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的當天,“尾款人”小姐姐才剁完手,想上微博尋安慰,結果一看,好家伙,龍丹妮又上熱搜了!
從任豪、夏之光被爆戀情,粉絲接連塌房,再到周震南父親老賴事件,龍丹妮公司的“水逆”持續不斷。
最近和龍丹妮輪番出現在熱搜榜的,還有爆款制造機于正,出征ins“開懟”韓國網民不懂歷史,我大中華地區“吵架頂流”于正,直接讓韓國人感受了下什么叫“大殺器”,就差沒戳中韓國人的肺管子了。
發現了沒?現在演藝圈幕后工作者,他們或主動制造話題,或被罵上熱搜。出現在熱搜上頻率越來越高,不僅逐漸明星化,個人品牌輸出也越來越明確。
01
幕后明星里的“老牌流量”靠個人IP
這兩天有個叫@蒙淇淇77 的原PO靠著一己之力,把小眾的“凡爾賽文學”推上了互聯網熱潮的頂峰,被認為是這種裝X模式的集大成者。
其實,在“被罵”得流量這點上,于正無疑是內娛的集大成者,
“懟”韓國人事件之前,于正還在趙露思那一連串的事情里被罵成了“蹭學”第一人,輿論沸騰中,于正絲毫不慌,小作文陸續有來。
這事還沒消停,漢服事件話題發酵到頂點的時候,于老師再次發博,字字泣血,表示自己這一世弘揚大陸傳統文化,又列舉了自己往日之作,可謂是英雄氣概滿貫。
兩篇小作文,一篇被罵,一篇被贊,除了兩次站在風口浪尖制造話題,“為國吵架”還讓于正從煩人的熱搜“死丫頭”變成了為國打頭陣的“于老師”。可定睛看,于老師鬧這么大陣仗,最后輸出目的還是為了《尚食》的宣傳。
一次又一次非常“于正”式的宣傳,姜思達曾經的點評最精準,“生而為人,就是要尋求一個諾大的存在感。”
作為內娛幕后工作人員明星化的代表,小姐姐一直覺得于正獨屬一派,又具有典型性。
獨屬一派的是他的個人經歷。從上戲旁聽生,到金牌制作人,入行二十幾年,于正一張嘴,“犁”遍了娛樂圈,劉和平點評過于正,說他“懂戲”,但顯然,他這個人的戲劇性,比他的作品更有戲,
從寧海小鎮青年到瑪麗蘇古偶劇TOP制作人,從被網路群嘲到事業低谷,又靠《延禧攻略》爆紅,年過四十,于正依舊輸出著自己的“大女主”人設,這一點上來說,內娛誰都難復制他這個“個人品牌”,
典型的又是他被罵上熱搜,吸引火力,最后做成的是個人IP。
娛樂公司老板打造個人IP不是什么新鮮事。隔壁韓國JYP的創始人樸振英,時不時登上打歌節目來段勁歌熱舞,給自家公司拉了不少好感。
JYP有多會經營?最近剛宣布和曾經的“親兒子”Rain共組兩人小團體,
于老板被罵成了“頂流”,歡娛受益最多,旗下大小爆劇不斷,雖然很難出一個真正的流量明星,卻從不缺宣傳的話題,因而歡娛旗下明星的粉絲對于正的評價一直都很極端,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恨他的人是因為他的那張嘴,老給自己藝人招黑,愛他的人是因為他能吸引火力,而他的“造劇車間”歡娛,可以真的做到“編劇中心制”,于老板把自己做成了大IP后,旗下藝人無縫進組,作品一個接著一個拍,加上“于正出品”基本保證話題度,從來不用擔心被壓劇播不了。
這種吸引火力,做個人IP的另一個典型是楊天真,
別看現在被罵得最多的是杜華和龍丹妮,兩位經紀人也在今年頻繁上熱搜,甚至于kikidu女士還夢想成真的擁有了自己的粉絲站,接機跟拍精修等標準站姐操作也是一個不少,
但在做個人IP,靠著被罵順便給手下藝人做營銷這塊上,楊天真絕對走在龍總和杜總之前。
利用藝人身上的黑點,通過自嘲、玩梗等方式,逆轉評論;再用立人設、炒CP等方式,短時間內為藝人建立起記憶點,這是楊天真最擅長的模式。
于是當年她能把范冰冰打造成“范爺”,又能把歸國四子的鹿晗、張藝興打造成“傻狍子”、“小綿羊”,還能把張雨綺離婚危機演變成一場“獨立女性”宣言,一路下來,楊天真把自己變成了內娛的營銷女王,個人IP打造最成功的時候,在黑粉口中簡直是能呼風喚雨。
可從2018年開始,越來越多壹心娛樂的藝人粉絲抱怨楊天真只會打造人設,靠炒作、熱搜維持藝人討論度,
沒有作品維持口碑,成了楊天真這個IP最大的短板。
今年六月壹心娛樂宣布從單一演藝經紀向演藝經紀、影視制作、直播經紀轉型,CEO楊天真扛起的是直播這面大旗,實操過后,大碼女裝帶貨成績波瀾不驚,依舊是個人IP幫楊天真帶出了“貨”:切胃上熱搜、狼性思維上熱搜,
別人可能只能紅“十五分鐘”,早把自己做成了IP的天真姐,直接把自己變成了娛樂圈的咪蒙,抓痛點,出話題,這上熱搜的頻次,唯有于老板可以一戰,
02
幕后明星里的“新晉流量”靠做“廠牌”
就好像秀粉們熟悉龍丹妮和杜華,觀眾們也越來越專業,曾經陌生的娛樂行業崗位,觀眾們也都逐漸熟稔起來。
像今年不少綜藝PD們 ,不再隱身節目反而成為觀眾口中的談資,說是形成自己的“廠牌”也不為過,
像今年兩檔非典型綜藝:《說唱新時代》和《德云逗笑社》背后站的人,就是曾經爆款綜藝《極限挑戰》的制作人嚴敏,
和于正等靠話題出圈的幕后工作人員不一樣,嚴敏能夠成為PD中的明星,靠的是團隊獨有的做綜藝風格,
可以說,上戲文學系畢業的嚴敏是在用做“劇”的方式做著綜藝,
比如,《德云逗笑社》哭窮是從“雞條”延續下來的“廠牌”標志↓
再比如,“雞條”有“三精三傻”, 《德云逗笑社》里也繼承了一樣的人設,“自戀不積極,思想有問題”的燒餅,拿的是孫紅雷同款劇本,流量擔當秦霄賢拿到的應該是張藝興在第一季里的劇本↓
標志有了,人設有了,框架一搭,劇情里再來點反轉再反轉,完全這就是“極限挑戰之德云男團”嘛~
這也難怪,自從嚴敏團隊辭職離開后,《極限挑戰》被觀眾棄用,畢竟少了嚴PD,“雞條”特色不在,還看什么呢?
和嚴敏一樣,把綜藝做成“作者綜藝”,擁有“廠牌”化特征的是湖南廣電出身,芒果TV總制片人吳夢知。
藍色衣服為吳夢知。
曾經的《花少》“腥風血雨”讓吳夢知一戰成名,為觀眾所熟悉,今年的《浪姐》又讓這個以清新文藝的文案聞名的芒果當家PD,出圈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一檔輸出女性話題的真人秀,是非常需要和節目話題相對應的文案來作為輔助的,于是,“三十而驪”一出現,很多熟悉芒果臺節目的觀眾就知道這是吳夢知做的節目。
與曾經的領導龍丹妮女強人形象不同,吳夢知走的是文藝小清新路線,
過往節目中,她的文字溫情而不矯情,文藝而不俗氣。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已經輸出了一檔節目的價值觀,還徹底戳中很多人心里最柔軟的那部分。比如《花兒與少年1》里的出圈文案:人類先發明了旅行,然后又不停追問,旅行的意義,↓
“百萬文案”的才女形象成功讓吳夢知在眾多的綜藝PD里具有了辨識度。而以往只在微博分享讀書筆記的她,正漸漸走到“臺前”,會討論節目的話題,也會和粉絲互動說自己怎么找李宇春寫了《浪姐》的主題曲,一來二去熱搜就上去了不是,
除了讓綜藝做出以制作人為核心的“廠牌”特色,PD下場參與嘉賓互動,也是明星化的一步。
比如浙江衛視的吳彤,身為《我就是演員》、《王牌對王牌》等熱門節目總導演,經常會出現在節目正片中。而通過與嘉賓的頻頻互動,各種被整而被觀眾認識,進一步加深了觀眾對于“吳彤團隊”出品這個“廠牌”的認識度,
《青春環游記》前面一季可以說是毫無存在感,到了今年,除了打出了賈玲和范丞丞這對CP牌,吳彤下場要給賈玲請劉德華,也成了這檔節目里一個被觀眾念念不忘的“梗”。
而《王牌對王牌》這樣的“老牌綜藝”做了幾季,后續有些“疲態”,但隨著吳彤走到臺前,節目有了新的元素,作為幕后工作人員的爆料,以及讓觀眾窺視到綜藝制作的一角,都讓老節目有了新亮點。
PD下場,還能讓PD建立起屬于自己的人設。
比如嚴敏的群眾基礎就是靠著他下場模糊了節目臺前幕后的界限,和“雞條”男人幫成了一個“新組合”讓觀眾熟悉起來的。他在這檔節目里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形象,也成了他人設的一部分,在很多粉絲心里,嚴敏本身就是內娛綜藝界里不可替代的一個,
舉個栗子,在今年小破站出品的爆款節目里《說唱新世代》,隨處可見嚴敏個人價值觀輸出,他認為2020再做說唱綜藝是為了弱勢群體“發聲”,一下子就讓“嚴敏團隊出品”的“廠牌”特色更加鮮明。
所以,越來越明星化的PD們大概會和明星經紀人一樣,成為一種常見的新“工種”,
就好像隔壁韓國的羅PD一樣,有自己的IP,有自己的“廠牌”,觀眾是沖著他去看的節目,七月《我獨自李食堂》播出時,不乏觀眾找尋羅PD的鏡頭,待遇一點不輸主人公李壽根,
當幕后的工作人員紛紛加強自身的存在感,無論是早年靠被罵,還是現在靠輸出“廠牌”特色,品牌效應一旦形成,明星化是必然的趨勢,