位上的刀,一刀扎進屠夫的肚子。屠夫當場斃命,
事后,由于李繼韜的關系,郭威不但沒有受到懲罰,此事還被傳為一時佳話,后來成為了《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藍本,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后唐莊宗李存勖攻下潞州,李繼韜被殺。郭威被收編到了唐莊宗李存勖的麾下,成了后唐皇帝親軍——“從馬直”的一員。
郭威雖然喜歡打架鬧事,但從前跟著李繼韜時倒也念過幾天書,懂得些許文字,因此很快成為李存勖禁軍中的小頭目(侍衛親軍馬步軍吏)。
為了讓自己的學識更上一層樓,郭威除了處理日常軍中事務外,還常常與軍中同僚一同探討用兵之道。
一次,他前去拜訪同僚李瓊,發現對方正在仔細閱讀《閫外春秋》,一問才知道,這是本兵書,上面記載的多是些治國安邦、用兵之道,本就對此頗感興趣的郭威,一聽便來勁,索性拜李瓊為師,讓對方教自己用兵之道、治亂之策,從此,郭威逐漸脫胎換骨,變得文武兼修。
與郭威不同的是,善于馬上得天下的后唐莊宗李存勖,并不善于治理國家。隨著手中疆域不斷擴大,這位野心勃勃的君主開始猜忌功臣、沉湎聲色。不理朝政的同時還迷上了梨園戲曲,給自己取名“李天下”,經常登臺演出,并給予戲子們一項特殊的權力——當自己唱的不好時,可以扇自己耳光,以為教訓,
就在這種滑稽的治國氛圍中,后唐朝局矛盾不斷激化。終于,在一次擅殺大將之后,李存勖被干掉了。繼任者是發動兵變的李嗣源,
李嗣源上位后,迅速將李存勖的部隊替換成自己的親信,郭威由此失業。
本來吧,郭威還以為跟對了人,可以步步高升,結果老大被殺,自己一下子跌回原點,灰頭土臉的他,或許想過,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不過,老天爺終歸還是在跟他開玩笑!
3
就在郭威人生遭遇低谷時,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他的結發妻子柴氏,
柴氏原來是郭威老大哥李存勖的寵姬。李存勖死后,繼位的李嗣源大量遣散他的宮人,柴氏也在此列。
回鄉途中,柴氏的父母前來接女兒,見到了同樣被裁員回家待命的郭威。當時郭威相當落魄,可柴氏一見到他還是被深深迷住了,
擇日不如撞日,柴氏當下就決定要嫁給他。柴氏家族為當地豪強富族,柴氏父母見到女婿這番挫樣,極力反對。但還是沒能耐住女兒的央求,被迫將家族財產做了分割,一半留給女兒,帶去接濟他們的窮女婿,
柴氏對郭威的默默付出,終于打動了郭威。他決定振作起來,重拾舊事業,闖出一番名堂,好好報答妻子對自己的“知遇之恩”,
縱觀此時天下格局,盡管存在吳越、閩等幾個政權,但實力最強的還是后唐,因此,郭威選擇投靠到石敬瑭軍中效力。
石敬瑭當時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因扶助岳父登基稱帝,很受重用。
在石敬瑭軍中,郭威愛好學習,悟性又高,寫得一手漂亮字,被石敬瑭相中,成了新老大身邊的小秘書,
數年后,石敬瑭推翻了后唐政權,建立后晉,大封群臣,郭威亦獲升遷。
經過多番輾轉,郭威最終成了石敬瑭親信、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手底下的大將,頗受重用,
其時,為巴結北方強盛的契丹部族,為自己的后晉提供經濟、軍事上的援助,石敬瑭選擇了“認賊作父”,自稱“兒皇帝”,割讓了燕云十六州等中原戰略要地給契丹人,為世人所不齒。
石敬瑭當了七年兒皇帝后,于后晉天福七年(942年)病死,其子石重貴登基,史稱晉出帝,
小石不像他爸,對契丹人缺少了從前的尊敬,最終遼太宗耶律德光南下,滅了后晉,但習慣了草原上自由生活的耶律德光,并不適應中原當政的日子,尤其是后晉滅亡后,各路諸侯均不滿北方為契丹人所領導,紛紛奮起反抗。未幾,耶律德光等人被迫退出中原,北歸故土,
契丹人北去,留下來一個群龍無首的局面,
這時,有個叫何建的后晉節度使投降了位于西南的后蜀政權。劉知遠聞訊后說,你們看,契丹人南下,中原無主,才導致今天連藩鎮這樣的大人物也投靠他處,我作為一方統帥,深感痛心啊!
聽聞此言的郭威明白,這分明是老大劉知遠想稱帝,又拉不下面子說的一番風涼話。
于是,“懂事”的郭威帶領群臣再三勸進,懇求劉知遠以天下為己任,登基稱帝,
4
后晉開運四年(947年),劉知遠在一片擁戴聲中即皇帝位,建立后漢,郭威因擁戴之功,一下子成了開國功臣,身價水漲船高,成了后漢王朝首屈一指的將相(樞密副使兼檢校司徒),
此時,郭威已44歲,忙碌了大半輩子,終于獲得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對于政治前途,他大概是滿意的,唯獨讓他心里覺得難受的,是那個在他落魄之際不顧一切幫扶他的“賢內助”柴氏早已謝世。即便此前他已收柴氏內侄柴榮為自己的養子,改名郭榮,可還是覺得心里空落落的。或許他曾幻想過要給柴氏怎樣的榮耀光彩,但最終都化作了泡影,
然而,老天爺似乎對郭威的遭遇視若無睹,不知是覺得郭威不夠慘,還是要磨練他成為改變歷史的那個人,總之,隨著地位的上升,郭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后漢當政者的猜忌,
后漢乾祐元年(948年),剛剛坐上帝位沒多久的劉知遠駕崩了。臨終前,他遺命史弘肇、王章、郭威、蘇逢吉四人輔政。至此,郭威又多了一重托孤大臣的身份,
與后世的康熙一樣,繼承老爹帝位的后漢隱帝劉承祐也不喜歡輔政大臣在自己耳邊嗡嗡嗡,也想早日親政,獨攬大權,
恰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叛亂,朝廷屢次派人鎮壓皆敗下陣來,于是,劉承祐尋了個由頭,把郭威調出去帶兵打仗。
劉承祐的本意是希望郭威與之前那些將領一樣,被李守貞等人打敗,自己再以此為借口,治郭威一個“統兵失利”罪,好好挫挫這名托孤大臣的銳氣,趁早將他踢出王朝的權力中心,
可是,歷經戰陣多年且飽讀詩書的郭威,讓劉承祐的設想徹底破滅,屢次挫敗朝廷大軍的李守貞等人,這次不僅沒有像以前那樣高舉勝利旗幟,甚至最后落了個彈盡糧絕、自焚而死的下場。之后,郭威趁機率兵北伐,擊敗了北方契丹,收復失地,因功晉升為樞密使,權勢比以前更盛了,
這些結果,或許都不是漢隱帝劉承祐想看到的。
他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當時輔政大臣之一的史弘肇與郭威過從甚密,對同為輔政大臣的文臣蘇逢吉卻相當不感冒,這種文武大臣的關系失衡,使劉承祐有理由相信史弘肇、王章、郭威等劉知遠留下來的武將有結黨營私的嫌疑,故而,劉承祐與蘇逢吉等人密謀后,采取除根行動——史弘肇、王章等三位大臣在上朝期間被皇上暗殺,并被下令滅族。
為了徹底鏟除先帝留下來的不聽話的武將們,劉承祐詔令郭崇、李洪義等親信將領盡快誅殺郭威、王峻等一群舊將,
不料李洪義臨陣反水,將朝廷密令透露給王峻,事態緊急,王峻不容多想,便將消息傳達給了郭威。
聽聞皇帝想趁機干掉自己,郭威愣住了。想想自己為后漢王朝出生入死,就算沒功勞也有苦勞,再說,自己沒生什么謀逆之心,奈何還是要“狡兔死,走狗烹”,
郭威一籌莫展之際,身邊謀士魏仁浦進言:“你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大家一向都知道你為人清正廉明,可小皇帝身邊如今多是些奸佞小人,他們每天給皇帝吹風,你是白的,也能給你說成黑的,你若還不想起兵,就該仔細想想史弘肇、王章他們的前車之鑒,你覺得你比他們怎么樣呢?”
聽了此言,郭威決定以“清君側”之名順勢起兵,打入汴京再說,
不過此舉卻讓郭威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劉承祐聽聞郭威造反后,將其留在汴京的家人全殺了,史載,“嬰孺無免者”,
5
在本文開頭描述的澶州軍變后,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年近半百的郭威順應天命,登基稱帝,史稱后周太祖。
立國后,鑒于連年的戰爭,百姓生活水深火熱,郭威的執政相較于前朝要來得溫和許多,
為了解放農業生產力,他下旨革除牛租,允許百姓私自販賣牛皮。
早年,后梁皇帝朱溫剛剛代唐稱帝時,為方便管理,要求將耕地的牛收歸國家所有,百姓耕田,可從國家手中將牛租走,用于耕地,但租牛需繳納名為“牛租”的賦稅,
關于牛租的具體比例,后世的《搜采異聞錄》記載稱“今觀吾鄉之俗,募人耕田,十取其五;而用主牛者,取其六,謂之牛米”。也就是說,每季收成的六成要用于繳納牛租,剩下的四成才可以用于繳納正常的賦稅,如此一來,百姓手中能夠自留的糧食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此外,在作戰中將士所穿的鎧甲通常都是使用牛皮制造,因此,牛皮變成了戰略物資,禁止私自販賣,后漢的法律規定,私賣牛皮一寸,人頭落地,在這種情況下,百姓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得罪了誰,小命不保。
郭威是底層起家,知道民生疾苦,于是廢除了那些專坑老百姓的劣法,
對販賣私鹽、私自釀酒等國家嚴禁行為,郭威也做了適度調整放松。據史料記載,后周初年,法律規定,販賣私鹽、酒曲超過五斤者判死刑。這相較于后漢時期私自釀酒、賣酒超過一滴以上,即犯死罪,處以極刑,全家連坐來說,實在是要寬松多了,
針對五代時期職業軍人地位的普遍提高,郭威則有意壓制。即位后,他大力推崇文治,重用文臣,重新修訂禮樂,刊印經籍,這成為后來的宋朝崇尚文治的先聲,
在刺激經濟、與民休息的同時,身為帝王的郭威也以身作則,注重節儉,想盡辦法,盡量減少百姓的負擔。
他曾對身邊的大臣說:“朕從前出身微寒,嘗盡人間疾苦,深知百姓遭逢國難,日子過得相當不容易,如今朕當了皇帝,又怎能忘記當初過的苦日子,施壓于民,讓百姓再嘗苦楚呢?”
可惜,老天爺并沒有給他多少時間。
后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51的郭威病重,彌留之際,他力排眾議,遺命晉王郭(柴)榮繼承皇位,這或許是出于對柴皇后的虧欠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柴榮確實是最合適的接班人。
在柴榮的領導下,后周先后打敗了后蜀、南唐、北漢等國,疆域面積不斷擴大,似乎大家都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國號為周的統一王朝,
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沒過幾年,柴榮也去世了,幼主柴宗訓登基。西元960年,距離郭威上位的“澶州軍變”僅僅過去十年,在陳橋驛內,“黃袍加身”2.0版正在上演,主角趙匡胤即將登基稱帝,
當趙匡胤建立大宋,結束紛爭長達半個世紀的五代十國時,誰會想起,一個即將到來的盛世埋藏著郭威的多少政治遺產?
參考文獻: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中華書局,2000年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中華書局,1974年
王仲犖 :《隋唐五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一個后周,一個劉宋都是遺憾沒能完成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